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应律:讲道德和讲究道德 | 巴蜀之地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 图:堆糖 / 组稿:夏祥林

中国是个讲道德的地方,甚至可以“讲”到国人“满口仁义道德”的地步。

不过光是“讲”不行,于是有个叫林&彪的老几,在“讲”后面发明了个“用”,还“创造性地”规定了“讲用”的具体场合,那就是在会上“讲”,在会上“用”。如此一来,“讲用会”,这样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专有会议名称,也就顺带被发明出来了。由于林同志权倾一时,他发明的“讲用会”也就在全中国遍地开花,一时里弄得来花枝招展,热闹非凡,口沫飞扬。当然后来发觉,这姓林的老几并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讲”也好“用”也好,狼子野心,都是为其篡党夺权服务,随着这老几氢气球般一声爆炸,他发明的东西,乃成了人们心中至今感觉得耻辱的一种记忆。

要说起来,道德这东西,原本就不是拿来“讲”的。道德这东西怪就怪在这里:它躲在“道德”这个词儿的背后,并悄然隐藏在“道德”这个词儿以外的细小言行中。人可以做到“口吐莲花”,人的嘴角上却不能麦芽般长出来道德,说不准长出来的,是灿烂的疔疮。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看出了这一点,因此对各型各类善“讲”道德的嘴巴深怀着警惕,并为此预留有一个尽人皆知的说法,叫做“满嘴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道德这东西甚至也不是拿来“用”的。道德不是工具,比方说不是一根棍子,可以拿来杵路,或者拿它驱狗、打人。

细致想来,我们所说的“讲道德”,就其本原意义上说,我以为应该是“讲究道德”的省略——说话办事,对人对物,讲究道德,遵从良心,不干伤天害理、损人利己、拆烂污那类勾当,也不玩虚情假意、口是心非、以邻为壑那类事情。

这就对了,这正是“讲究道德”所要求的。

然而因为懒惰,人总是喜欢省事,在最不该省的“讲究道德”中省却了那个“究”字,“讲究道德”遂演变成了“讲道德”,这就为“讲道德”演变成“讲”道德埋下了伏笔和隐患,并最终如我们大家所看到的这样:人人成了“讲”道德的快嘴和能人,同时人人都不讲究道德。

终于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危机”。

不过就现实生活说,我觉得比“讲究道德”更重要的,是“讲究规则”。在我看来,维系现实社会,可以不靠道德却不能不靠规则。不是说道德这东西不好,而是因为,很多时候它指靠不上;因为它已经被历朝历代的虚伪的道德说教者们,弄得来面目全非、真假莫辨了。

问题是在这里:“讲”道德者往往自己并不遵守道德,而只是要求别人遵守道德,这“道德”,真就成了人们手中敲打别人的一根棍子。

中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恰恰就是只讲道德不讲规则,或者说道德讲得多规则讲得少一种东西,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德主义。中国几千年的仁义道德讲下来,讲成了什么呢?现实社会,大家都生活其中,我就不说了。

相反规则是重要的。

比方说多年反腐,成果虽大,成效却微。成果大,是指揪出的腐败分子成溜成串;成效微,是指新的腐败分子仍在源源产生。原因就在于,就根子上说,我们把建立廉洁政府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官场中人的道德自律上,而不是致力于编织严密的防护网。网,当然也有,并且叠床架屋,“看上去很美”,却罅牙漏缝,监督乏力,以至于腐败分子胡长清说,到他那个位置上,已经没有人能监督他了。没有人能监督,深渊,也就在不远处朝他招手了,这算是他那类人,难逃的劫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参差多样是幸福之源。现在我们还知道了,科学、民主、理性,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石;而科学、民主、理性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允许不同、甚至对立的东西并存。这就需要规则,并由规则来维系之。

即既保护个体的独异性和由这种独异性构成的多样性,也保护整体的和谐性。

由人组成的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和利益诉求,这很正常。但承认这种正常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维护这种正常,并让矛盾着的利益各方能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这也要靠规则,并靠人人遵守规则。

而任何规则的制订,都是各方利益博弈妥协的结果。

可以说,人的高明和智慧,很大程度上说,正是体现在制订并遵守这些规则上。这甚至成了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造成一个社会的低效和乱象的原因,无非两点:或是缺少好的规则,或是缺少遵守规则的人。当然,缺少好的规则,肯定缺少遵守规则的人;而缺少遵守规则的人,好的规则也肯定制订不出来,硬要说它好,只能是自欺欺人。总之是,良善不彰,是因为规则如纸——手纸。

事实上,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好与不好,都不能从人性或者说道德上去找原因,而只能从规则,及规则的制订和遵守上去找原因。那么,当代中国的一大进步和未来希望,也许正在这里:终于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蔡应律,1946年出生,原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诗刊》,《星星诗刊》,《小说界》,《四川文学》,《萌芽》。等刊物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小说《回声》、报告文学《命脉》分获第二届、第三届四川省文学奖、小说《家当》、散文随笔录《氤氲》分获第一届、第三届凉山州文学艺术山鹰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