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情景

 泊木沐 2022-11-08 发布于辽宁

这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集中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奋勇争先,尽到自己的一份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图为1934年1月,民众组织红枪会,抗日御敌,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图为1936年11月,上海日纱厂工人举行抗日罢工集会,声援全国抗日。

图为冀东抗日武装队伍。1938年7月,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一场山呼海啸般的抗日武装大暴动席卷了整个冀东大地。图为1938年12月,参加冀东抗日暴动后的武装队伍。

图为1938年7月,墙头的抗日宣传画。

为抗日贡献力量的老人。图为1938年7月7日,武汉发起“献金运动”,以支援抗战,这位老人家把钱捐出来保卫国家。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街头设十几个献金台,一般市民、店员、车夫、小贩、农民、工人等均踊跃捐输,将纸币、银元以及金银首饰等捐入献金台,最后共得一百余万元。此时,日军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脉,兵分四路,直扑武汉,企图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三个月后,武汉陷落。

山东胶东抗日游击队抗日游击队。1938年开始,由东江和珠江地区各县建立游击队,目的是打击敌人,全面抗战爆发后,特别是1939年1月广州失陷后,开展华南游击战争,并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琼崖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图为山东胶东地区的民众抗日游击队。

泰源堂的孩子们。图为民国时期一群孩童从香山慈幼院附属的幼儿园泰源堂奔跑出来的场景。该建筑作为幼儿园的教室,由南洋华侨黄泰源捐资一万元所建,因此得名。堂为硬山建筑,硬山墙下部开拱形门,两旁各有拱形圆洞,硬山墙上部纵书“泰源堂”,下面横书“蒙以养正”,二者均由香山慈幼院的创办人熊希龄亲自手书。匾额左右装饰天使浮雕以及瓷砖绘画,体现了中西融合的审美趣味。

笔者感言:看完这些老照片,各位网友,你们有何感想?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