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钱人理财能10倍100倍增长,而我们的理财原地踏步10年不动呢?

 探为观指 2022-11-08 发布于江苏

这个问题首先要稍微纠正一下:有钱人理财,不一定个个都能获得十倍、百倍的增长,也有血本无归的;普通人理财也不一定个个十年原地踏步,也有一飞冲天的。

这里面的核心道理在于两点:运气和耐心。

首先,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件事情:合理的投资收益率,只要长期稳定持有,终究能够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比如,买中行和农行这两大国有行的股票,分红的金额达到了股价的6.5%以上!这是不可思议的高收益率。毕竟银行存款利息才多少啊!

也就是说,假设大家都去买中行或者农行的票,只要经济大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可预见的未来,这两大国有行的盈利水平和分红水平应该都比较稳定,相当于大家存钱每年吃6.5%的利息。

连续20年(假设经济环境没有大变化),投1万块钱可以变成3.5万元。

但是,3.5倍好像离问题中的十倍百倍差距很大。没错!20年投资理财,本金翻3.5倍,这是比较稳妥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也就是说,光拥有了“耐心”这个要素,还不足以十倍百倍的挣钱。因为还少了运气这一要素。

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投资一家初创企业,十年之后能够成长为BAT的概率。或者,运气是买一只股票,过一段时间它成了翻十倍的妖股的概率。这就是运气。

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是,我们普通人买一只股票,哪怕持有几年,它能够翻十倍的几率也和彩票中特等奖差不多。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人都能够理解,我们普通人为什么理财也理不出大财。

事实上,普通人理财发不了大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基金还是股票(存款或者债券都不可能实现十倍百倍的收益)的价格每天都在波动,大家太容易接触到价格波动的信息。人在波动的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每天(甚至每个交易时段)的涨跌而或喜或悲。

人性的基础特点决定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最后,由于价格波动太厉害,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很多情况下会因为一时的涨而获利离场,或者因为一时的跌而恐慌割肉。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马斯克的特某公司,近期的股价上涨把马斯克本人都推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很多人只看到特某公司近期的暴涨,而没有意识到就在四五年前,还有很多人鼓吹特某公司可能因为盈利遥遥无期而融不到资,进而不得不时刻面临倒闭风险。

可想而知,仅仅四五年前,想要坚定地持有特某公司股票,那都要多强大的内心啊!

同理,对于有钱人或者大资本而言,他们为了业务的需要,经常需要“报喜不报忧”。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大资本也不是某一个人的钱,而是一个比较有钱又有脑子的人,把很多有钱人或者不太有钱人的钱集合起来,进行投资。也就是以基金的形式来运作。

毕竟现在很多初创企业动辄也需要上亿的启动资金,单凭一位富豪的资金,始终做这些大事儿在资源上都太有限。

那么,有钱又有脑子的大佬为了能够实现募集资金的目标,必须要宣传自己的成功战绩,否则人家凭什么敢把自己的辛苦钱(巨额的)交给你打理呢!因此,这会给普通人造成一种幸存者偏差:好像那些大佬们投到的企业都是BAT级别的!

其实不是。根据投资业的统计,头部最顶尖的10%的投资机构,可以取得年化20%的收益率;其余的要么保本,要么亏本;此外,70%的新成立的投资机构,第一支基金就失败。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只有5%的创业企业,能够活过3年。

这足以说明,创业基本上和炒股差不多,属于10炒9赔的概率。

而且,以投资基金形式进行的创业,和开一家奶茶店这种通常形式的创业,成功率也差不多!媒体的报道和普通人的信息渠道,大多充斥着头部极少数成功幸存者的故事。殊不知,他们只能代表1%(甚至都不到)的顶级幸运者。

因此,有钱人理财能够收益十倍百倍的,也是运气。

但是,有钱人比我们普通人有个天然优势:他们能够“堆积”运气,而我们不能。所谓的“堆积”运气,就是依靠分散投资,以广撒网的形式提高“中奖率”。

毕竟,投一百家企业,能出一个BAT就赚翻了。

未来10年,最值得创业的行业是什么?
“穷人,没有一技之长,最好做点小生意,不要长期打工” 到底该打工还是该做生意?
炒股踏空了怎么办?

为什么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一线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还没深圳多?

如果房地产不再是社会经济的主角了,那么下一个主角会是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