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想呐喊,却见不到呐喊

 烟雨任平生oq4j 2022-11-08 发布于辽宁

      很久没有更新公号了,既有懒的原因,也是感觉,微弱的声音终究会淹没于娱乐泛着白沫的浮藻中,偶尔的灵思妙想也是留给鱼的记忆。

      但半年来经历的很有些旧印迹的例子,让我还是决定写点东西。

       85年前,明哲识时务的国民党当局放弃古城南京,占领者日本军队为了宣泄淞沪会战受挫情绪、宣扬武力,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史》记载:“经日本战犯供述以及南京政府调查取证,日军军队对南京军民进行了28次大规模集体屠杀,共计死亡19万人;各种零散屠杀858起,共计15万人。”

       这份人类的罪恶,不会因为个别叫兽对死亡人数的质疑而被抹杀,更不会因为日本政客的不承认而销声匿迹。

       国家与民族的双重灾难,将持续镌刻在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心中。

       同样让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难忘的是,南京城破后仍有部分守军拒绝投降,抵抗到底,直至战死;草鞋峡大屠杀中,赤手空拳的南京军民高呼“夺枪”,扑向日军疯狂扫射的机枪;被称为“奇女子”的18岁孕妇李秀英,面对兽性大发的日本兵拼死反抗,身中37刀……

      但更让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深以为耻的是,存在一群国民甘愿引颈受戮的事实:一个日本兵押着十几个中国人,几个日本兵押着一群中国人,浩浩荡荡走向郊外的坟场。

      整个过程出奇地和谐,日本兵背着或端着枪神清气爽地走着,中国人低眉顺眼温良恭俭让地跟着,即使知道去送死,没有一个人把保命的念头喊出来并付诸行动。

      “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此时成了金科玉律,挣扎于他救与自救的心结,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旁观失败者的下场或者享受成功者的红利,直到脑袋被砍下的瞬间,他们还在怨恨别人的懦弱。

      当可悲与可叹成为一段历史的专属记忆,更应该反思那段历史因从众和麻木而丧失的精神基因。可惜,有时候有的地方,这种精神基因今天还在寻找回来的路上。

      譬如,乘坐公交车吧。花钱乘车,乘客有权利享受公共交通工具提供的服务。夏天由于人多车内闷热无比,司机驾驶室有风扇感受不到车厢内的温度,有时疏忽大意没有开空调,需要乘客自己主张。

      然而,几次乘车观察,多数人都在用手抹着汗旁顾左右,希望有人出面提醒司机。还有的干脆闭目养神,追求心静自然凉,尽管留下的汗水告诉他是在自欺欺人。

       直到真有人忍不住喊了声“师傅,打开空调”,他们似乎瞬间清醒过来,先是新奇地大量发声者,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出“早该开空调了”等议论,仿佛功劳都是自己的。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虽然古代因贪腐被剥皮、被凌迟的例子,却阻挡不了贪官的前赴后继。死亡都不能让人望而却步,指望灾难和仇恨做到,有些天真。

      但争取了,总会有希望。别让“以史为鉴”成为真正的伪命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