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大连北溟子 2022-11-07 发布于辽宁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本号从同情弱者和受害者的道德底线出发,没说鹅毛多少好话,但实际上,鹅毛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笔者就在本文中略作梳理。当然,我们要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俄罗斯的“长处”、或者说“优点”,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边缘,其早期文化糅杂了古维京人和古斯拉夫人的种种特色,虽也可称之为各有千秋,但终远不能和欧亚主流文明所达到的成就相比。于是,和所有文化较低的“蛮族”一样,罗斯人选择皈依了邻近地区最为璀璨的主流文明之一—拜占庭-东正教文明。通过向拜占庭的学习,罗斯人拥有了自己的文字:西里尔字母。拥有了新的宗教:东正教。而伴随着宗教和文字一起涌入的,则是带有浓厚拜占庭的特色的文化和审美,其外在体现主要集中在洋葱头教堂和建筑上。

没错,就是这样的: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开始追求某种程度的西化,即技术和外在审美的西化,内在还是拜占庭式的专制帝国,这里的建筑是这样的: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当然,人总是在追求更好的事物,拜占庭沦陷于异教徒之手,俄罗斯人又能经常接触到中东欧乃至西欧的最先进成果,这让他们几乎不可能完全安于固守几百年来已经显得过时的拜占庭传统。

由于俄罗斯的王室很多出自德意志公国,德意志商人在波罗的海沿岸也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故而整个俄罗斯上层有某种程度上的德意志化倾向。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无疑是废君彼得三世是普鲁士王国腓特烈大帝的狂热崇拜者,一度想要让整个沙皇俄国改宗新教。他的被废阻止了这一进程,废了他的也正是自己的妻子,出自德意志的公主凯瑟琳-叶卡捷琳娜大帝。

法国的影响自然也毋庸置疑。叶卡捷琳娜大帝尽管维持了对东正教的信仰,但她和当时法国的大学者们往来热络,她既对虔诚的天主教徒,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欧拉非常欣赏;似乎也并不排斥提倡无神论的启蒙学者伏尔泰等人。这点倒也和被其所废的丈夫彼得三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颇为类似。

俄罗斯皇室尽管有着更多的德意志血统,但沙皇的宫廷却一度以说法语为时尚。吊诡的是,法国对俄罗斯产生最大影响的时刻反倒是其“最失败”的时刻之一。1814年,欧洲反拿破仑神圣同盟和欧洲宪兵的领袖,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孙子,神圣王亚历山大一世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欧洲文化中心巴黎。这原本是俄罗斯帝国最荣耀的时刻,但回国之后,受法国先进资产阶级制度和社会的自由气息所感染,跟随沙皇进入巴黎的少壮派沙俄军官掀起了反对后者专制统治的大规模革命,即所谓的“十二月党人”。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征服的一幕再度上演。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可见,尽管处于欧洲的边缘,但俄罗斯仍然受到欧洲特别是西欧先进文化的极大影响。而俄罗斯人并没有错过利用这种影响的机会。在文化和艺术上,俄罗斯人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些成就甚至不亚于西欧本身。

我们首先要说的,自然是音乐领域。众所周知,欧洲(中西欧)的音乐传统来源于教会音乐。14世纪开始,世俗音乐在天主教会的大本营意大利蓬勃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宗教音乐的衰落),各种音乐体裁纷纷兴起,小提琴等各种音色优美的乐器发展成熟,这一趋势很快蔓延至整个中西欧。17-18世纪,巴赫、亨德尔已足以和维瓦尔第抗衡。随着此后交响乐之父海顿等人的兴起,音乐(特指古典音乐)中心从意大利转向了德奥地区,有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三位巨匠相继坐镇,使德奥成了古典音乐,特别是交响乐领域无可争议的首善之区,维也纳也成了当之无愧的音乐之都。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写严谨的古典主义交响乐不如德国人,但他们另辟蹊径,用充满诗意的印象派音乐扳回一城。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向东看,斯拉夫民族在这一波音乐浪潮中虽然稍显落后,但却奋起直追,比如波兰的肖邦,恐怕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相比德奥和西欧作曲家的理性和对情绪表达的克制,斯拉夫民族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总是有一种深刻流露的,乡土之恋和民族情结,无论是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还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甚至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西贝柳斯并非斯拉夫人,但也是东北欧人,有相近之处),当然,还有肖邦那些优美而悲伤的钢琴奏鸣曲,都充满了令人动容的对家乡,对同胞的深深眷恋的赤子之情。斯拉夫人的这种乡土情结,在地域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笔者看来,苏联时期著名的歌曲《三套马车》也是这一情怀的某种延续。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如果说17-18世纪,交响乐和古典音乐是德奥“独霸”,那么到了19世纪,就再也没有人能忽视俄罗斯及其音乐了。柴可夫斯基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但他只是当时沙俄音乐人才辈出的一个缩影。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在图像化呈现发面(即音乐的画面感)绝不输给法国的德彪西等人;斯克里亚宾的炫技作品是不少钢琴家的最爱;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不仅曲调极为优美,也兼顾了深刻的内涵和极高的难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是毫无疑问的划时代天才之作;普罗科菲耶夫也堪称和拉威尔同级别的大师;林姆斯基·科萨科夫不仅有“沦为”街曲的《野蜂飞舞》,也有如《舍赫拉查德》这样伟大的交响组曲,除他而外,强力五人团的交响诗作品也足以与同时期德奥的理查·斯特劳斯等人争一时之短长。作为少有的在苏联时期没有流亡国外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在极端压抑的环境下沉沦,反而被激发出了一种“另类”的创作灵感,也赋予其作品常人难及的人性深度。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演奏家和指挥家方面,俄罗斯向来也是人才辈出。上个世纪的奥伊斯特拉赫至今仍是很多优秀小提琴家心目中的最佳;现在也有顶级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活跃在世界舞台。钢琴方面,里赫特、霍洛维茨的大名如雷贯耳,如今也有如特里福诺夫那样的一线演奏家。俄罗斯举办的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则是世界三大钢琴比赛之一,备受全世界的钢琴学子所重视。若非此次冲突,普京的好友捷杰耶夫可算欧洲最炙手可热的指挥家之一。

此外,俄罗斯还有堪比柏林爱乐的圣彼得堡爱乐和不输法国芭蕾舞团的圣彼得堡芭蕾舞团。经常关注体育的人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在花样游泳或相关领域,俄罗斯向来是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之一。

总的来说,从沙俄一直到苏联,俄罗斯这片大地一直盛产最顶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仅以19-20世纪而论,俄罗斯绝对算的上世界首屈一指的音乐国家。但由于种种限制,充满才华的俄罗斯音乐人无法像美国那样,有能够发明爵士、摇滚、民谣及现代流行音乐绝大多数元素的肥沃土壤。

之所以能出产如此多的人才,是因为沙俄-苏联的音乐教育体系确实非常优秀,他们的教学模式和培育传统,学自西方却又自成体系,达到了和西方几乎持平的高度。这一点最突出的代表也许是声乐和芭蕾了,俄罗斯也高产女性声乐大师,其唱法独成一派。

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优点,但却鲜有人知

除了音乐,俄罗斯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同样表现卓著,列宾美术学院为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文学方面,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坐镇,还能差到哪里去呢?在笔者看来,其总体水平略高于沙龙味过浓的法国,和英德大致处于同一级别。

可以说,俄罗斯是一个上限很高,但下限也不怎么兜得住的国家。其曲高处可以与西方最高水准媲美,其低劣处也令人掩目无语,甚至让哈萨克斯坦都弃如敝履。这也许是其体内两股文化冲突的结果:一股是拜占庭-欧洲文明的长期洗练,另一股则是来自蒙古征服者的野蛮和嗜血?

综上,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浓厚艺术传统并在艺术和审美上达到较高高度的郭嘉,这些才是俄罗斯真正值得赞赏的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