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

 学院2009 2022-11-09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咱家书房 咱家书房读书社 2022-03-13 14:41

图片

二战后,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战略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的全面兴起,使管理学理论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制定SWOT

2022 读书笔记 /

肯尼思·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在1965年写成的《经营策略:原理和案例》(Business Policy:Text and Cases)基本奠定了他在设计学派的学术地位和权威。

图片


\  肯尼斯·安德鲁斯


01

战略制定的四要素理论

2022 读书笔记 /

市场机遇:市场为企业提供的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mightdo)。

企业能力:企业在可利用的空间内能够发挥的能量(coulddo)。

企业愿景:企业在可发挥能量的限度内为自己确定的组织愿望和目标(want to do)。

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应该为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should do)。


02

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思想(SWOT)

2022 读书笔记 /

战略形成过程就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

SWOT分析框架:

S-Strength,企业内部的优势;

W-Weakness,企业内部的劣势;

O-Opportunities,企业外部的机遇;

T-Threats,企业外部的威胁。


战略管理理论—竞争战略五力模型

2022 读书笔记 /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竞争战略》中,成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引入战略管理领域,创造除了竞争力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结构理论。波特认为,产业结构对市场竞争规则的确立和相应战略的形成产生非常强烈的影响。产业外部的力量通常影响着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决定一个企业赢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吸引力,而产业吸引力又取决于该产业的五种竞争性力量,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和最终赢利能力。
                    图片

\  迈克尔·波特

图片

(1)   新竞争者的进入
(2)   替代品的威胁
(3)   买房的讨价还价能力
(4)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5)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波特在上述五种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可运用于企业实践的“通用性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2)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3)目标聚焦战略(Focus)

为系统识别和分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结合而成,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价值链上所增加的价值。
 

战略管理理论—扩张与杠杆作用

2022 读书笔记 /


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作为延伸杠杆的战略》中提出这一理论。要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发挥杠杆作用以实现其扩张的欲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战略焦点的使用上。
(2)汲取经验和借用其他企业和公司的资源,从而更高效地积累资源和优势。
(3)将一种资源附加或者补充到另一种资源上,以创造高于两种资源简单相加而创造的价值。
(4)只要有可能,就可以通过循环使用以及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保持资源优势。
(5)在可能的最短的时间内从市场上回收资源。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意图

2022 读书笔记 /


“战略意图”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们指出,“战略意图不仅仅是被解放的抱负目标,还包含着积极的管理过程:如使组织的注意力集中在获胜的本质上,通过讲解目标的价值激励员工,给个人或小组发挥作用的空间等”。因此,战略意图不仅是一个宏观的“战略目标”,还是一个微观的“管理操作”过程。
 

战略管理理论—动态能力理论

2022 读书笔记 /


蒂斯·皮萨诺(Teece Pisano)和谢恩(Shuen)在1992年发表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针对现时代外界环境变化的急剧和竞争程度的激烈而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其认为,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不同于“核心能力”,它不仅强调“能力”,更主要的是强调“动态”,认为企业资源的相对卓越性和模仿性并不能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企业必须永远处于一种建立动态能力的状态下,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真正源泉。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戴明循环(Deming Cycle)PDCA

2022 读书笔记 /


\  2022 读书笔记

图片

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与产品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相比较而产生的新概念。它以全体人员为主体,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运用新老七种工具,实行“PDCA”质量循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研究、生产、销售用户满意产品,从而达到组织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戴明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指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持续运转的过程。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指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石川馨 鱼骨图

2022 读书笔记 /


石川馨(Kaoru Ishikawa)在1943年提出来了鱼骨图,又叫因果图或石川图。它是提高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石川馨主张通过对因素(原因)组合的工序进行事先管理来获得好的产品和结果,鱼骨图不仅能分析因素或原因独立作用时的影响,还能用于建立各种因素或原因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内在联系。使用该图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他们所负责的生产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生产和管理的成功。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会议十建议

2022 读书笔记 /


吉尔·A.洛斯特(Jill A. Rossiter)在1996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帮助小企业推行质量观念,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理论。其中为了提高会议的效率和改进会议管理,提出管理会议的十条建议:
(1)取消不必要的会议安排和日程。
(2)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和安排,筹划通过会议能取得的成果。
(3)认真挑选会议参加人员。
(4)提前发出会议通知和安排。
(5)准时到会、准备充分。
(6)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议中。
(7)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会议。
(8)与会成员要做好会议记录以及确定下次会议的任务。
(9)总结和评价会议。
(10)提供会议的补充。
 

组织文化理论——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7S管理模式

2022 读书笔记 /


\  2022 读书笔记

  


  

  

​  


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和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 G.Athos)分别以日本企业松下电器公司和美国典型企业代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长达20年的研究,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结合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即分别用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共同价值观(shared-values)7个名词的首字母,表示决定企业成败的7个关键因素。这7个构成一个整体网络,忽视任何一项因素都会影响这个网络的协调和管理。

组织文化理论——威廉·大内Z理论

2022 读书笔记 /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点,完成《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分析了美日文化差异以及A(America)型组织和J(Japan)型组织各自的特点,提出Z(Zygote)型组织——既符合美国文化又吸取日本管理模式特长的全新组织形式。

Z型组织以人为核心,其文化特征为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典型特征包括长期雇佣、非专门化职业、个人责任、关注个人所有方面、非正式控制、少数服从多数决策、缓慢晋升和长期考核、平等主义等。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考虑到由A型组织到Z型组织转化的困难,大内在其著作中明确给出了实现转化的13个步骤(此处略)。
 

组织文化理论——埃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2022 读书笔记 /


埃德加·亨利·沙因(Edgar Henry Schein)于1985年出版、1992年再版的《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详细描述了文化与领导的关系,成为组织文化领域的奠基之作。

沙因认为组织文化的概念包含三个要义:一是文化有一个形成和变革的过程;二是文化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文化最终表现为一些潜意识的基本假设和信条,如时间、空间、现实、真理、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深层次假设。

沙因提出构成组织文化的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即“睡莲模型”(Waterlily model):表象、表达的价值和基本假设;
(1)   表象(artifacts)是可观察到的物质文化,包括物理空间、视觉感受、技术输出、组织结构、书面语言、成员行为等。这一层次显示出了文化创立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是个观察的一个层次。
(2)   表达的价值(value)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知道哲学等。当人们所信奉的价值观与文化的基本假设一致,那么将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个层次的文化是有意识的。
(3)   基本假设(basic assumption)指潜在的、无意识的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与价值观的区别在于“无意识”或者“潜意识”。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些共同习得的价值观、理念和假设,它们随着组织的继续被反复运用而变得理所当然和共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