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33)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33]
解放东都
长安收复了,下一个就轮到洛阳了,离开长安之后,唐朝回纥联军三巨头(李俶、郭子仪、叶护太子)指挥大军攻克了潼关,横扫了盘踞在此的叛军,之后继续向东追击。
当然,越往后战斗就越艰难了。对官军来说,长安是原先的首都,要收复就必须拼死一战,可是对叛军来说,他们的首都却是洛阳,要保卫洛阳,他们也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收复洛阳事实上远比收复长安更为艰难。事实的确如此,这个时候安庆绪也狗急跳墙急了眼,下令把洛阳周边的军队全部集结起来,步骑共计十五万令严庄和张通儒共同指挥,跟唐军决战
洛阳战役也很快就要打响了。
战场就设在陕州境内的一处山地附近,史书上叫做南山。不过郭子仪到达战场之后,大致观察一下,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他头疼地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根本就找不到突破口毕竟叛军占据着主场优势,开战之前,严庄和张通儒早已经抢占了有利位置,他们指挥叛军背靠南山列阵,居高临下,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防守那叫一个无懈可击。
一句话,叛军已经抢先占据了主动。
开局的被动引起了交战后的被动,两军交战之后,叛军先用小股骑兵引诱官军出战,郭子仪马上予以反击,可官军一打,敌人马上就往山上跑,如此往复,始终捕捉不到叛军的主力。尽管官军作战十分勇猛,此后仍然发起了数轮冲锋,可向山上仰攻却太困难了,始终无法冲垮叛军的阵型更难受的是,在最后一次冲锋没有奏效之后,叛军竟突然发起了反击,这下官军抵挡不住只能纷纷山下退却
而狡猾的叛军还在山腰中埋伏了一支伏兵,在官军后撤的半路上,猛然杀出,把官军拦腰斩断,给出了重重一击。
形势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一旦此战失败,收复东都的希望就要泡汤了。长安和洛阳并称二京,是两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一座京城的朝廷,又怎么会是完整的?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山背后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战鼓声,紧接着就是一阵滚滚的烟尘,在漫天黄尘飞出十数支响箭,鸣叫着直奔叛军的阵地而去。
看着烟尘背后渐渐浮现的身影,叛军顿时大惊失色,不禁相顾大呼:
回纥人来了(回纥来)
在这场战斗中,精锐的回纥骑兵再次担负了类似特种部队突击任务,开战之前,他们早已奉叶护太子之命到山背后埋伏下来。作为当时天下最强的骑兵部队,回纥骑兵的战斗力是叛军完全不能匹敌的,再说毕竟在长安吃过一次亏,早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突然来这么一下,那自然是谁都受不了。
唐朝借的这兵,真不是白借的,就像体育比赛中的外援,虽然花了大价钱,却可以为你杀入敌方禁区,攻入制胜一球。
在回纥骑兵的打击下,叛军阵地开始瓦解了,与此同时,官军也掉转方向,与回纥盟军发起了前后夹击,被杀的大败的叛军招架不住很快走向了崩溃。这个时候,严庄和张通儒两个老滑头见势不妙,竟然耍起了流氓,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悄悄溜出了战场
失去了主帅的叛军,群龙无首,这下更是没了还手之力,只能任由联军屠杀,自生自灭......
此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上出现了一幕让人不忍直视的景象,尸横遍野,僵尸满路(此僵尸非彼僵尸),几乎全军覆没。
 
严庄和张通儒惊魂甫定回到东都,添油加醋地向安庆绪报告了大战的种种经过,安庆绪听后,也是感到一阵恐慌,意识到大势已去了。不过很快,这位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家伙就表现出了不同往日的果断当天夜晚便让心腹手下收拾金银细软,带着一支军队匆忙撤出洛阳,往了河北老巢
临走之前,安庆绪下令杀掉了一批俘虏,这其中包括一位我们都知道的人,那位晚节不保的——哥舒翰。
被囚禁两年之久的哥舒翰就这样倒在了黎明的前夜,没有看到洛阳光复的一天,但是对这位投降过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幸事。其实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解脱,能够让人免遭二次伤害,至少至少,他不用作为一个变节的人再受到官方的羞辱了。
 
赖账不赖账
东京也打下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立刻摆到了李俶面前,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该向回纥人兑现承诺了。欠下的账,该怎么还?
之前的时候,我曾说过李俶对欠账问题处理的十分聪明,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他不就是拖延了一下吗?怎么就成了聪明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能拖就已经是一种大智慧了。这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长安被抢,给老百姓留了条活路。另一方面,也是以洛阳为诱饵,吸引回纥人继续为官军卖命。如果打下长安就让他们抢了,谁还有动力去给你打洛阳?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延迟满足,如此才可以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潜力。
事后来讲,这个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也是对的,两京真的都收复了,这其中就包含着回纥人不可抹煞的功劳。可是问题在于,该如何化解最后的危机,最好是洛阳也别被抢,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呢?
应该说李俶的拖延是有价值的,他的拖延为人民群众发扬智慧赢得了时间。
在此之前,当地的父老早已打探到了风声,大家很快想出了办法,自发拿出家中的钱财,凑齐了整整一万匹金帛,派代表送去了唐军大营,请广平王交给回纥人,以此作为不抢掠东京的代价。
从契约精神的角度来说,这唐朝是想要赖账了,可纵兵抢掠怎么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看到老乡们这么大方,不用抢就送上门来,叶护太子也不好意思提抢劫的茬儿了,收下这些礼物,给将士们一分,事情就算结束东京的父老乡亲们,这样幸运的免遭了一劫。
伟大的经济学凯恩斯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短期就要无所作为,只能躺下等死。结合李俶的事迹,从这句话中,我悟出了一个新道理:
如果不能避免最终的结局,那就要尽量把它拖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