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马鞍山公园陈銮墓残碑小考

 人文武汉 2022-11-08 发布于湖北

今年6月22日,应陈銮第六代孙陈昌勤邀请,人文武汉网友前往马鞍山森林公园拜谒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陈銮墓,晚清有据可考的从湖北江夏(今武昌)走出去的“省部级”官员。在重修的陈銮墓上还附了一个在此地发现的残碑,我们一行仔细察看了残碑。

陈銮墓残碑中间有两行大字,分别是:“夫顯考陳公芝楣府君”“人顯妣陳母周太夫人” “之墓”。左边是陈銮公的儿孙的名字,“孝男慶 溥、涵、滋 孫寶 柱、植、棣、爃、樹、樽、霖 泣血奉祀右边是“歲次庚申(1860年,距今162年)七月十六日立” 左边最右边还发现一行小字“皖湖刘香阶居士扦”

陈銮(1786—1839年)

察看残碑,在我心中还是有疑问的,陈銮祖籍究竟是“江夏”还是“蕲春”?这涉及到“扶襯回籍”回到哪里?蕲春还是江夏?陈銮的“探花”,考试时是江夏学籍还是蕲春学籍?陈銮有几个夫人,为何与“周太夫人”合葬?周太夫人是第一夫人吗?

在“陈銮文化研究会学术交流群”“探花陈銮文史研讨群”里,看到陈氏宗亲发的家谱,得知陈銮有樊、张、秦三位夫人,但没有墓碑上的“周太夫人”,没有得到合理、满意的答案。国庆长假一行人又去陈銮祖籍蕲春,当地人称“探花府”的陈氏宗庙寻访,也没有解开我的疑惑。

后来在微信群里看到文章《还原真实的陈銮》,该文引用了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文献丛刊的《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的官方资料,多页家谱对研究墓碑有重要意义,方才解开了我的疑惑。我手边没有这本书,只能从前后文及文中的“称谓”推测,《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中陈銮的家谱是他的曾孙陈元珖主修的。

讲好武汉故事,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抛砖引玉,欢迎吐槽。

第293页:陈元珖,字仁齐、号次英,行二,同治戊辰年(1868年)七月三十日吉时生,系湖北武昌府江夏县学廩膳生,忠孝里民籍。

陈元珖称墓碑上的陈銮为“曾祖”,陈銮系由“生父”过继给“父”的,两个父亲都是当官的。

第297页:陈銮字玉生,号芝楣,行五,乾隆庚戌(1790年,此处有误应为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年四月二十九日未时生。湖北武昌府江夏县学廪膳生,河南候咨知县,原系蕲州青山里民籍。义门始祖伯宣公,居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唐旌表义门,官翰林。

第300页:(陈銮)殿试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

第299页:(陈銮)父受疆,贡生,候选盐大使,例赠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母氏高,候选直隶州州判北坪公女,例封宜人。本生父受培,优廪贡生,厯任郧县、黄陂、公安、蕲水县训导,安徽、芜湖、贵池县县丞,宣城县知县,诰授奉政大夫,著有《怀谢山房诗文集》《樨香馆墨刻》。本生母氏俞,诰封宜人,候选州同知玮亭公女,岁贡生候补教谕德懋公胞姊。

(陈銮有三个夫人,都是官宦人家之女)

樊氏,乾隆辛巳进士、杭嘉湖道濬生公女孙,江南芜湖道、安庆府知府、广东琼州府知府晋公三女,现任河南柘城县知县泰公胞姪女,前任甘肃宁夏县知县玉岫,现任福建按察司照磨玉振,署江宁宁江防同知候补同知叙揆胞妹,光禄寺署正汝霖胞姊。

张氏,河南新乡县尉其翔公女孙,湖南沅陵县尉遵璜公五女,太学生棨胞妹。

秦氏,乾隆壬申殿撰、翰林院侍讲学士、福建主考大土公女孙。庚辰、辛巳聨捷,翰林院编修、江西饶九道、直隶通永道、湖南福建按察使、陜西布政使、陜西江西巡抚、陜甘总督、刑部尚书承恩公三女。辛丑传胪,翰林院侍讲学士、山西主考、尚书房行走承业公、浙江盐大使承家公胞姪女。嘉庆乙丑进士、刑部主事、员外郎、军机处行走、福建道御史绳曾、庠生寳曾堂妹。戊辰举人、兵部郎中耀曾、工部主事念曾胞妹。庠生豫曾、象曾胞妹。

看到这里“周太夫人”还没有出现。

在墓碑上出现的“孝男慶涵、溥、滋”在“陈元珖”293页为“胞伯祖庆涵”,“胞叔祖庆溥、庆洽”,都是陈元珖祖父的亲兄弟。墓碑上的“庆滋”可能在第294页上。

墓碑上的“周太夫人”也就是陈元珖的“曾祖奶奶”出现在第301页上,同时出现的还有祖父庆藩:

妣氏周,江苏淮安二品顶戴,分省试用道,讳亮廷公第四女,诰封一品夫人。庶妣氏宋、诰封宜人,庶妣氏贾、诰封宜人、旌表节孝。

祖庆藩,号子宜,道光甲辰恩科副贡,内阁中书,敕授文林郎,诰赠通议大夫,著有九福砚斋诗文集。

“周太夫人”系陈銮的第四位夫人,加上宋氏、贾氏,陈銮共有6位夫人。陈銮1816年30岁时娶周氏,陈銮的6位夫人中只有周氏生了5男5女,5男为:庆涵、庆藩、庆溥、庆洽、庆滋,这也是一桩奇事。周氏1859年去世,庚申年(1860年)与陈銮合葬时,其二子庆藩、四子庆洽已先她而去,故墓碑上只有三个儿子的名字。

在《还原真实的陈銮》文章中没有看到陈元珖父亲的资料,我在群里求助得到陈小棕的回应,他发了一页有陈元珖父亲的家谱。父宝,号宇初,廩贡生,前任黄州府学训导,历署黄冈教谕,蕲州学正,罗田教谕,选授浙江。

马鞍山森林公园残碑上有陈元珖父亲的名字“孙 宝樹”

陈銮——儿子陈祖藩——孙子陈宝樹——曾孙陈元珖,传承有序。

由陈銮的儿子庆涵、庆藩、庆溥、庆洽、庆滋合撰的《芝楣府君行述》,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其孙子陈宝树光绪十一年(1886年)仲秋月重刊。在这篇介绍陈銮生平的文章中“吾母秦夫人即公第四女也”,很可能出现了一个错字,将“周”字误为“秦”,在《芝楣府君行述》中5个儿子都是秦(周)夫人所生。

何以见得?因为在同时期稍晚的李鸿章为陈銮撰写的碑铭中:(陈銮)配樊夫人、继配张夫人、秦夫人、周夫人,均以慈惠称。公生于乾隆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斃於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年五十有四。长庆涵,道光己亥科钦赐举人,蓝翎同知衔,河南上蔡县知县。次庆藩,道光甲辰恩科副贡,内阁中书。庆溥,道光己酉科举人,江苏候补道。庆洽蓝翎同知衔,江蘇後補知縣。庆滋盐运使衔,道员用,直隶正定府知府。均周夫人出。孙九人,曾孙十五人。咸丰十年葬公于武昌城东喻家桥夹山口,周夫人坿。

李鸿章的碑文与《芝楣府君行述》记载一致,5个儿子都是周夫人所生,儿子为自己的亲娘立墓,虽然是陈銮的第四位夫人。那5位夫人没有子嗣,也就没有“异议”。

综上所述,马鞍山森林公园陈銮墓所附残碑,确为清1860年陈銮儿孙所立,距今162年。据陈昌勤撰文:现场没有找到墓碑上截被敲断的碑石,碑石上面中间缺了几个字,我们推断右边缺失的应该是“光禄大夫”,左边是“一品夫人”,衔接起来文字就是“光禄大夫顯考陳公芝楣府君”,“一品夫人顯妣陳母周太夫人”。

293页与297页都有“义门始祖”的记载:义门始祖伯宣公,居江西九江府德化县,唐旌表义门,官翰林。即1883年刊刻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武昌城内“陈氏义庄”的始祖,陈伯宣。

还有一页也很重要,会试硃卷·嘉庆庚辰科:中式二百八十九名陈銮,湖北武昌府江夏县廪膳生(293页陈銮 有相同的记载),原籍蕲州。陈銮的学生时代是在江夏度过的,受到地方政府的资助,是江夏县的考生,江夏走出去的探花郎,也就是今天的武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