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动物、地点、自然现象

 一寸大海 2022-11-08 发布于贵州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类

【柳】

(1)因与“留”谐音,常用来代指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徐俯(卜算子))

(2)象征时事兴衰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3)因柳絮飘乎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梅】

(1)借梅花耐寒的特点,表达孤高、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2)抓住梅花开放早的特点,表现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菊花】

习性傲霜,多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菊花》

【兰花】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张九龄《悲秋兰》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竹】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虚心有节正好与古代君子之风相吻合,所以古诗中的竹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竹子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莲】

(1)谐音“怜”,借以表现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2)常用莲的素净纯美、亭亭玉立的姿态来表现和谐恬静的意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以莲花的品行高洁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松柏】

常用来表示孤直坚忍的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梧桐】

象征凄苦、愁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五柳】

隐者的代称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芙蓉(荷花)】

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比喻高洁的品格。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芳草】

(1)即香草。后比喻有美德的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2)表示怀人

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3)由芳草年年复生,引发时光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可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落红】

“红”在诗词中常常为“花”的代名词,而且一般指凋残的花,与其他词语搭配,多加“乱”“落”“残”等字。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写过落红,常常带着无限惋惜和无奈的感情。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丁香结】

比喻心中郁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芭蕉】

常用以表示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

【转篷(飞蓬、飘蓬、征蓬、孤蓬)】

蓬草(菊科植物)随风飘转比喻身世飘零,表现漂泊的孤寂和哀伤。

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曹植(杂诗))

【红豆】

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红杏】

古代多借红杏写春。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动物

【蝉】

(1)因其栖高饮露,常用来指品行高洁的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东风。(虞世南《蝉》)

(2)因其鸣声悲切,常用来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在狱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鸿雁】

(1)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用来借指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2)代指书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鹃(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引退,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杜鹃,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多用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鹧鸪】

鹧鸪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

(1)表现思乡离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2)表现衰败景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黄莺】

善于唱歌,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鸿鹄】

天鹅。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且将鸿鹄意,付作马牛风。(徐付祚《投梭记·渡江》)

【惊鸿】

惊飞的鸿雁,多用来比喻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刘禹锡《酬窦员外》)

【燕】

(1)春光之美,叹息春之情。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象征爱情以及对情人的思念。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子之于归,远送于野。(《诗经·邶风·燕燕》)

(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之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4)以燕传书,互诉离情。

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青鸟(青鸾)】

传说中的神鸟。多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常用以表现爱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雄雌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猿】

孤寂、愁苦的象征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暮鸦(寒鸦、昏鸦)】

常用来渲染衰败萧索之景、痛惜悲凉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地点

【长城】

指代守边将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段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后来代指送别之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关山】

关隘山岭;边塞,多与思乡怀人有关,表达征戍离别之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楼兰】

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敌人的壮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南浦】

指代送别地。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南,在这里没有实际的方位意义在东汉时,南园是皇家苑圃,在洛水南后来文人便用以泛指花草园林。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温庭筠《菩萨蛮》)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蓬莱】

也做“蓬壶”“蓬岛”传说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在诗词中多用“蓬莱”比喻歌舞楼榭或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以形容环境美好、犹如仙境一般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李清照《蝶恋花》)

【西楼】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人文器物

【尺素(双鲤鱼)】

古代珍贵的家信写在一尺见方的白绢上,盛以双鱼形木匣。代指书信。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

【寒灯(孤灯)】

寄寓羁旅凄凉、思乡怀人之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舟(孤舟。扁舟)】

舟,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孤舟,寄寓漂泊孤独之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高》)

扁舟,象征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寒砧】

指寒秋时的捣衣声,一般用来烘托一种萧瑟、残败、凄凉的气氛,体现征人远征在外,家人绵绵不断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

【锦字】

织在彩色丝织品上的文字,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借指寄给丈夫的书信。有时也泛指女性的书信。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寄征鸿。(晏几道《满庭芳》)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李白《久别离》)

【阑干(栏杆)】

这一意象在宋词中比较多。它往往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而且指向相对稳定。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欧阳修《临江仙》)

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芦管】

即芦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其音哀伤。唐边塞诗中常用其表现征夫思乡的怆然之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受降城闻笛》)

【羌笛(羌管)】

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唐边塞诗中常用以表现征夫思乡的怆然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瑟瑟】

一种绿色宝石的名字,借指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山阳笛(邻笛)】

用以表示凄怨的悼友怀旧之情。

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庾信《伤王司徒褒》)

【吴钩】

原指吴王阖闾下令所造的弯钩,但在唐诗宋词中多作所佩戴刀剑的代称。在诗人笔下,吴钩多用来暗指建功立业的报复。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自然现象

【白云】

(1)望云思友怀人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闲。(杜甫《恨别》)

(2)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浮云】

(1)比喻不值得关心与重视的事情。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比喻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认情。(李白《送友人》)

(3)比喻小人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比喻变换不定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

【月】

(1)古人对月思亲怀远,用以表现离愁别绪、思乡思国之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表示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流水】

(1)孔子曾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后人们面对逝去的河水,往往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李白长安受挫后,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自我安慰。苏轼被贬黄州,登临传说中的古战场,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示对历史上英雄的仰慕和自己功业无成的慨叹。

(2)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黄昏】

(1)感伤的心情意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到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冰雪】

冰雪晶莹,比喻品格高洁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乐曲

【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梅花落】

曲调名。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又《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梅花的飘落又令人凛然生寒,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吻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了清冷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

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渔阳颦鼓动地来,精辟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行路难】

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阳关】

古曲《阳关三叠》的简称。后以《阳关》曲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

【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南朝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劳歌】

指在劳动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前唱的歌后泛指送别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军《谢亭送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