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为啥爱贴春联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2-11-08 发布于山东

春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桃符演变为春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到了宋代时,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在当时仍称为“桃符”。如王安石诗中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明代时,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在民间推广春联,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清代时,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联开始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贴春联呢?民俗专家表示,这涉及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自古就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很好选择。人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手段。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