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晓霞:翅膀

 安蓝2021 2022-11-07 发布于甘肃


「 翅    膀 
文丨吴晓霞

一直羡慕那些有翅膀的昆虫和鸟类,它们是那样的轻盈、灵动,它们离天空那么近,离我们那样远,天空浩渺,赋予了它们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些来自天空的精灵,它们是离神灵最近的生命。不知是否会带来众神的消息,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无法获得任何讯息。

夏天的田野,是孩子们的天堂,捉蜻蜓、扑蝴蝶、逮蚂蚱,忙得忘乎所以。小孩子,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轻松拥有捕虫利器——用一根竹竿绑一个铁丝拧成的圆环,然后再用纱布缝上一个漏斗型的网兜,一个捕虫网就做好了。和小伙伴们手握利器,必有捕获。捕捉来的昆虫成了他们的俘虏,他们将俘虏放到玻璃瓶里、火柴盒里,还要对昆虫施以酷刑:将蜻蜓的头摘下、撕下蜻蜓的翅膀,看它挣扎着飞;或者把大头针扎在蜻蜓的尾巴上,然后放飞。捉来的蚂蚱,将之绑在白色棉线上,扎成串,然后比谁的串儿长。捉来的蝴蝶,直接压在书本里,变成干尸……
长大了一些,跟着大一点的哥哥姐姐掏麻雀窝、烧麻雀肉吃,不但没有内疚,反而觉得是再干好事,因麻雀是“四害”之一。在我幼小的脑袋里,打死麻雀,就保护了粮食。人类错误的做法致使麻雀一度绝迹,后来人们发现麻雀的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农作物减产,麻雀才被保护起来,渐渐地,麻雀又回归人们的视野。
小孩子,还不懂得敬畏生命,那些带翅膀的昆虫啊、鸟儿啊,惨遭戕害。直到成年以后,才对自己的年幼无知而深感惭愧。为什么要伤害那些带翅膀的小精灵呢?是懵懂无知,还不懂得众生平等的道理,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嫉妒之心作祟?抑或面对弱小动物时能轻易地生杀予夺带来的快感?
在没有昆虫可抓得无聊的日子里,女孩子们玩过家家。这时候爱扮作蝴蝶或者燕子。没有道具,我们就地取材。拿上自己的纱巾,往脖子里一系,剩下的两个角,分别夹在左右手的指缝里,轻盈的翅膀就做好了。“飞”的时候,两只脚快速走动,两只胳膊上下晃动,动作带动气流,轻薄的、红色的纱巾飘飘然,像极了飞行。
那是年少的我对于翅膀、对于飞行的美好想象。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小女孩也已经变成了中年妇女,拥有一双翅膀自在飞翔的想象,从未停歇。那是对自由的渴望,更是对平庸生活里自我的一种逃离,现实却给我重重的一记耳光,我从来没有真正地拥有过翅膀,从本体到喻体,无论虚的还是实的,通通没有。肉身沉重,如何能飞起来呢?


有一年,去六盘山游玩,在门口的蝴蝶展馆里看到了很多蝴蝶标本。地上的、墙上的、屋顶上的蝴蝶那样美丽、绚烂。比起这些被凝固的美丽生命,我更喜欢花丛中翩跹飞舞的蝴蝶,那些因美丽的翅膀而被杀戮的小小生命,何其不幸。六盘山上的花丛里,一只飞舞的蝴蝶不小心被捕获,然后它被放进装有乙醚棉球的玻璃瓶里,麻醉致死,接着被制作成标本,放进玻璃展柜里,向世人展示美丽,似乎达到了永恒,这是作为标本的蝴蝶的宿命。倘若它不曾被捕捉,它会扇动翅膀,自由地飞来飞去,用它那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果汁、树叶……想吸啥吸啥,反正都是自己爱吃的。到了适当的时候,它会和另外一只蝴蝶完成婚飞,交配之后,雄蝶死;雌蝶将卵产在寄主植物上之后,不久也死去,从而完成生命的繁衍。
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蝴蝶的这四个发展阶段在科学上被称作一个世代,它的这一世,有的是一年,有的仅仅有几个月。从一枚卵,到翩跹飞舞的蝶,要历经怎样的艰辛,靠着足够的幸运,才能走过这短暂的一生?
蝴蝶因为美丽而被人们所喜爱,然而这种美丽是致命的。云南大理的蝴蝶泉特别有名,然而蝴蝶的麇集已成为往事,成为传说,只剩下了泉水和古树,但到大理看蝴蝶的旅游项目仍在。那年的暮春,我们在蝴蝶泉边听完了导游的讲解,被带到了蝴蝶馆参观,这里的蝴蝶全部是人工饲养的。展馆里,工作人员驱逐蝴蝶,让它们从展馆的这一头飞向那一头,它们刚刚落在这面墙上,还来不及歇息片刻,又被驱赶,飞向另一面墙。每来一拨游客,蝴蝶就被驱赶一次,墙上落满惊魂未定的蝴蝶,墙角也落下厚厚的一层,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还活着却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突然内心极度不适,我赶紧从展馆里跑了出来,那一刻,觉得自己参与了对这幼小生命的屠杀。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飞翔就有很多憧憬和渴望,比如在我国的远古神话中祖先们根据鸟儿幻想出了一种神仙,他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脚底下踩着两条黄色的蛇(《山海经》)。后来,又想象出“御风而行”的例子(《庄子·逍遥游》)再后来,想象出各种骑着神兽、驾着神车在天上飞行的神;自带神力腾云驾雾的、甩个神器就能飞天的神;还有偷吃了仙丹飞向月宫当了神仙的……
除了这些幻想,古人也做了一些与飞有关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墨子制造出了木鹰,在天上飞了一天就坠了下来。公输班(鲁班)用竹子做了喜鹊,在天上飞了三天都没有从天上落下来,于是在墨子面前的嘚瑟了一番。或许鲁班做的喜鹊是最早的飞行器,或许是最早的风筝,或许……
光阴浩渺,鲁班的竹喜鹊究竟是怎么做的,它的原理如何,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到了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风筝。到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据记载,北齐宣文帝时,有人乘坐风筝飞行。
到了元末,陶成道以火器帮助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封他“万户”,因此他也被称作陶“万户”。他不但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利用火箭和风筝飞天的人。
据说,晚年的他天天研究如何飞天。有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起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命令仆人点火。陶成道虽然飞上了天空,但由于火箭燃烧引起他乘坐的飞车着火。最终,他从熊熊大火的飞车上跌落下来。
陶万户虽然因飞天梦殒命,然而他成为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表现出了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智慧,为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在希腊神话中,艺术家代达罗斯用蜡和羽毛制造出翅膀,带着自己的儿子伊卡洛斯逃离克里特岛。代达罗斯收集整理了大大小小的羽毛,把短小的羽毛拼接趁长毛,中间用麻线捆住,在末端用蜡封住,并绑在自己身上试飞,他像鸟一样飞了起来。于是,他给儿子伊卡洛斯也做了一副翅膀,然后他教儿子如何操纵,并且叮嘱儿子:你要当心,必须在半空中飞行。如果你飞得太低,翅膀上的羽毛会碰到海水沾湿了,翅膀会变得很沉,你就会掉进海里;如果你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为靠近太阳而着火。代达罗斯给自己和儿子绑上翅膀,然后他们鼓起翅膀飞上了天空。父亲飞在前面引领,儿子跟在后面。可是飞着飞着,伊卡洛斯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美妙,树木、农夫、村庄、岛屿渐渐远去,风在耳边发出“呼呼”的声音,就在他沉醉于这飞翔的快乐的时候,父亲的叮嘱被他忘在了脑后,他越飞越高,强烈的太阳光将封蜡烤化,羽毛慢慢松动、掉落,伊卡洛斯毫不知情。后来翅膀完全散开,从他的双肩滑落。那可怜的孩子用胳膊在空中绝望地滑动,但很快他从空中栽落了下来,最后掉进了蔚蓝色的大海里,海浪顷刻间把他卷入海里。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做父亲的还没有察觉,儿子就已经不见了。当他回头看儿子时,却怎么也看不到他的孩子,他大声喊“伊卡洛斯,伊卡洛斯……”最后,他惊恐地朝下面看了一眼,发现海面上漂浮着许多羽毛,悲伤的父亲不能自已,后悔不迭……
人类最早对于鸟类翅膀的模仿、对于飞翔的尝试,以种种悲剧收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离飞行的梦想愈来愈近。
达芬奇通过模仿鸟儿制作出扑翼飞机试图让自己飞起来,未能成功。直到19031217日,莱特兄弟绕过了扇动的翅膀,直接给滑翔机装上了马达,人类才和鸟儿一样,飞行于同一片蓝天下。


每一次乘坐飞机,我就尽可能选择白天的航班,这样我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感受飞行,虽然我是和几百个乘客共同乘坐飞机的,但我可以对此忽略不计。除了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稍感不适,在乘坐飞机的大部分的时间我自得其乐,我既不晕机,也没有那么多瞌睡,这让我的空中体验劲头十足。选定一个窗边上的座位坐好,我就开始感受飞行。我坐在舷窗边上不停地看啊看。
当飞机在高空中飞行,大片大片的絮状云朵、团状云朵在飞机边上飘飞,飞机和云,各飞各的,与地面上看到的天空不同,在各种的云朵的作用下,目力所及的同一片天空呈现不同的蓝色:蔚蓝、亮蓝、浅蓝、灰白。飞机在各种形状的云里飞行,云朵呈絮状、团状、片状,甚至鱼鳞状、人形状……有时,飞机似乎飞行在巨大的冰川之上,茫茫四顾,周围全是高高低低的冰川,静谧,寒冷,泛着利刃般的光芒;有时,飞机飞进厚厚的云层,仿佛在一片巨大的灰白色帷幔里挣扎,怎么也逃不出来的样子,单调,压抑,令人窒息。当看见微弱的阳光穿过云层,天空也透出不规则的蓝带状,随着巨大的鸡冠花似的云朵出现,令人窒息的不适感才渐渐遁去……
在飞机上向下看,陆地上,公路宛如一条条白色的飘带在山岭、高原或平原上逶迤蜿蜒,高楼大厦就像儿童搭建的多层积木,有序排列,汽车就像甲壳虫一样一动不动,农田、林地,像绿色的卡片一样整齐排列。海面上,稍有不同,海天一色,飘浮在空中的大片的云朵也漂浮在海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蓝色的幕布上,有几只寸把长的白色小船,那就是海面吧,白船好像是哪个孩子刚刚折好,把它们放入了水中。直到看见陆地狭长的一角,才分明感觉到海在下方,天在上面……看不到地上的人,估计更小,像一粒尘埃,根本无法看见。想必,陆地上的人抬头看飞机,在肉眼可见的高空,也如小孩子的玩具飞机一般,乘客就像手指玩偶般大小。在更高远的天空,飞机只有蝴蝶那么大,乘客恐怕只是蝴蝶翅膀上的一粒磷粉。
换一种方式看,我们竟然如此渺小。

总以为自己肉身沉重,不曾起飞,其实,是附着在肉身上的想法沉重,难以飞翔。人们对于那些想要活出自我、有追求的人,总是嗤之以鼻,因为他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们总是嘲笑TA:想上天?!
有追求的人毕竟是少数,有的人尝试过多次,也没有达到自己的追求,TA总是在现实的泥淖里挣扎,仿佛被诅咒了一般,慢慢地,TA妥协了,放弃了自己的追求。TA周围的人觉得这样挺好,总算和大家一样了,实实在在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晶晶是朋友的同事,她是一个有想法的别样的女子,她和一起进到二院的小护士不一样。当别人下班后逛街、下馆子、蹦迪、谈恋爱的时候,她捧着厚厚的心理学书籍在看,不是随便翻翻,而是认真地做笔记。同宿舍的姑娘把这事告诉了其他护士,她们互相挤眉弄眼:
人家不想当护士,想当大夫呢,而且是心理科大夫!
切,咱们医院连个心理科科都没有,难不成为了她建一个?
当好姐妹把这些告诉她,她只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学习、参加相关培训就是她除工作以外的全部生活。
后来,和她一起进到医院的护士,相继出嫁,只有她还住在医院单身楼的宿舍里。直到28岁那一年,她护理的一位病人家属追求她,她才结了婚。丈夫是一名警察。婚后的日子波澜不惊,就在她怀孕的第3个月,她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省城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女儿出生了,她的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二级资格证书也拿到了,她觉得这是上天给她最好的礼物。
孩子慢慢长大,她和大多数母亲一样,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写作业,带孩子上课外班:绘画、钢琴、少儿英语……不一样的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仍然看心理学的书。接送孩子上课外班的时候,别的妈妈聊天、织毛衣,她却坐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一些亲戚朋友有了心理上的创伤,就来找她聊一聊,其实就是简单的心理咨询。市一院的心理科主任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请她帮忙,做自己的助手,到市内的一些学校做心理咨询,她很受女孩子们的信赖。对心理咨询接触得深了,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她想调到市一院的精神科,以便帮助更多的人。但由于她是护士,身份问题没办法解决,去了也没办法当一名真正的医生,她也就继续留在本院了。
后来,她接触到某直销品牌,在用了一年该品牌的产品后,她成为一名直销员。她觉得把好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帮助别人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当她把自己用的产品介绍给丈夫的时候,他说,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我才不吃呢!她不气馁,热情地把自己喜欢的产品介绍给亲戚、朋友。有的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她也坚持着。慢慢地,她有了自己的顾客。
后来,当她的第二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丈夫跟她摊牌:不允许自己家里出这么个玩意儿,当护士,是在治病救人;当直销员,那就是害人害己;你自己用,然后把产品卖给别人,那和以贩养稀有什么区别?什么直销,就是传销,你到网上看看,骂直销的人有多少,你被洗脑了,知不知道!你要么去做你的直销,要么离婚。离婚后再也没有人管你,你想干啥干啥。咱俩现在三观都不一样了,还怎么过啊!
那一晚,她失眠了,女人想要干个啥,怎么就这么难呢?她舍不得离开刚有起色的直销,她也放不下这段维系了16 年的婚姻,如果离婚了,女儿怎么办呢?
第二天下午她接到电话,导师说她这个月销售业绩不俗,给她留了一个去杭州开研讨会的名额,问她愿不愿意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去,她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直销,也想自己好好考虑一下婚姻问题。
她告诉丈夫,自己想出去旅游,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想想。
研讨会安排在临近西湖的一家大酒店,会上公司的销售总监、几个片区的总代理、月销售新锐、国内某个知名学府的几位教授分别做了汇报,她上台领了奖。参加会议的人有好几千。
品尝了西湖美食,夜晚,她和导师在西湖散步。她们边走边聊,她觉得她所从事的直销未来可期。
把女儿从寄宿制高中接回来以后,她向女儿说出了自己的困境。女儿说不愿意爸爸妈妈离婚。她说因为自己是一名护士,被人看不起,尤其是他们的主任、院长、院书记,顿不顿就鄙夷地说“把你们这些护士……”她很生气,就想试试,除了护士,自己能不能干别的。直销是国家允许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呢?而且自己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她越说越激动,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
女儿说,怪不得这几次回家后感觉你和我爸怪怪的,原来在闹离婚啊。哎,你们没经过我同意就生了我,害我在人世受苦,学不完的习,练不完的琴,现在又整这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他们协议离婚,女儿判给了男方。她从医院辞职,专门从事直销。
后来她再婚,和二婚丈夫生了儿子。
再后来,她厌倦了每月冲销售业绩,她用干直销挣来的钱给女儿换了新钢琴,给自己报名到北京的一家医学院进修,学习心理学,并留到了北京的一家心理治疗室……
讲完她的故事,朋友感慨,这样的女人真是潇洒,想干啥干啥。
那她的儿子呢?我忍不住八卦道。
二婚丈夫和婆婆带着呢呗!听说她给别人进行心理治疗,1小时收费两百,还把女儿也接到了北京……
啧啧,看看人家,我们这些人干啥不行……
当一个人为自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并且为了飞翔而拼尽全力,TA的思维和格局就会超出常人的想象,TA也会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

吴晓霞 就职于白银日报社。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理事、白银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有多篇散文、文艺评论见诸报纸杂志。喜欢美食、旅游、阅读、写作等一切符合人性的美好事物。我用文字救自己,大多时候在别人的文字里,有时候在自己的文字里。。



审核:三丫、晓霞、吴静

编辑:安蓝

纯粹 | 简单 | 治愈


- 《白银作家》编委 -

云   宏   安  蓝   董瑞霞   吕锦涛   三  丫

吴晓霞   吴  静

邮箱:byzj20220101@163.com

申明:平台发文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作者所有。

支持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