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品色服的颜色划分与等级制度研究

 飓风居主人 2022-11-09 发布于河南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中,服装不仅是人民日常穿着的必需品,也是权利阶层用来捍卫自己统治权利的工具。其中以服色来进行品阶等级的划分制度由来已久,唐代的品色服尤其对此进行了十分详备的规定,达到了以服色区分等级的顶峰。

【关键词】品色服;唐代;颜色;等级制度

服装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为了维持人类基本保暖的生理需要,经过社会的发展进步,到封建社会逐步演化成权利阶层用来统治普通阶层的工具,权利阶层通过对服装的颜色,款式,花色,配饰等进行规定以区分贵族和平民,普通百姓在服制上多有限制,用来突出贵族阶层的地位。其中在服装颜色的使用上更是有诸多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对颜色的信仰和崇拜有很深的渊源。在封建社会人类始终对自然界充满敬意,渴望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境界,因此对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赋予了独特的色彩,“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并将这五种颜色定为正色。与正色相对的是间色,也有五种,分别是绿、红、碧、紫、駵黄。正色为主,间色为辅是中国先秦服饰之道,暗喻天、地、衣、裳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礼记·玉藻》中记载:“衣正色,裳间色。”每个朝代根据自己对“五行”的崇尚,选择相匹配的色彩作为尊贵色,并根据等级的不同对使用的颜色进行规定和限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制度等级越发完善,服装色彩成为区分品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隋朝,隋炀帝将汉代的“品衣制”提上纲领,对官品的品级及使用的颜色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将服色制度纳入常服领域。到了唐代,服色制度进一步完善。贞观四年,太宗皇帝下诏:凡三品以上官员用紫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妇人从夫之色。

缘何唐代在品色服制度上如此重视,除了本身对封建礼教等级观念的承袭,还和唐代民族特色,社会习俗有一定的联系。

在唐代的品色服制度中,只有帝王可以使用黄色。帝王对黄色的实用可以追溯到汉朝,源自前文所提及到的“阴阳五行”之说,古代强调“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等,《吕氏春秋》认为五行中“土居中央”。土居中央,主管四时、四方,以土主持,黄色。因此,黄色成为帝王的代表色。到唐代命令禁止除天子以外的人使用黄色,可见帝王对于黄色的专断。

在品色服中最尊贵的颜色当属紫色,只有皇亲国戚和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使用。紫色并不属于我们上文提到的五行正色中的颜色,在周代的时候甚至是比较卑贱的颜色,直到春秋时期,因为其独特的色彩反而受到当时的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齐桓公“齐王好紫衣,齐人皆好之”的典故,使紫色在当时成为流行的色彩。到春秋后期,紫色成为了尊贵的色彩,普通百姓不可随意使用。其后紫色一直是贵族及官服的色彩。

发展到唐代,唐代不仅保留了紫色尊贵的地位,紫色甚至在唐人十分尊崇的红色之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代尊道教,而道教以紫色为尊贵之色,在道教学说中紫为纯阳之色,太上西出,紫气东来,道德修养极高深者,头顶身上便有紫气金光。因此唐代人对紫色饱含了尊敬之情。因此只有位高权重的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着紫服。

红色是五行之中提到的正色,自古以来就收到重视,从礼制健全以来,红色就是最高礼服——冕服的两大组成颜色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红色作为火的象征就受到人类的拥戴,华夏文明的开端和发展都不会缺少红色元素,红色代表生命,喜庆,吉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共识。因此在唐代红色依旧具有很高的地位,五品及以上官员可以使用。在唐代紫色和红色成为了高级官员的专利,也成为其象征,唐诗中还有许多此类以服色代指人物者,如“雪中退朝者,朱紫尽诸侯”便是以颜色指代特定人群,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高级官员奢侈生活的讽刺。

青色也是五行之色,且运用较长久。青色在染织技术并非十分发达的时代,其染料从取材到染织相对比较容易,因此也受到广泛应用。而绿色是青色与黄色的合成色,并不属于五行正色中。所以绿色和青色在古代都是不被重视,甚至是有些卑贱的地位,长久以来是一直被排除在官服以外的。在唐代,青色与绿色地位上升,成为了品级较低的官员的服色。这样一种现象得益于唐代社会的开放和李唐民族本身具有的少数民族的特性。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拥有极其开放的社会风俗,唐人对于外族事物的接受程度极高,因此一些少数民族的穿衣特色都被唐人拿来使用,在唐代是十分流行着胡服,在长安城中外族来的歌姬都十分受欢迎。李唐本身拥有鲜卑族的血统,虽在中原历经多年,但本身游牧民族自由解放的天性并未泯灭,唐高祖,唐太宗等帝王十分尊重和接受外来民族。因此在唐代少数民族服饰对中原服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青色、绿色这样本来被鄙夷的色彩也开始出现在官服中。这是唐代对传统封建等级否定的一面。虽然进入品色服行业之中,但由于使用官员品级较低,因此青绿色也成为官员抒发心中郁结之气的代指,白居易感叹自己仕途不顺,用了“江州司马青衫濕”这样的诗句,暗指自己左迁被贬,官级低微。

通过服色来区分官品品级,并进行详尽的规定,这是李唐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功能。通过服色的限制区分等级,维持封建礼教等级观念。在唐代对于服色和官员品级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对于违反者会给予严厉的惩罚。因为官员的晋升是有较大的难度,朝廷为了鼓励一些官员,特制定了“借绯”、“赐绯”、“借紫”、“赐紫”制度。所谓“赐”和“借”,是对官员服色的一种奖励性措施,针对品级达不到着红袍、紫袍的官员,因为其有一些特殊的功绩,皇帝可以开恩赐给其或者暂且借其使用红色或紫色的权利,以使官员感受皇帝的恩德,继续为国效命。因而紫纬之赐便成了官吏们特别的荣誉,是一种特典。更加体现出唐代在服色与等级制度上的高度重视。

品色服制度始于隋朝,形成于唐代并逐渐完善,但服色与等级制度又来已久,诸多的古代学说和社会风俗造成了人们对特定颜色的尊崇和喜爱,这些颜色也就赋予了封建等级观念的使命。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服色成为最直接的用来区分官品等级的政治工具。唐代以其特有的开放,自由的社会习俗,将更多的颜色融入到品色服当中,也将个人的信仰和喜爱的色彩提升到更高的等级。唐代的品色服制度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维护,但也有消除一些民族间的偏见,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为了维护天子的权威,社会等级的根本区分。唐代通过对品色服制度的重视和几次的调整制定,最终将品色服制度趋于完善,为后续的朝代提供了有力的等级依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