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冷知识 029期 1970年和1978年的长沙照片

 阿健sz 2022-11-08 发布于广东

这是1970年的长沙湘江之上,拍摄者是一个来长沙旅行的法国游客,名字叫保罗·科克。彼时的湘江之上,漫江碧透,各种船只簇拥在岸边。

Image

因为当时的长沙,还没有开始修建一桥,河东和河西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轮渡船。轮渡船比古老的划子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一次可以送几十到上百人过河。

Image

这张照片,能看到远处是妙高峰上一师的火炬楼,当时它刚刚落成一年。河东沿江一带有不少烟囱和厂子。而靠近橘子洲这边停靠了不少划子和机帆船。

Image

·科克甚至给了这些机帆船和划子一个特写,水牛正在河边饮水,机帆船上的长沙人踩着搭桥上岸。看位置这张应该是在橘子洲东岸的浅滩之上。

Image

湘江之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船只,这张是一家三口的划子,爸爸正在划桨,女儿和妈妈望向前方。

Image

这张是父子齐上阵,年轻的儿子在前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丰富掌船经验的老父亲,在后面稳稳的掌舵,把握着前进的方向。

Image

更有意思的是拖船,这张是一个拖船拉着四个帆船的组合,船夫们风轻云淡的站在船头,于事安然。

Image

这张是拖船拉着一群小船,摆出了一字长蛇阵,这应该是在水中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行进方式,它的旁边,还能看到长沙轮渡的身影。而河东江边看上去,都是厂子和宿舍。

Image

除了湘江之上的图片,保罗·科克还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长沙城内正在送公粮的队伍。有推着独轮车的年轻人,有拉着板车的中年人,最重的板车有三个中年人合伙在推,而他们旁边骑着自行车的满哥,应该是街上最靓的崽。

Image

除了长沙街景,这组照片还有当时长沙湘绣厂的样子。

Image

湘绣老手艺人与时俱进,踩着缝纫机,正在飞针走线制作湘绣。

Image

轻的湘绣传承人,用着传统的手艺,跟着湘绣老手艺人,一起做刺绣。

Image

甚至还一张刺绣在穿针的特写镜头。

Image

神奇的是,保罗·科克和长沙城的缘分并没有止步于1970年。他在1978年,第二次到访长沙旅游,此时的长沙城已经开始弥漫着变化的氛围。这是长沙五一广场有语录碑的照片,一年之后,这个碑消失,这里变成了五一广场街心花坛。

Image

而五一广场旁边,则是热闹的路边摊,能看到两个算盘,感觉卖的是可以做衣服的绸布。而面对外国人的镜头,长沙市民多报以友善的微笑,远处能看到长沙的双节公交车。

Image

40多年后,很多来长沙旅游的游客一样,保罗·科克来到了长沙橘子洲头打卡,照片中应该是陪同他的长沙翻译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后方就是望江亭,望江亭的原址之上,是历史上长沙牛头洲的洞庭宫,现在大家看到的橘子洲望江亭,是在老望江亭基础上往北边搬了20多米的。

Image

这张照片,是1978年长沙河东人做藕煤的细节照。

Image

踩藕煤是个苦差事,首先要和,煤里面要加上黄泥巴,黄泥巴多了或少了都不行,要刚刚好。最后还要沾一些锯末灰才行。

Image

当时藕煤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十公分,一种是十二公分,这张特写照片,蹬过藕煤的朋友可以看看是哪个规格的。

Image

除了在做藕煤的河东人,他的镜头,也不会错过正在晒粉丝的河西人,这张照片的背景,还是彼时有点光突突的岳麓山,再比对现在的岳麓山样子,你就知道岳麓山的育林护林工作做的很到位。

Image

根据我读者的反馈,这个正在晒兰粉的老口子,应该是岳麓山乡槐树坪生产队,粉丝厂厂长黄建福,槐树坪就是现在湖南师大附中往东边河边头走的区域。

Image

而现在长沙早餐米粉圈很有名的银洲米粉,就起家于槐树坪隔壁的学堂坡。

Image

故事的最后,法国人保罗·科克,把他19701978年两次游历中国各地,拍下的彩色照片,收录于1981年的摄影作品《中国》(La Chine),这里面就有我们长沙城的照片。老科克在2000年驾鹤西去,在此感谢他拍摄的七零年代,长沙城的彩色照片,对于我们城市,是一份宝贵的历史影像。我是长沙库克,感谢您的关注!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