分享

一种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与流程

 之芃 2022-11-07 发布于广东
一种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衰老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自然生理变化,与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延缓衰老可以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经济成本,随着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科学界愈加发现对衰老的认识不足,因此对衰老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生物个体的衰老表现在外表、认知和运动能力等诸多方面。与年龄相关的步态变化是代表全身性协调运动能力的系统性衰老变化。年龄和腿部力量都对老年人的步态变化产生影响。70岁以上老人的步长,步态时间和单腿支撑时间都高于对照组,在同时进行减法运算时,他们的步态时间和双腿支撑时间大于50-60岁的对照组。目前的研究中,对老年人的步态分析和使用也较为简单,很多研究仅仅测量步态的速度,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步态变化的对比研究间的变异较大,对中年人步态的分析较少。

衰老的生物学研究依赖于良好的生物模型,老鼠尤其是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研究老鼠的步态可以用于判断老鼠的衰老状态,并比较与人类衰老步态变化的契合度,或者比较其它老鼠衰老模型的步态契合度,丰富和发展老鼠的衰老模型指标。最近已有研究用简单的小鼠步态指标与衰老相关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相联系,但是完整的系统性分析衰老小鼠步态的研究还很少或不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对比衰老鼠与年轻鼠的各种步态指标的区别,对步态相关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种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为研究衰老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检测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通过比较衰老鼠与年轻鼠的以下至少一项指标的变化来检验老鼠衰老程度:踏地时间、摆动时间、制动与推动时间、踏地压力、平均足印面积、支撑方式、步态角度、足部离轴距离、步幅方差、步幅标准差、步行周期标准差、协调参数以及正常步序,上述指标中至少在某一足上出现显著性变化。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踏地时间和摆动时间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前足平均踏地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后足平均踏地时间延长;

衰老鼠的右前足踏地时间相较于左前足缩短显著;

衰老鼠的右后足踏地时间相较于左后足延长显著;

衰老鼠的前足平均摆动时间延长;

衰老鼠的后足平均摆动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右前足摆动时间相较于左前足延长显著;

衰老鼠的左后足摆动时间相较于右后足缩短显著;

在步态周期中,衰老小鼠的前足踏地时间占周期的百分比缩短,后足的踏地时间占周期的百分比增加。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制动与推动时间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前足平均制动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后足平均制动时间延长;

衰老鼠的右后足的制动时间相较于左后足延长显著;

衰老鼠的前足平均推动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右前足的推动时间相较于其它足缩短显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踏地压力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右前足踏地压力增大;

衰老鼠的左前足踏地压力减小;

衰老鼠的左后足踏地压力减小。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平均足印面积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右前足平均足印面积减少;

衰老鼠的左前足平均足印面积增加;

衰老鼠的后足平均足印面积增加;

衰老鼠右后足平均足印面积相较于左后足增加显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支撑方式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腾空时间增加;

衰老鼠的单足支撑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双足支撑时间缩短;

衰老鼠的三足支撑时间缩短。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步态角度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前足步态角度增大;

衰老鼠的后足步态角度增大;

衰老鼠的右前足步态角度相较于左前足增大显著;

衰老鼠的右后足步态角度相较于左后足增大显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足部离轴距离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前足的最小体足侧距缩短;

衰老鼠后足的最小体足侧距缩短;

衰老鼠左后足的最小体足侧距相较于左前足缩短显著;

衰老鼠前足的最大体足侧距增加;

衰老鼠右前足的最大体足侧距相较于其它足增加显著;

衰老鼠后足的最小体足轴距缩短;

衰老鼠右后足的最小体足轴距相较于其它足缩短显著;

衰老鼠前足的最大体足轴距增加。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步幅方差、步幅标准差及步行周期标准差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的前足步幅方差增大;

衰老鼠的左前足步幅方差相较于其它足增大显著;

衰老鼠的前足步幅标准差增大;

衰老鼠的左前足步幅标准差相较于其它足增大显著;

衰老鼠的左前足步行周期标准差相较于其它足增大显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检验老鼠衰老程度的方法中,相较于年轻鼠,衰老鼠的协调参数和正常步序比表现下述任意一项或几项变化:

衰老鼠前足的同源协调比例下降;

衰老鼠的左前足同源协调相较于其它足下降显著;

衰老鼠的正常步序比显著降低。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自然衰老小鼠与年轻小鼠的比较,分别详细的分析了小鼠前后肢和四足的步态参数的差别,通过踏地时间、摆动时间、制动与推动时间、足底踏地压力、平均足印面积、支撑方式、步态角度、足部离轴距离、步幅方差、步幅标准差、步行周期标准差、协调参数以及正常步序比这些参数中至少一项指标的变化来检验老鼠的衰老程度。本发明通过对小鼠的前后肢,以及每一足都进行了分析,对自然衰老小鼠的步态行为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为拓展衰老模型的行为评价指标和方法提供参考。

目前在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对四肢动物的步态行为变化,其中关于衰老鼠的步态行为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步态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可以包括身体运动的很多时间和空间关系组合,单个参数的变化可能比较微小,但是完整系统的步态分析高度灵敏。本发明中衰老鼠的这些步态变化参数可以作为衰老相关模型研究以及鼠类衰老判断的依据。

同时,本发明还为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检测指标。临床中,步态分析用于评估恢复程度和早期诊断相关疾病,比如疼痛、关节炎,以及进行早期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及关节手术前后的疗效评定。有研究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步态行为改变,为帕金森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行为学检测指标,步态变化在神经性病理疼痛具有参考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步态分析可以用于早期评估sod1转基因小鼠的运动系统疾病的发展。在研究脑卒中小鼠模型中也发现了小鼠步态的明显异常,这对筛选有效药物和进行早期诊断有突破性的意义。本发明的结果可用于衡量医学药物的干预减轻衰老症状的作用,比单独使用行走速度和步长等简单参数更加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年轻鼠和衰老鼠的前肢抓力;

图2为年轻鼠和衰老鼠的四肢抓力;

图3为年轻鼠和衰老鼠不同足数支撑时间所占百分比,从a到e分别是腾空(无足支撑)、单足支撑相、两足支撑相、三足支撑相及四足支撑相;

图4为年轻鼠及衰老鼠的正常步序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称的老鼠泛指动物学角度的广义的鼠,凡是啮齿动物都可称为鼠,别称老鼠、耗子。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本发明优选以小鼠作为模型鼠探究衰老对老鼠步态变化的影响,为拓展衰老模型的行为评价指标和方法提供参考。本发明中的老鼠仍可以用其它种类的鼠,如大鼠、仓鼠等用于检验衰老程度。

本发明中所称的衰老鼠较优的指自然衰老的老鼠,也可以为加速衰老的动物模型鼠。在衰老模型的研究中,理论上来说自然衰老的动物模型是最科学合理的,具有最符合人类自然衰老特点的优点,自然衰老的指标被认为是最真实的衰老指标。但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中,本发明的步态参数指标也可以用来判断一些加速衰老的动物模型的好坏,比如转基因早老小鼠,用药物处理的小鼠等,用这些衰老指标来判断一些药物或者医学干预来减缓衰老的作用。

本发明利用步态分析仪观察了年轻鼠与衰老鼠的步态参数差异。步态分析仪通过实时高速摄像技术,记录小鼠在透明带跑步机上的运动姿态及四肢的参与情况,可以评估小鼠自然行走或奔跑的情况下其步态行为,而后用软件进行分析步态及足印参数指标,这种非侵入性操作可以全面客观的评估小鼠的步态行为变化,避免了强迫操作引入的非实验因素。

本发明利用步态分析仪,采集步态行为录像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按前后肢和单足分别探究自然衰老小鼠的步态变化。通过自然衰老小鼠与年轻小鼠的比较,详细的分别分析了前后肢和四足的步态参数的差别。步态分析发现自然衰老小鼠行走时有多个步态参数与年轻小鼠相比发生了改变,这些步态参数可以作为小鼠衰老的判定和衰老模型检测指标。

首先,衰老小鼠的前后肢在踏地/摆动时间上,有了相反的变化。衰老小鼠前肢踏地时间减少,而空中摆动时间增加,后肢的情况相反。配合小鼠前肢抓力变化的数据,我们推测,很可能小鼠前肢的支撑和抓地的能力减弱,或者老年小鼠体型发生佝偻,阻碍了其前肢的进行支撑和抓地。

踏地时间又可分解为对前一步的制动时间和对后一步的推动时间。本发明结果显示,衰老小鼠前肢的制动时间和推动时间都有所变短,分别贡献了踏地时间变化的42.88%、57.12%,而后肢踏地时间的延长主要由制动时间的延长贡献,推动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本发明并没有发现衰老小鼠的步态周期总时间,步态频率,步幅以及行走速度发生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本发明的实验中,小鼠以相同的速度在传送带上行走,这一速度处于老年小鼠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观察结果可以看作在要求年轻和年老小鼠做同样强度的行走时的步态变化。虽然衰老小鼠的平均步长没有变化,但是其前肢的步长的散布显著增大,说明衰老小鼠对前肢控制能力下降。

本发明的结果还显示,衰老小鼠的步态角度,无论前肢还是后肢都显著增加,这提示衰老小鼠的行走轨迹更曲折,姿态更摇摆。与此相一致的是,衰老小鼠的前后肢的水平离轴距离与垂直离轴距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趋势是离轴的最小距离减小,而最大立轴距离增大,这意味着小鼠各足在支撑行走时,摆动的范围更大,也显示了其行走不稳定的特征。

衰老小鼠前肢的同源协调也发生了显著的降低,同时正常步序的比例也显著下降,这说明衰老小鼠行走的协调性减弱,不能适应如同年轻小鼠一样很好地适应这个速度的行走。

由于本发明对小鼠的前后肢,以及每一足都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前后肢由于功能不同造成的差异之外,小鼠的左右肢的在各个指标的改变一般趋势相同,但是有一侧的表现更为显著。小鼠在行走奔跑时,四肢有固定的前后时序,因此左右肢的功能可能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如同人有存在有利手和有利足(一般是右侧)一样,小鼠也可能存在使用左右肢体的偏好,别且这种偏好可能因种系和后天环境而比较复杂。本发明在实验中并没有标记检测小鼠的前后肢有利的一侧,如果考虑这个因素,有可能得到标准差更小,差异更显著的实验结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仪器

tread-scantm步态分析仪(cleversys公司);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实验动物及分组

正常对照组选用4月龄的c57bl/6小鼠20只,清洁级,体重28~30g左右,标准鼠笼饲养温度22~26℃,相对湿度50%~70%,适应性喂养一周;c57bl/6小鼠22只,清洁级,在相同环境中饲养24个月得到的自然衰老小鼠。均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scxk(京)2016-0002】,饲养于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yxk(川)2018-065】,饲料由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的分组、性别、数量以及体重见表1,年轻小鼠和衰老小鼠均无不健康状态,两组小鼠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别。

表1年轻及衰老小鼠的性别、数量及体重(g,x±s)

1.3检测指标

1.3.1小鼠的一般状态观察:进食情况,活动能力,体重记录。

1.3.2小鼠抓力测定

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最大拉力是0~2000g,读数精度是0.1g。将抓力仪水平放置,调平后左手轻轻推住抓力板,右手将小鼠轻放在抓力板上,轻拿慢放,避免将其激怒影响测量,左手轻轻松开抓力板,抓住鼠尾轻轻向后牵拉,待小鼠前肢抓牢抓力板后,均匀、缓慢用力后拉,致小鼠松爪,仪器自动记录下小鼠的最大抓力。每只小鼠正确操作,测量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间隔5min,让小鼠休息,避免小鼠疲劳或不抓板导致测量不准。四肢抓力的测定方法同上,记录抓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3利用tread-scantm步态记录及分析:

将小鼠放置于步态分析仪的跑道盒中5min,熟悉环境。跑步机速度从0cm/s缓慢加速至6cm/s,使小鼠逐步适应跑步机速度,在跑步盒中自主行走或奔跑。正式录像前每只小鼠训练2~3次。正式试验时,每只小鼠录像前,先拍摄空背景图像,以做背景分析;设置跑步机速度6cm/s。小鼠的足底用红色记号笔涂红,以便于捕捉图像进行识别,随后放入跑道盒,待小鼠适应跑步带速度且步态稳定后,小鼠进行自然行走或奔跑,进行图像采集,录像2~3次。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对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按软件说明设置合适的“分析选项”、“显示选项”,小鼠背对观察者,标记小鼠的前右足(fr)、前左足(fl)、后右足(rr)、后左足(rl)。通过确保分析检查框已进行检查,按播放键完成分析,监控分析过程,完成后,完整数据报告输出到excel文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实验所获取的相关指标:踏地时间(stancetime)、摆动时间(swingtime)、制动时间(braketime)、推动时间(propeltime)、踏地压力(stancepressure)、平均足印面积(averageprintarea)、支撑方式(supportformulas)、步态角度(gaitangle)、离轴距离、步幅方差(stridelengthvariance)、步幅标准差、步行周期标准差、协调参数、正常步序比(regularityindex)。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13.0和graphpad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用双侧非配对student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检验,*p<0.05,**p<0.01,***p<0.001,****p<0.0001。

2结果

2.1自然衰老小鼠抓力变化

小鼠的抓力可以反映动物肢体力量的变化及全身肌肉的收缩强度。我们对小鼠前肢和四肢抓力的结果显示(见附图1和附图2):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老年小鼠的前肢抓力下降了17.48%,约19.84g;四肢抓力下降了17.41%,约8.85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1)。

2.2自然衰老小鼠的踏地时间和摆动时间的变化

步态是规律的周期性活动,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由站立期和迈步期两部分组成。踏地时间(stancetime)是指站立期小鼠足部与踏板接触的时间。结果显示(见表2):与年轻对照组相比,在一个步态周期中,自然衰老小鼠的前肢平均踏地时间缩短了15.54%,约53.13毫秒,其中左前足踏地时间缩短约40.55毫秒,右前足踏地时间缩短约65.67毫秒;衰老小鼠的后肢平均踏地时间延长了19.09%,约46.91毫秒,其中右后足的踏地时间明显延长约70.11毫秒。

摆动时间(swingtime)是指迈步期足部在空中的时间。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前肢平均摆动时间延长了26.13%,约46.77毫秒,其中右前足摆动时间延长约53.57毫秒;衰老小鼠的后肢平均摆动时间缩短了21.96%,约58.06毫秒,其中左后足的摆动时间明显缩短约45.25毫秒。

在步态周期中,衰老小鼠的前肢踏地时间占周期的百分比缩短了8个百分点,而后肢的踏地时间增加了大约8个百分点;相应的前后肢的摆动时间所占百分比有了相反的变化。

2.3自然衰老小鼠的制动时间和推动时间的变化

踏地时间可以分为制动时间与推动时间的总和。制动时间(breaktime)是指足部开始接触踏板与足部完全到达正常站立位置之间的时间。结果显示(见表2):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前肢平均制动时间缩短了15.42%,,约22.78毫秒;衰老小鼠的后肢平均制动时间延长了28.52%,约31.23毫秒,其中右后足的制动时间明显延长约55.43毫秒。推动时间(propeltime)是足部到达正常站立位置与离开踏板表面之间的时间。结果显示:与年轻对照组相比,小鼠的前肢平均推动时间缩短了18.17%,约30.34毫秒,其中小鼠的右前足推动时间缩短约41.55毫秒。

表2年轻及衰老小鼠各足的踏地时间、摆动时间、站立比、制动时间、推动时间(ms,x±s)

注:和年轻对照组比较,从左至右分别为双前足(forelimb),右前足(fr),左前足(fl),双后足(hindlegs),右后足(rr),左后足(rl);y代表年轻鼠,o代表衰老鼠;以下各图顺序和缩写与此相同。a代表*p<0.05,b代表**p<0.01,c代表***p<0.001,d代表****p<0.0001。

2.4自然衰老小鼠的踏地压力、平均足印面积及支撑情况的变化

踏地压力(stancepressure)是小鼠在迈步离开踏板时,对踏板的压力。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右前足踏地压力增大6.74%,左前足踏地压力减小8.44%;自然衰老小鼠的左后足的踏地压力明显减小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平均足印面积(averageprintarea)是指足部在整个站立期所印记的面积,它的单位是像素。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右前足的足印面积减少37.26%,左前足的足印面积增加50.07%;自然衰老小鼠的后足的足印面积增加50.44%,其中右后足足印面积增加94.96%,差异具有显著性。

支撑方式(supportformulas)是指支撑时长所占步态总周期的百分比,分为腾空(无足支撑)、单足支撑相、两足支撑相、三足支撑相及四足支撑相。结果显示(见附图3):与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腾空时间增加了60.85%,约18.31毫秒;单足支撑时间缩短了14.79%,约6.28毫秒;双足支撑时间缩短了44.56%,约10.00毫秒;三足支撑时间缩短了57.61%,约2.64毫秒。

表3年轻及衰老小鼠的踏地压力、平均足印面积(x±s)

2.5步态角度、步幅及离轴距离的变化

步态角度(gaitangle)是指相邻两次迈步方向的夹角。对青年对照组与自然衰老小鼠的行走时步态角度的比较显示(见表4),自然衰老小鼠的前足步态角度明显增大16.72%,约9.101°,其中小鼠的右前足步态角度增大约13.34°;自然衰老小鼠的后足步态角度也明显增大21.94%,约13.72°,其中小鼠的右后足步态角度明显增大,约1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实验分析了小鼠每一足与水平轴(前后中线)或竖直轴(从鼻到尾)最大和最小体足侧距距离。体足侧距(lateraldeviation)是指站立位期间足部获得相对于身体长轴的距离(鼻部到尾部)。结果显示(见表4):与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前足的最小体足侧距缩短128.09%,约4.264毫米,后足缩短了57.93%,约4.552毫米,其中左前足缩短了约6.706毫米,左后足缩短了约8.069毫米,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自然衰老小鼠前足的最大体足侧距增加了26.42%,约2.527毫米,其中右前足增加约3.851毫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体足轴距(longitudinaldeviation)是指站立位期间足部获得的相对于身体短轴的距离(以腰为轴)。结果显示(见表4):与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后足的最小体足轴距缩短445.47%,约11.56毫米,其中右后足缩短了13.11毫米;自然衰老小鼠前足的最大体足轴距增加39.73%,约14.12毫米,其中右前足增加16.07毫米,左前足增加12.17毫米。

表4年轻及衰老小鼠的步态角度(°,x±s)、离轴距离(mm,x±s)

步幅(步长,stridelength)是测量各足在两个连续的站立起始之间所移动的距离,及迈步的长度。我们没有发现衰老小鼠的平均步长有明显变化,但是它们的步长散步较大。从步幅的标准差数据可知(见表5),自然衰老小鼠的前足步幅方差明显增大29.57%,其中小鼠的左前足步幅标准差增大40.55%。衰老小鼠的左前足步幅方差增大91.88%。步行周期(stridetime)是测量一个次完整步态的全部时间。衰老小数的平均步行周期以及步态频率(步频)同样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小鼠的左前足的步行周期标准差增大了38.5%。

表5年轻及衰老小鼠的步幅(mm)、步幅标准差及方差、步行周期(ms)、步行周期标准差及方差和步频

2.6自然衰老小鼠的协调参数和正常步序比

协调是指小鼠某一足开始迈步时,有另一足于其同时处于迈步期,根据两足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同侧协调(左右同侧的前后足协调),同源协调(前后相同的左右足协调),以及对角协调(左前与右后,右前与左后协调)。结果显示(见表6):与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同侧协调、对角协调没有明显变化,只有前足的同源协调的比例较年轻对照明显下降10.26%,其中小鼠的左前足同源协调明显下降12.82%,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步序是指小鼠在行走时四肢正常的迈步顺序。正常步序比(regularityindex)是按正常步序的次数(normstepsequence)所占总步次的比例。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同的行走时间内,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的正常步序比明显降低15.05%,异常步序占比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6年轻及衰老小鼠的协调参数(x±s)

本发明通过对比自然衰老的小鼠与年轻小鼠的各种步态指标的区别,对步态相关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分析。步态分析发现自然衰老小鼠行走时有多个步态参数与年轻小鼠相比发生了改变,这些步态参数可以作为小鼠衰老的判定和衰老模型检测指标,为拓展衰老模型的行为评价指标和方法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步态研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衰老与小鼠衰老需要对应的问题。比如在yoavgimmon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只有在非常老的年龄时,人的行走协调能力才会发生显著变化,而以小鼠的月龄来对应人类的年龄是存在困难和不准确性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