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之地 | 张宏文:弹墨线的人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巴蜀之地】

专栏总编:刘元兵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杨霞  王建军

 图  /  文:张宏文

 排版:郭舒





1

小时候,我们古镇上有个奇人,叫夏卫兵,还是镇上的领导。

他家离我家不多远,就在去市场坝的石梯梯街边,一排木板门的地方。他特喜欢钓鱼,技术好不说,还藏有祖传秘方,从不示人。每次他到沱江边,看有人在钓鱼,他就远远地观察,看人家钓到的鱼个头大小,多不多,然后再决定;如果觉得都满意,他就回家去拿钓竿来钓,到了江边找个位置,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青霉素小瓶,从里面倒出几粒米,指头一弹,米就落入水中,然后赶紧把小瓶塞进衣兜,谁也别想看到,然后伸出斑竹钓竿,甩出钓丝鱼钩,很快他就能钓到鱼,而他旁边的人就钓不到鱼了。有人问他钓啥饵,他说你自己看,再问他撒的啥米,都是白问。

我小时候也爱钓鱼,出去钓鱼时,一根斑竹钓竿,提个竹笆篓,竹筒里装上挖来的蚯蚓。当我钓鱼回家时,最怕从这个夏大叔家门前过,但又不得不过,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怕他呢?”哦,这是因为他见你钓鱼从他门前过,这夏伯伯无论在家干什么,他一定会放下手里的活儿,马上跑来拦着你,抓住鱼笆篓又抖又翻,还要问在哪里钓的鱼?一定要把笆篓里面的鱼,连虾米都不放过地看清楚;有时候我钓得太少,在他面前羞得很,他才不管,每次都会拉着笆篓摇晃着看清楚。

夏大叔也有非常可爱的一面,镇上大人小孩都喜欢他,还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点赞。夏大叔特别喜欢打篮球,是镇上“篮球联队”的主力队员。你一定会想,这夏大叔肯定是大高个长得帅气的人,这你又想错了,夏卫兵大叔个子绝对只有1.55米,圆脸,络腮胡,体重在130斤左右,你又会想,就这样的个头还打篮球?

那个时代,镇上的人们平时没有娱乐活动,当然也没有电视看,镇上每周都要举办几场篮球比赛,不论你是啥地方来的篮球队,只要来镇上,“篮球联队”都敢和你比赛,还每战必胜。镇上联队球员有:陈先洪的哥哥金抓手、骨伤科医生何澡金、镇医院内科主任卓政治、还有镇办公室主任夏卫兵,这些篮球高手聚在一起,各有所长,厉害得很;差一个球员不要紧,随便那个上场顶一下就可以了,还有一个“省二级篮球裁判”当然是罗明祥了,以上球员除了夏伯伯外,其他都是接近1.80米标准的篮球健将。

篮球比赛都在镇上的中心球场举行,中心球场就在川主庙后面。比赛时间一到,中心球场上灯火通明,双方篮球队员上场,观众席上人山人海,镇上人都喜欢在黄昏看一场精彩绝伦的篮球比赛。这时,裁判员罗明祥上场了,一声哨响,两边篮球队员阵容整齐出场,再一声哨响,抢球的队员做好准备,篮球向上一抛,只见卓政治身影一闪,人已跃起,右手一勾球已到了何澡金的手中,何医师三大步运球上篮,手一勾,球已入网,首开二分。对方球员发球,一个长传,篮板下,对方球员接球还没到手,就被金爪手拦腰夺走,反传给中线上的夏卫兵,夏大叔接手后,中线上举手一瞄,“哒……”的一声,中线投篮入网,全场一片尖叫,掌声如雷地响起来……

就这样,只要站在中线上的夏伯伯有人传球给他,他每次都中线投篮入网,从不失手;篮球比分节节攀升,最终比赛结果,镇联队以高比分领先上半场。下半场开始了,交换场地,镇联队几把好手配合更加默契,夏大叔的中线投篮又连中数球,轻松赢得了一场篮球比赛的胜利;我们镇上的人,都把夏卫兵的中线投篮称之为——弹墨线。


2

后来,我长大些就下乡插队到石庙子了。

在这个生产队上有个农民叫肖光明,这人早年在外学手艺,木匠、石匠、瓦匠、盖匠……样样精通,是我见到过的另外一种弹墨线高手。

这肖光明人到中年,黑瘦个子,不高不矮鼓鼓的眼睛,说话慢条斯理,挑抬体力一般。但他却练有一手绝活,每年到了小满栽秧子的季节,我看过,其他生产队都是拉一根线绳子,由两个妇女各在田埂一头,插秧人都紧挨线绳插秧,但下手的人没有线绳插秧时,一会儿秧苗行就歪到山那边去了。

我们队上开始栽秧子了,队长肖光亮一声令下:“肖光明,打线就看你的本事了哈,开始!”这时候只见肖光明不慌不忙地走下水田,伸手就把秧盆放进水田,一版一版地装满秧苗,肖光明回头向对岸一望,这块约有4亩水田的正中,眼睛一瞄选个目标,返身用右手插下了第一棵秧苗,然后开始了横插五棵一行的起手,边挿边退,不时右手向后推一下秧盆,肖光明插秧速度极快,紧跟其后的是他亲兄弟肖光成,后面再紧跟的是李国元……,这些都是插秧的高手,这时候队长肖光亮走到肖光明插好的秧苗前检查,肖光明短时间已经插秧20多米远了,队长用目光一瞄,果然高手,居然一条直线,分毫不差。当肖光明头都不抬地,一气把秧苗插到对面田埂上岸,真是神奇,他五行秧苗到头比拉了线绳还要直,这时候挑秧苗的妇女们,为肖光明的精彩表演鼓起掌来。

后面插秧的男人们你追我赶,基本上保持了一条直线……

在下乡的这些年月里,我还见识过肖光明在生产队收割后的麦地里打红苕埂子,还是由他带头起苕埂子,他那打出的红苕埂子,也是一溜笔直到底,让人叹服,这是肖光明一生的骄傲。我也去过肖光明家的自留菜园地,他种菜的行距从来不马虎,所有蔬菜行距都讲究整齐美观,让路过的人无不伸出点赞的大拇指。

还有一次队上派肖光明耕地,我看到肖光明在10亩土的大田犁牛,我专门跑过去看他犁牛,只见他右手扶着犁把手,左手高高举起鞭子,“啪啪……”的鞭声响起,他却从来舍不得将鞭稍落在老水牛的背上,老牛乖乖地拉着犁头慢慢前行,肖光明跟在其后,我举目瞄了一下他犁出来的沟垅,那叫一个绝呀,果然耕出的犁沟也是弹了墨线一般的直……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一想起记忆中的夏大叔和肖光明来,恍惚还记得他们当年叱咤风云的精彩……

——2021.5.2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