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情圣徐志摩

 快乐老年435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在民国时期,徐志摩的情感经历最为出名,简直无出其右,即拧巴缠绵,又悲壮凄惨,是民国上层社会情感观的一个缩影。

话说1897年,在浙江海宁硖石这个商贾聚集的富饶土地上,咔嚓一个雷响过后,一位旷世奇才诞生了,他就是徐志摩,曾写出过民国时期最风骚的诗句《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家族富甲一方,地位显赫,父亲徐申如是当地知名商人,与名流官宦关系盘根错节。徐志摩从小聪明好动,又是家中独子,非常娇惯,简直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养成了不羁的性格,这为徐志摩后来复杂的情感生活埋下伏笔。徐志摩是妥妥的富二代,虽然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过在学习上,徐父从不怠慢,为徐志摩请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学校,加之徐志摩天资聪明,学习上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民国时期,法定结婚年龄是男18岁,女16岁。1915年,徐志摩从浙江一中,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那年徐志摩刚好18岁。那个年代早生贵子,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徐志摩又是家里单传,徐父徐申如开始着手给徐志摩物色结婚人选。刚好,那时政界风云青年才俊张君劢有一妹妹叫张幼仪,1900年出生,年芳15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徐父认为,在有着强大政治地位的张家加持下,徐家又富甲一方,徐志摩今后的前途会一片光明。如此门当户对,简直天赐良缘,双方家长一拍即合,开始给徐志摩和张幼仪张罗婚事。那时的张幼仪还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因为婚事,这书也不读了,被张家接回家中,等待与徐志摩成亲。

婚事定下来后,徐父把徐志摩从上海叫回家中。由于徐志摩之前从没见过张幼仪,徐父就拿出张幼仪照片给徐志摩看,徐志摩当场发飙,随口甩出一句“乡下土包子”。徐父煞费苦心给徐志摩找的老婆,却被徐志摩无情打脸,徐父当场气晕,据说九九八十一小时后,才缓过神来。用现在的观点看,也能理解徐志摩当时的心情。虽然张家是民国时期跺一脚房屋颤一颤的豪横大家,因重男轻女,张幼仪基本没受到过新思潮的熏陶,长相中规中矩,年纪又尚小,打扮朴实无华土里土气也很正常。徐志摩是在上海见过世面的人,满眼都是打扮时尚前卫的都市女性,那能看得上张幼仪,这也成为徐志摩以后复杂情感的导火索。

虽然徐志摩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警车开道,张幼仪坐在玛莎拉蒂婚车上,徐家将其娶回家中。婚夜,当徐志摩不情愿的、好奇的掀起张幼仪盖头那一刻,张幼仪心是紧张而不知所措的,幸福中又夹杂着少女的害羞与木讷。因为自从订婚起,就听家人讲,徐志摩是位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号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今日终于得见,比想象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徐志摩一直阴着脸,但张幼仪以默默许下诺言,今生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这里插上一句,由于张幼仪表现欠佳,并且和照片中差不多,还是封建社会的小脚,徐志摩心里变得极为抵触,当晚没有和张幼仪圆房。张幼仪却不知道,这注定了今后的感情道路弯弯又曲折,这里也为张幼仪女士伤心三秒钟。

徐志摩在婚后不久的1916年秋,放弃在上海浸信会学院的学业,北上天津,进入北洋大学读法学。1917年,北洋大学法学系正式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京大学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正式八经的钻研了几门课程,如法学、日文、法文、政治学等,对中外文学有了更大兴趣。多金、多才,关系网庞大的徐志摩广交天下好友,在徐志摩大舅哥张君劢的引荐下,拜梁启超为师,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话说梁启超可是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人物,维新变法的领导者,当时名声显赫、如日中天,攀上梁启超那还得了。在大学期间,徐志摩源源不断的吸收着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精华,也注定了他会不顾一切的追求理想的人生,争取婚恋的自由。

在天津和北京读书期间,徐志摩看到了军阀混战,乱杀无辜的悲惨。他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厌恶社会乱象,决议到国外读书,寻求改变中国现实的良方。1918年,徐志摩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进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仅用10个月时间拿到学士学位,话说这老哥还是挺聪明的。这一年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的大儿子徐积锴呱呱坠地。之后受爱国情怀的影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文学硕士学位。因看不惯美国人的现实,徐志摩又想跟英国人罗素学哲学。1920年,到达英国后,罗素出了点意外,没有达成和罗素学哲学的夙愿,只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了半年,这期间徐志摩甚是苦闷和迷茫。这种情绪通过书信传到了老师梁启超那里,梁启超便立即写信给在英国游历的同僚加好朋友林长民,要求其开导帮助徐志摩。

林长民何许人也,他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因为和日本人顶着干,怕被日本人给灭了,1920年4月带着16岁女儿到欧洲游学,林长民的女儿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薇因。在林长民的引荐下,徐志摩认识了英国作家狄更生。1921年,在狄更生的推荐下,徐志摩以旁听生的身份进了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读政治经济学。在此插一句,从1921年到1922年的两年间,在剑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

徐志摩与林长民第一次见面时,由于梁启超是徐志摩老师,而梁启超和林长民是好友,林长民1876年生人,长徐志摩21岁,因此徐志摩叫林长民老师。林长民见徐志摩这小伙子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两人聊的特别投机,相谈甚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聊天中,林长民又介绍女儿林薇因给徐志摩认识。

林薇因1904年生,16岁时已出落成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乖巧机灵、聪明伶俐的姑娘,关键还有才。徐志摩和林长民聊天过程中,林薇因也在一旁听着,感觉徐志摩不但帅气而且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时政见闻无一不精,交友甚广,立马变成小迷妹一枚。徐志摩一见到林薇因差点当场流鼻血,与中规中矩,长相一般的糟糠之妻张幼仪相比,简直是超凡脱俗,这不正是理想中的梦中情人嘛。应了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徐志摩对林薇因的爱情火苗,从这一刻点燃了。

从第一次与林家父女见面起,相互之间就建立了友谊,林长民也确实喜欢徐志摩。徐志摩没事就跑到林长民家中吹牛,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对于异国他乡单调的生活,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徐志摩和林长民聊天时,林薇因会时不时插上几句,对于徐志摩的博识和健谈,林薇因甚是崇拜,情窦初开的林薇因对徐志摩的感情起着微妙的变化,爱意慢慢加深。林薇因称徐志摩“摩哥哥”,徐志摩叫林薇因“因妹妹”。林长民不在家时,徐志摩会带着林薇因到剑桥大学的康桥边上走走,风景如画,善男信女,才子佳人,路上徐志摩总能逗得林薇因哈哈大笑,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正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他们相爱了,爱的那么脱俗,爱的那么真挚,如清风明月般。这期间,徐志摩如发情的野马,精力旺盛,骚性大发,脑洞大开,给林薇因写过无数表达爱意和人生理想的新诗,如《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等。这期间,林薇因受徐志摩影响,也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和林薇因相爱期间,徐志摩把已婚的事告诉过林薇因。徐志摩过于优秀,林薇因爱的又那么深,林长民也特别喜欢徐志摩,好似徐志摩有“迷魂大法”般,把林家父女迷的神魂颠倒。林家父女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徐志摩离婚,就可以和林薇因走到一起。也确实,为了和林薇因走到一起,徐志摩决绝的同妻子张幼仪离了婚,并轰动一时,这是后话。

徐志摩和林薇因的爱情进展,并不像徐志摩和林家父女想的那么简单。林长民与梁启超和徐志摩的大舅哥张君劢是同僚,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林长民将林薇因和徐志摩恋爱之事告诉梁启超时,梁启超听后脑后发凉,为啥?这也是徐志摩这个情圣成为倒霉蛋,无法和林薇因终成眷属的主因,背后推手就是这位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虎父梁启超,林薇因最终成了梁启超儿媳妇,后面会慢慢讲来。

徐志摩大舅哥张君劢曾引荐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梁启超当然知道徐志摩的老婆是张君劢的妹妹。当梁启超知道徐志摩和林薇因谈恋爱后,即刻将此事告知好哥们张君劢,张君劢听后勃然大怒。怕夜长梦多,梁启超和张君劢商议后,立即要求林长民带女儿林薇因回国工作,林家父女于1920年10月回到国内。与此同时,张君劢写信给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告知徐志摩和林薇因恋爱之事,并要求徐申如让徐志摩写信给家里,意思是立即让张幼仪去欧洲陪读。张君劢的目的是想让徐志摩和张幼仪增进夫妻感情,免得徐志摩这个大情种日后再生是非。徐志摩迫于压力只好写信给父亲徐申如,让张幼仪去英国团聚。1920年冬,张幼仪来到英国见到了日夜思念的郎君徐志摩,也就是林长民和林薇因父女回国后不久的事。徐志摩让张幼仪来英国团聚其实是别有用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徐志摩知道,在英国没有了家族和亲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他想和张幼仪单独谈谈离婚的事,逼迫张幼仪答应离婚,好成全自己和林薇因的婚事。

张幼仪来到英国后,徐志摩本想让张幼仪独守空房。不过,相见当晚,看到张幼仪那种炽热期盼的眼神,加之徐志摩长期的性饥渴,以及对林薇因的思念,人非圣贤,理性无法抵挡住本性的冲击,在多巴胺荷尔蒙的作用下,徐志摩还是一股脑的将这一切发泄到了那张双人床上,也将离婚一事暂时抛于脑后。殊不知,徐志摩已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非林薇因不娶。后来徐志摩的种种行为,也验证了这点。不久,张幼仪怀孕了,在怀次子两个月时,张幼仪将此事告知了徐志摩,徐志摩听后勃然大怒,并对此事置之不理,反倒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英国沙士顿的住所。

1921年,张幼仪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只好写信求助二哥张君劢。张君劢曾在德国留学,在德国有很多朋友,立即安排妹妹张幼仪先与路过法国巴黎去德国读书的七弟汇合,然后一起到达德国柏林。1922年2月,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1925年,彼得夭折。张幼仪怀孕期间,徐志摩一直知道张幼仪的去向,却不予理睬。张幼仪心灰意冷,彻底死心,彼得出生不久,张幼仪将徐志摩叫到柏林,在徐志摩好友金岳霖和吴经熊作证下签署了离婚协议,这成了中国史上依据民国法律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徐志摩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顺带着让张幼仪也吃了一回。

就这样,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算是画上了句号。不过令人感叹的是,当那时的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残酷无情的。由于是包办婚姻,婚姻存续期间,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张幼仪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徐志摩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说到底,是封建余孽造就了这段悲情,是新旧时代碰撞出的产物。

产后不久,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也意识到自己不能被旧思想麻痹,一定要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要做现代女性。于是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在家族的支持下,张幼仪回国后曾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徐父徐申如认张幼仪为义女,张幼仪依旧照顾着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梁启超和林长民很早就认识。1918年,梁启超带着长子梁思成第一次见到了林薇因,那时林薇因14岁,梁思成17岁。梁思成当然很有教养、彬彬有礼,这都是因为梁启超培养子女很有一套,9个子女各个牛逼。不过,林薇因在人前展现出的玲珑聪慧,梁启超是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已经暗暗下决心要捏合林薇因和梁思成的婚事。不过梁启超知道,以目前儿子梁思成的修为,很难吼的住林薇因,梁启超便开始更用心的打造起梁思成来,让儿子变得更优秀,并为儿子创造机会,希望梁思成和林薇因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走到一起。对于儿子的婚姻不进行包办,很符合梁启超妥协改革家的气质。梁启超原本认为上好的食材,需要小火慢炖,没成想半路杀出个徐志摩来。当梁启超听说徐志摩爱上林薇因时,心里慌得一批,冷静思考之后,在儿子和爱徒之间,最终还是倒向了儿子,并开始运筹帷幄,步步为营,最终得偿所愿,林薇因成了他的儿媳妇。

林薇因的母亲何雪媛目不识丁,脾气暴躁,与书香门第的林家格格不入,弄得家庭矛盾不断,况且还没生出儿子。在林薇因7岁时,林长民又续弦娶了程桂林,将何雪媛赶到后院居住,从此很少往来。受到打击的何雪媛精神上出了问题,心情不好时,经常拿林薇因出气,为此林长民去英国时带上了聪明伶俐的林薇因。回国后林长民暂时在上海工作,期间林长民着急女儿在哪里读书时,梁启超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建议林薇因到出国前就读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继续读书,况且林薇因很喜欢这所学校,林长民非常感激的答应了。梁启超接林薇因到北京读书原因有二:一是照顾朋友的女儿,义不容辞;二是让儿子梁思成多与林薇因接触。梁启超将会全力为儿子创造机会,梁思成与徐志摩的抢妻大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在北京读书不到半月,梁启超便让儿子梁思成去见林薇因,让他问问林妹妹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几年不见,梁思成和林薇因在生理和心里上都有很大变化,这次见面彼此的感觉还是很懵懂。虽然算是同龄人,梁思成还大林薇因3岁,不过梁思成思想成熟的晚,不用说与徐志摩比,与林薇因比都有差距。那时的林薇因,精神和情感上更依赖于徐志摩。此时,在很多层面上徐志摩完全KO梁思成。这次见面,梁思成和林薇因聊到了以后的学习方向,林薇因表示感觉自己在英国时的女房东很酷,是个建筑师,自己打算学习建筑学。那时的梁思成还不知道什么是建筑学,林薇因解释建筑学是一门很牛逼的学问,是艺术和工程的叠加,能够层层高楼平地起,座座庭院郁葱葱。梁思成认为自己有绘画功底,也可以学习建筑学。林薇因与梁思成的这次专业方向的聊天,也成了梁思成后来学习建筑的原动力。就这样,梁思成时不时的去看望林薇因,两个年轻人每次都会聊很多,感情自然会加深。

与梁思成不温不火的看望相比,徐志摩的追求显然要热烈得多。从林薇因回国开始,二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鸿雁传书,信中述说着过去、现在和将来。1922年10月,摆脱封建婚姻枷锁的徐志摩回到上海,吃喝玩乐,写诗,学术交流,把日程安排的满满。虽然暂时没腾出时间见林薇因,但他从未忘记。徐志摩的离婚闹得满城风雨,给林薇因带来很大影响,虽然林薇因还是思念徐志摩,但已少了很多期许。何况,林薇因在家庭和社会的重压之下,经过冷静思考也决定放弃和徐志摩的这段感情,打算只做知己和朋友。正巧,梁实秋邀请徐志摩到清华文学社演讲,徐志摩星夜兼程赶往北京,并最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林薇因。此时,林薇因和梁思成虽未订婚,但已有情侣的感觉了,徐志摩也清楚老师的儿子梁思成与林薇因的关系,不过徐志摩对拿下林薇因还是有绝对的信心,他希望用实力说话。

当梁启超知道徐志摩又开始对林薇因展开疯狂追求时,他一方面不断敲打徐志摩,一方面督促梁思成和林薇因尽快互定终身。1923年1月2日,梁启超曾给徐志摩写信警告道:“若沉迷于不可求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悒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无可惧耶!无可惧耶!”,这话写的很好,可做警世名句。不过结合当时的背景,意思已经变了:志摩呀,你个傻小子,为师不得不说你两句,看你为了追求薇因,都干了些啥事,那是人干的事吗,不要再给别人增加负担了,该收手就收手,回头是岸呀。此时的徐志摩已杀红眼,那能听的进老师的劝诫,也没惯着老师,立马写信回击:“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如泣如诉,如歌如哭。”,这话的大意是:老师呀,我和薇因的爱情无比圣洁,没有一点瑕疵,我一直奋不顾身搞这事,就是您和您儿子,还有其他王八蛋,整天瞎捣乱。不过我告诉您,让我退却门都没有。

梁启超一看徐志摩这货的态度,也急了眼,防止夜长梦多,只好抓紧催促林薇因和梁思成定婚,以期“生米煮成熟饭”。梁启超立即叫来林薇因父亲林长民,商议订婚之事,林父表示同意。梁思成又找来林薇因沟通此事,林薇因觉得和梁思成相处下来,梁思成人品不错,也非常照顾自己,加之徐志摩和林薇因的爱情受到内外太多的舆论压力,林薇因也同意这门婚事,梁思成当然双手赞成。1923年1月7日,也就是梁启超和徐志摩通信仅过了5日,林薇因和梁思成就互定终身,这速度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充分体现了梁启超运筹帷幄的老辣。

徐志摩听说林薇因和梁思成订婚后,急的直写诗:“请听我悲哽的声音,祈求于我爱的神:人间那一个的身上,不带些儿创与伤!……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接着跑去梁启超开的北京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找在那里约会的林薇因和梁思成,梁思成那见过这阵仗,逼得梁思成赶紧挂出免战牌,门口贴上: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要单独相处),林薇因也没见他。此刻,徐志摩心里像东北的冬天,哇凉哇凉的。徐志摩见相恋无望,心也渐渐冷却。

来到北京后,徐志摩经常找师兄王赓聊天。王赓官宦子弟,喜欢当官,清华毕业后跑到美国留学,西点军校毕业后从军,很有才华,仕途光明。1918年梁启超跑到巴黎为民国争取权益时,收在巴黎工作的王赓为学生。因此王赓和徐志摩是同门师兄弟,平时也比较熟络,没事一起喝个小酒。王赓1895年出生,长徐志摩2岁,平时称王赓师兄。被爱情伤害的徐志摩苦闷之际,更频繁的找王赓述说心中凄凉苦楚。和徐志摩聊天喝酒时,王赓偶尔带新婚妻子陆小曼一起。

陆小曼1903年生,家中独女。陆小曼很小与母亲吴曼华一起,从上海搬到北京同父亲陆定生活。陆定早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曾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干过革命。民国时期搞金融,曾任民国财政部的税务司长,后来和同僚一起筹建过中华邮储银行。母亲吴曼华出身富家,画功了得,是位画家,另外古文功底深厚。陆定和吴曼华生了9个孩子,除了陆小曼,其他孩子都很小夭折,陆小曼从小娇惯,非常任性,大小姐脾气了得。很小的时候,吴曼华就教陆小曼古文和书画,后曾拜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书画名家为师,学习书画。为了学贯中西,1918年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时,陆定给陆小曼请了英国女老师专门教授英文。另外陆小曼喜欢唱戏,戏曲功底也十分深厚。英文好,外向,喜欢交际,陆小曼被民国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聘为兼职外交翻译,遂逐渐名闻于北京社交圈。陆小曼喜欢社交,很享受名气带来的光环,号称京城十大名媛之首。此时的王赓已是青年才俊,就职于民国政府陆军部。陆小曼父母非常认可王赓的奋斗精神,且前途无量,打算将宝贝女儿许配给王赓。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北京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徐志摩第一次在师兄王赓的介绍下与陆小曼相识时,就被陆小曼由内而外的气质吸引了。此时的陆小曼身穿包臀丰胸高开叉旗袍,落落大方,不拘小节,言谈时而娇滴,时而伶俐,面容姣好,身姿优雅,用现在话说新潮而浪漫。在某些方面,徐志摩隐隐看到了林薇因的身影,一个符合自己审美的民国现代女性展现在眼前。别忘了,这时的陆小曼已经是名震京圈的名媛,徐志摩那能抵挡住这般冲击。碍于是好兄弟王赓的妻子,徐志摩在情感上只是稍稍走神。此时的徐志摩创建了新月社,一时风光无两,有众多善男信女的追随,已成为京城名人。这次徐志摩除了与王赓聊得很开心外,因为共同的话题戏曲和文学,与陆小曼聊的也很Nice。两人的相识,有种相见恨晚,梦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与陆小曼结婚后,王赓仕途出奇的坦荡,婚后第二年晋升陆军少将。1925年,刚30岁的王赓已是中将军衔。硬件上讲,才子佳人,王赓和陆小曼算是绝配。王庚确实是人中龙凤,但毛病是不解风情,钢铁直男属性,即使这样,也是无数名媛想嫁的乘龙快婿。从小娇生惯养的陆小曼,一直在别人的羡慕和夸赞中成长,不太懂得财富与地位的内涵。少女心爆棚的陆小曼,对爱情充满无限的浪漫遐想和憧憬,认为爱情一定是时而惊天动地泣鬼神,时而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缠缠绵绵。蜜月激情过后,日子逐渐平静,陆小曼没有等到她想见到的彩虹,经常耍小姐脾气,不过王赓对具有任性名媛气质的陆小曼很迁就。忙于仕途的王赓,常常让陆小曼一个人出去玩耍,陆小曼甚是失望,她觉得不快乐。虽然王庚很优秀,却不是她理想中的男人,苦闷的陆小曼就更喜欢在外应酬,时而登台唱戏。

陆小曼多次任性哭闹过后,王赓索性让更会玩、更懂浪漫的好兄弟徐志摩陪同陆小曼一起玩,一来二去徐志摩与嫂嫂陆小曼熟络起来。自带风骚属性的徐志摩怎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和陆小曼一起研究戏曲文学,给陆小曼写情诗。徐志摩特有的浪漫椰风,不断轻拂着陆小曼那颗少女骚动之心,两人开始你侬我侬起来,成为知己。

1924年底,王赓调任哈尔滨市警察厅厅长,陆小曼一同前往。因不适应哈尔滨寒冷的气候,没多久就独子一人回到北京,与王赓两地分居。这时,徐志摩和陆小曼差不多朝夕相处,感情越陷越深。徐志摩形容陆小曼眼睛都会说话,陆小曼认为徐志摩的情书直达灵魂深处。在后来陆小曼整理的徐志摩情书《爱眉小扎》中,我们会发现全是黏黏糊糊的情话。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私情,暴露于一次徐志摩误将陆小曼的情书当成别人的信交给了王庚。王庚看完后勃然大怒,拔枪对准陆小曼,吓的陆小曼大哭。看着哭得凄凄惨惨的陆小曼,王赓选择了原谅,从此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隔阂。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在众人面前发生了一次大的争吵,受到王赓辱骂的陆小曼颜面尽失,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护女心切的陆定听说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陆小曼离婚。

为了和陆小曼在一起,看到机会的徐志摩请来刘海粟劝说王赓离婚。刘海粟设了一个局,邀请一众名流朋友吃饭。宴席上,刘海粟大谈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爱情自由。聪明的王庚听懂了弦外之音,同意与陆小曼离婚。最终,1925年王赓与陆小曼正式离婚。离婚之后,陆小曼马上打掉了和王庚的胎儿。这一次人工流产,让陆小曼失去了生育能力,同时元气大伤,落下了哮喘、胃疼、晕厥等病症。离婚后的王赓没有再婚,1942年王赓在出访途中,不幸病逝于埃及开罗,年仅47岁。王赓逝世后,北非盟军以厚礼将其葬于开罗盟军公墓。

没有任何包袱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终于走到了一起,不过结婚这事,徐陆两家都极力反对。徐父徐申如是一个思想传统的富绅,他认为儿子与前妻张幼仪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二婚媳妇更是有辱家门,简直丢光了他的老脸,老头子非常生气,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经胡适和刘海粟周旋半天后,徐父才勉强同意。陆小曼父母,也是一百个不高兴,不认同女儿的选择,认为徐志摩比不上前女婿正直可靠上进,只会油腔滑调,俗话说就是浪,不过最后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双方父母都没出席。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举行婚礼。这次婚礼,徐志摩和陆小曼请来了大半个京城圈的名人,婚礼场面相当宏达。由于双方父母都没来参加婚礼,只好让老师梁启超出面证婚。因为林薇因的婚事,与徐志摩产生芥蒂,不愿参加,在胡适的劝说下,梁启超勉强来当证婚人。王庚没有出席婚礼,但准备了厚礼,附上纸条一张,上面写道:苦尽甘来方知味。

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他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对新郎徐志摩讲到:志摩呀,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数落完徐志摩后,紧接着,望着台下瞠目结舌的宾客,梁启超开始数落起当天的新娘陆小曼:小曼呀,你和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啪啪打脸,大概就是当天陆小曼和徐志摩听完证婚词后的最大感受了吧。徐志摩和陆小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碍于梁启超是老师又是证婚人,两人都不好直接打断。最后,当梁启超说到:“希望你们好自为之,不要一再把婚姻当儿戏,一再离婚”时,徐志摩终于忍不住哀求梁启超,梁启超才勉强给了一句最不真诚的祝福:愿你们都是今生最后一次结婚。

这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证婚词,徐志摩和陆小曼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反而认为自己是打破世俗的封建思想,追求爱情的先锋。所以,即使婚姻有众多的非议,徐志摩和陆小曼依旧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在追求真爱。

梁启超证婚词于威还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史还在不断发酵,徐父徐申如就担心的更多。1926年10月,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新婚后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依徐申如之命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其实徐家一直没有接纳陆小曼,但是徐志摩和陆小曼过得还算浪漫、惬意。徐父看不惯陆小曼奢靡的生活方式,与徐家矛盾重重,徐志摩只好带着陆小曼去上海谋生。到了上海,陆小曼高兴的不得了,她是真的喜欢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喜欢外滩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很快成为社交达人。

在上海,徐志摩夫妇认识了同样对戏曲有很高造诣的翁瑞午。陆小曼被哮喘、胃疼、晕厥等顽疾折磨的非常痛苦,翁瑞午除了会戏曲外,还有很深的推拿功底。一次,陆小曼发病时经过翁瑞午的推拿后,病情大有好转。就这样陆小曼一发病就找翁瑞午推拿,翁瑞午也是有求必应,慢慢的徐志摩夫妇与翁瑞午成了好的朋友。后来陆小曼认为一发病就找翁瑞午也不是长久之计,在翁瑞午的建议下开始吸食福寿膏(鸦片)来缓解病痛,并成瘾,没事还与翁瑞午一同吞云吐雾。

病痛折磨和鸦片上瘾,让原本非常有灵性的陆小曼变得娇慵、懒惰、贪玩,挥霍无度。徐志摩为了让妻子开心,也一味迁就。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父对陆小曼极度不满,不再给徐志摩和陆小曼经济上的支持,徐志摩很快捉襟见肘。为了应付陆小曼巨大的开支,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据说徐志摩还兼职过房中介。1930年秋,即陆小曼27岁那年,徐志摩为了赚更多的钱养活陆小曼,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的花销。陆小曼之所以会养成这样大手大脚的毛病,是因为她出身名门,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养成小姐脾气。经济上的困顿,性格上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徐志摩和陆小曼开始时有争吵,甚至某次吵架时,陆小曼用烟枪扔徐志摩,嘴里还骂骂咧咧,说你当初是怎么承诺让我过上我想要的生活的,盛怒的徐志摩也只能拂袖而去。

因各种原因,徐志摩与林薇因没能走到一起,最后与陆小曼结了婚,但徐志摩和林薇因有共同的朋友圈、共同的爱好,也互相牵挂着,他们时有交集,并经常书信来往。1924年,徐志摩和林薇因都非常崇拜的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二人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时,已是四年之后,此时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这期间,林薇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1925年,林亲林长民在去往讨伐张作霖的途中被打死,失去精神寄托和经济来源的林薇因,是在梁启超的鼓励和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的。

1931年11月19日,受林薇因邀请,徐志摩坐飞机从上海到北京参加她的演讲会,飞机经过济南上空时,飞机遭遇大雾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徐志摩也在其中。一代情圣徐志摩就这样落幕了,永远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