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战不退戍金陵:1937拱卫首都的抗战英烈(下)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上海沦陷后,原驻南京的陆军装甲兵团奉命迁移至湖南湘潭。根据杜聿明的计划,陆军装甲兵团本计划分两路撤离,团部、反坦克炮营、搜索营及团直属部队由杜亲自指挥,沿公路往湘潭撤退,战车营则由胡宪群营长率领,乘火车向长沙转移。然而,走公路的车辆缺乏足够油料,走铁路运输的却找不到火车装载,导致部队依旧滞留在南京的营房待命。

当蒋介石下令防守南京时,还没撤退的装甲兵团便被要求留下部分兵力协助保卫首都。何应钦按照蒋介石的意图,要求杜聿明将战车第3连的一号坦克留在南京。杜聿明对此大惑不解,杜认为,己方目前留存的十余辆一号坦克虽是当前最好的装备,但该车仅装备机枪,只能支援步兵,无法对敌坦克构成威胁。且南京周遭河流错综,属典型的江南地带,杜建议将战1、2连留存的维克斯系列坦克留下。其中,战车第2连的水陆战车尤其适应南京地形,必要时,还能横渡长江撤退。何应钦却表示,委员长要死守南京,必须将德国坦克留下。杜聿明虽不明白为何如此安排,但也仅能听命行事。

图片

▲1939年12月31日,中国军队重夺昆仑关后,杜聿明与徐庭瑶(号称“国军装甲兵之父”)于昆仑关前合影留念

图片

根据目前现有的一系列文献来看,陆军装甲兵团战车营第3连的是由17辆一号战车编成,但德方的出口普数据则为15辆。在曾经参与南京保卫战的第3连老兵的回忆中又变成了13辆(包括1辆指挥坦克,每排由5辆战车缩减为4辆),随着战车第3连在南京的全灭,其真实的数字究竟有多少亦无从得知。

1937年12月4日,陆军装甲兵团最后一批撤离南京的车辆离开了首都。而战车第3连、反坦克炮的一个排及搜索营一部被编为南京卫戍司令部的战炮分队,由刘介辉中校指挥。当晚,战车第3连第1排排长钱绍江率部出击淳化镇日军,守备淳化镇的是74军王耀武麾下的51师。当时的战事激烈,该部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战防炮分队奉命接应,经激战后完成任务,使51师得以安全转移至南京城内。自6日晚起,中方战车部队被拆分使用,第1、第2排被派往中华门外上坊镇一带,协助51师作战,第3排则保留为预备队。

7日晨日军发动攻击,上坊镇防线遭到突破,王耀武命战车部队配合一营步兵实施反击,借着夜色掩护,涂有“青天白日徽”的中国一号坦克无惧炮火,撞碾日军40余人,步兵也在坦克的支援下成功夺回防线。天明后,日军又来增援,并出动航空兵力对我装甲部队实施轰炸,导致战车部队有3辆坦克战损。眼看大批日军包围上来,钱排长只能命乘员掉头撤离。而排附王承德、班长于振江等四人不幸牺牲。

图片

▲对中华门实施进攻的日军

此次反击中,有一辆一号坦克的两名士兵来不及撤离,索性一直隐蔽至下午4时,看到一队仅有轻武器的日军大摇大摆地走来,便使用车载机枪向其猛扫,打的这群日军抱头鼠窜。接连几次冲锋均被猛烈的机枪火力赶了下去。双方僵持至当晚,这两名士兵眼见弹尽粮绝,便主动放弃战车撤退,途中,有一人被日军迫击炮破片命中牺牲,另一人则安全返回己方阵地,日后更幸运地离开南京。

1939年年12月昆仑关战役时,中方曾缴获了一批日军档案,其中包含一本叫作《皇风万里》的小册子,主要内容是检讨上海、南京战役中,日军的作战经验与所得教育教训,在日军的记录中,的确有幸存的一号坦克乘员操作机枪大量杀伤敌兵,证实确有此事。当时,杜聿明想要找到这名士兵为其授勋,最终发现此人已于昆仑关战役中不幸为国捐躯,实乃遗憾。

图片

▲(彩绘)1937年南京保卫战期间使用的战3连一号坦克

同样是12月7日,根据事先部署,战车第3连第1、2排负责支援己方第36师补充团自麒麟门向东,对突入胡塘、大胡山附近之敌实施合击,围歼兴隆镇的小股日军。得手后,中方又至东流西、南一带抗击日寇进攻,一开始进展顺利,但挨了打的日军也调来8辆坦克,并加入航空兵助战,导致战车连被击毁2辆战车,最后只能撤退。根据日军记载,12月8日,第3排的一号坦克曾经冲锋在前,用猛烈的机枪火力,将坐在小轿车上,随军采访的日本著名记者滨野嘉夫打成了筛子。

10日晚,一部日军试图从光华门外层沙袋缺口爬入,教导总队第2团立即组织发起反击,5辆一号坦克及时出动,扫射日寇。全歼突入敌军后,将缺口堵上。

图片

(彩绘)死守首都光华门的中国守军

12月12日,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雨花门、水西门多地先后被日军突破,下午5时许,身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匆匆下达撤退命令,本就各自为战的部队乱上加乱,各部争相向下关码头转移。战车第3连和其他许多部队一样,混乱中往北冲出挹江门,遭第36师宪兵阻拦后,硬是用机枪逼迫宪兵打开城门,裹挟着逃难军民退向下关码头,期间诸多难民、士兵均被无情碾毙。眼见日军先头部队已杀至码头,战3连官兵用留存的部分友军发起了一次反击,才将日军击退。好不容易战3连找到4条木拖船将战车装上,由一艘小火轮拖着过江,但是在下关维护秩序的第36师事先未知撤退决定,拒绝战车撤往江北。

此时,36师的官兵慌乱中将绳索砍断,载运战车的木船没有办法掌握方向,战车第3连最后几辆一号坦克就此顺江而下,毫无意义的损失在火光冲天的古都南京。(注:这一段是整合了原战3连老兵、杜聿明回忆录后得出的资料。在杜聿明的回忆录中,甚至还有“一号坦克翻沉掉入江底”的离奇说法。)

图片

▲挹江门前惨状

这里,笔者将引用2015年中国长安出版社的《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的资料,作为结束语。

“由于下关的船只已被唐生智收缴,战车连车辆装备、人员都无法渡江,于是战车连人员迅速分头寻找船只渡江,后根据张营附的指示,战车连一部分人将战车上的瞄准镜、机枪以及报话机等装备拆卸,另派两人负责用汽车轮胎、木板等材料临时扎成木排,同时命令侦察班长何嘉兆继续寻找船只,如找到后,即鸣枪为号进行告知。何嘉兆带几名人员在海军码头下游沿江不远处发现了一只警察所的小木船,于是鸣枪通知同伴,与郭蒋二排长以及几名士兵立即夺下了该船,由于此船太小,于是这几个人便自行乘坐它渡江逃生了。而未跟随何嘉兆等人夺船逃生的剩余人员则听从了装甲兵团战防炮教导队第2营军需官刘树瓦的指挥,拦下了一批由小火轮拖着的木帆船,随后将木船连接起来,准备将坦克开上去渡江,但因渡船连接地并不够牢固,而且船的吨位也太小,无法承受坦克或汽车的重量最终决定放弃。

午夜12时许,战车连官兵商议后,将车载武器拆下扔入了江中,并在车辆发动机下安装了手榴弹,如果被敌军缴获,只要一踩油门,战车和鬼子就会一起上天了!其他的则被浇上汽油直接烧毁掉。在所有工作完成后,大部人员即登船准备渡江撤退。就当大家起锚开船时,其中的两名战车兵及两名汽车兵从船上纵身跳下,决意留在南京城内继续抗击日寇,于是他们领取了十天的伙食钱,之后将岸边剩余车辆中的全部弹药和油料集中在一辆坦克和一部卡车之上,趁着夜色返回了南京城内。

13日中午时分,国军炮兵第42团第1营第3连副连长沈咸所部一排二十余人乘牵引车从雨花台阵地撤往挹江门途中,于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附近遭到从中山门人城的日军第16师团一部步兵的突袭,牵引车被当场击中,排长王永贵等七、八名人员阵亡,由于高炮排除军官各装备一支毛瑟手枪外, 全排士兵仅有两支马枪,无法抵抗该队日军的攻击,沈咸遂率高炮排人员退到国府路附近,正当孤立无援时,战车连最后返城的这辆德国一号坦克突然从半路杀出,加入到对日军的作战中,在与第16师团所部日军军步兵激战中,中国坦克利用车载机枪的迅猛火力,将日军打得瞬间哑火,头都无法抬起,在击毙数名日军后成功地掩护沈咸等人的报道。至傍晚时分,退至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楼时,因油料耗尽、最终战车被日军所俘,车内乘员均英勇战死,真正做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

图片

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楼前的一号坦克。乘员遗体被日寇拖出做为“胜利展示”

图片

▲由爱好者重演的中国德式装甲兵,其身后的是一号及FT-17“雷诺”坦克

日军方面,独立轻装甲车第8中队(中队长福田林治)自10月配属于日军第3师团参加上海方面大场镇一带的作战后, 多负责侦察地形以及运输弹药物资的辅助工作,以支援第一线步兵及工兵的战斗,在协助所属日军强渡苏州河后,该中队转配于日军第11师团麾下,向南京方面追击,于支塘镇附近与战车第5大队混合编成了装甲车队共同作战,后又转归于第16师团旗下参与了汤水镇、尧化门一带的作战,并在师团右翼支队长的指挥下,进攻紫金山北侧的中国守军阵地,遭到中国军队中央教导总队战防炮的猛烈打击,乘员死伤过半,装甲车多数被击毁。

13日的晨曦中,南京城内、外各处枪声大作,中日两军在城内多处展开巷战,困守城内未进行撤退的中国守军均作壮烈的誓死成仁之战,至上午9时左右,日军上海派遣军第16师团第30旅团由旅团长佐佐木到一指挥,配属福田战车队,组成佐佐木支队越过紫金山,一路向下关直插,但于挹江门附近遭为掩护民众、友军渡江撤退而自行留下的南京宪兵副司令萧山令亲率的军宪警悉数残部的顽强阻击,在经过数小时的激烈交战后,萧山令将军遭敌机枪命中,为免被俘而自杀殉国。福田战车队随即冲过挹江门向下关开进,到达下关附近后便立刻向正在江边、江中撤逃的中方军民疯狂扫射。

此时,日军步兵第13联队的一个大队也跟随战车队赶到,与驻挹江门的中国守军残部展开激战,待中方将士全员殉国后,日军发现了弃置于江边的三辆中国坦克,将其捡获后,却发现这三辆坦克均没有武器,车身也被中国军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两辆被炸断履带,另外一辆则被大火烧毁。

图片

▲南京沦陷后,日寇于总统府内展示缴获的中国军旗

图片

▲本是南京军民通往最后生路——江边的挹江门,由于指挥不当、管理混乱等原因,最终沦为人间地狱。留在此地的中国守军、平民不是战死,就是倒在日寇的屠杀之下

图片

▲下关码头前遭守军破坏后遗弃的一号坦克

图片

▲知名游戏《英雄连》模组:“远东闪击战”中架空的中国二号坦克。配有20毫米机炮,装甲也比一号更好。

图片

▲(彩绘)把75毫米山炮(型号未知)架到一号坦克底盘,充当自行火炮用。当然,也是架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