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的根在心性,其本是气血(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快乐英平 2022-11-08 发布于江苏
作者丨 黄开斌

本文摘自《健康大业策论》一书【整理摘编:时英平】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完整的一个小天地或小宇宙,这也就是“天人同理”观。且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相对最完美的灵性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即自己本来就健康,其根在心性,其本在气血。


图片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首先,中华文化将天、地、人并称为三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是宇宙运行之道,属于先天。德是道之显,显之于人。人身相当于宇宙的终端感应器或显示器,宇宙运行的“道”均在人身显现。所以,看到了人,就相当于看到了宇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道与德即是宇宙与人,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和人(小宇宙、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同时,天人合一,宇宙与人本是一体,天人还相应,天道与人道相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所以,人体本来就应像天地一样健康的运行。

足见人体这个小宇宙是多么的优越!也因此《易经》就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人为中心。显示人的地位最重要。天有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在于“成万物”。道是绝对的,唯一真实存在,是宇宙万物众生的本源。众生刚从“大道”中分离出来的时候,具足道的特性,后来产生了妄想,“德能”不断降低,离道越来越远,就形成了不同密度的生命。人之所以有所不同,就是因为“德能”的多寡不一,有的甚至失德或缺德。不过,先天本性是没有差别的,都是“道”所生的,道化天地而生人,对人的设定是生而有德,每个人只要修炼回归于一(德),合于道,即在道德层面看一律是平等的。

其次,中华文化里的“人”的地位也不同于西方文化及基督教里的“人”的地位,中华文化里的“人”的地位要高得多。中华文化里把人与天、地三者并称为“三才”,特别是倡导“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把人与天对称,显然是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万物,人能够与天形成对称关系。

只有真人和圣人是可以做到天人合一的,所以,圣人不病,可见圣人的心性是很高的,能与天地为一,这也正是健康之根所在。而一般的常人或平凡之人(平人)是做不到天人合一的,但要求做到天人相应,如做不到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作的话,人体这个小系统就会受到天地这个大系统的惩罚,至少是得不到天地的自助,人体这个小系统就会出故障,就不健康了。

  其三,中华文化里的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一个小的天地,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就如同是胎儿与母体的关系,当胎儿出生了以后,就是“天人两分”状态,就成了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人体是一个相对宇宙而完整、独立的生命体,因此,人作为宇宙之内的事物或小生命体,自然是由自我的本体(本心和本性)——心性所主宰。

作为小宇宙的人体,是有生,就有死,死是为了再生,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穷尽已。不过,人的真正生命不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而是在自然某一个特定的高层次时空中产生的;人的真正生命也通常不会随着躯体的死亡而消失,而是把躯体的死亡作为另一次升华和回归的旅程的起点。所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修炼或修行过程。通过这一场场的修炼完成一次次的升华,以期向更高层次的生命回归。

另外,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精神和肉体的作用是协调内在的生命,不应当分割来看。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精神和身体。而现代很多人还有一样的精神负担,就是认为“疾病的下一站便是死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疾病和死亡是两码事。死亡的原因不仅仅是疾病,死亡和疾病在许多方面是没有关系的。生存之力、患病之力、痊愈之力,是同一种力。生存之力也是死亡之力。这些都是生命的活动能力。这种力是同宇宙的规律相适应的,是用以维持宇宙的平衡的。假如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没什么好担忧的,即便死亡来临,也应顺其自然。

我们知道,人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社会生活,一种是自然生活。人们都知道,人如果生活在压力之中,压力就是人存在的动力,人在社会上是非常渺小的,顺应社会才能够事业顺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必须要弄清楚,人首先是自然的人,之后才有可能是社会的人,人活着是依顺自然的变化,而不是社会。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人顺应自然则生,就不病或少生病,违背自然则死,或生病,这就是天理。

本文摘自《健康大业策论》一书,作者:黄开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