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文论:元辰/深入时代洪流 唱响夷陵精神

 元辰1948 2022-11-09 发布于湖北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281 总第1047期
执编:元

歌剧《梅香》演出

夷陵作家重走红色路

本文已经《湖北文艺界》2022年秋季号发表

深入时代洪流  唱响夷陵精神

近年来,夷陵文联大力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结合、社区建设现场,采访英模人物,追悼革命烈士,把笔触和镜头伸向历史深处的红色基因,伸向第一线的先进模范人物,伸向在新时代建设中默默无闻扎实奋斗的普通劳动者、基层干部、驻村干部,通过学习、采访、考察,吃透基层生活,理解人物的理想愿望,萃取时代精神,讲好夷陵故事,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依据鸦鹊岭根据“湖北好人”李大秀真实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梅香》作为宜昌市唯一代表剧目入选湖北省第三届艺术节精品剧目惠民巡演,给湖北舞台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获得宜昌市第二届艺术节金奖,入选全国12部优秀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展演;各协会共同拍摄编辑的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大型画册,全面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杰出传承人刘德方的说笑人生、发现保护、传承影响;以“九四”暴动为史料和原型创作的散文和三集广播连续剧《我宣誓》重磅上线,在强国论坛、河南林州、山西太谷、武汉新洲等省内外100多家媒体和新媒体同步播出,散文在中国文联传媒《中国文艺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等多家刊登;2021年11月11日,区编办干部、驻樟村坪镇秦家坪村第一书记李辉因病在岗逝世,区作协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20多名作家利用周末踏雪实地采访,完成散文、报告文学、诗歌20多篇,传扬了李辉“贴心为民,扎实奋斗 ”的事迹和精神,回答了家属的关切,为追认他为夷陵区“优秀共产党员”“宜昌楷模”提供了依据;2022年,不仅完成了“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湖北重大课题类作品小说《江山竞绣》的采访创作,组织了采写全区20名劳模和贡献突出的先进人物,与省市作协一起到金岗山村、界岭村、樟村坪农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采风,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纪实作品。本期《新三峡》特刊推出的劳模写真作品,是近年来夷陵作家艺术家“深入时代洪流 唱响夷陵精神”的一个缩影,也是向党的二十大献上的一份礼品。
一,文学艺术的根基生活在人民时代洪流之中,讲好夷陵故事,唱响夷陵精神,是夷陵作家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生活洪流滚滚,流经时代,汇成历史的长河;文学艺术植根洪流之中,跻身时代之内,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今日夷陵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最好时期,人民奋发,事业励新,风帆正顺;以文学艺术的方式,讲好夷陵故事,唱响夷陵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二百年“中国梦”目标的要求,是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也是这一代艺术家的荣耀和自豪。
深入时代洪流,萃取时代精神,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是中国文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优秀传统。五四以来的鲁迅杂文、夏衍《包身工》、巴金《家春秋》、曹禺《雷雨》、老舍《四世同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梁斌《播火记》、曲波《林海雪原》、杨沫《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都是面向时代呼唤、弘扬时代精神的产物。新时期以来,夷陵文学继承这一优秀传统,以朱忠韵小说系列、童江南《摩托公主》、王凯《西流河》、罗家伦戏剧、杨建章《移民县长》《说笑人生》、杜鸿《怀想三峡》《琵琶弦上说》、朱白丹《走遍宜昌》、黄荣久《这条河流》、林文楷《龙脉》《湮沉》《滔滔峡江又一年》、周士华《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杨眉《云顶西塞》、易晓燕《三峡书城》《江山竞绣》为代表的一批作品,无不是面向夷陵沸腾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展现夷陵人精神风貌和人文传统的优秀成果。
创作是鱼,生活是水。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民,离不开时代。尤其是基层业余作家,经历相对封闭,视野并不广博,离开本土传统人文和现实生活,题材、灵感、寄托无由所来,创作行之不远。只有本地生活最熟悉,深入生活,与洪流中的人物患难与共、生死相知,领悟和把握时代精神与人生要义,才能成为合格的歌者,以声情并茂的歌唱,进入奋斗的历史。
夷陵区文联为引导艺术家们更好地担当使命,深入时代生活,唱响夷陵精神,采取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每年数次组织会员到乡、镇、村、企举办笔会、诗歌朗诵会,让大家实地感受,现场采访,事前交流,事后创作,将作品推荐给《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文学》《宜昌作家》《三峡力量》《新三峡》《云上夷陵》《夷陵作家》《夷陵评论》等文学媒体发表;二是围绕重点课题组织集体攻关,先后完成民族歌剧《梅香》、广播剧《我宣誓》、《重走红色路》、《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李辉》、《夷陵劳模写真》等重要课题的采访创作、推荐发表、排练演出;三是引导会员的日常创作盯住一地一行一人的生活轨迹,制定创作规划,长久关注、研究、积累,直至作品集完成;四是将面向实际生活、唱响夷陵精神的优秀作品作为扶持奖励重点,除进入本区两年一度的欧阳修文艺奖评选、文化名家扶持之外,还推荐进入省市奖项的评选。近年有十多人获得扶持和奖励;五是适时组织会员开展专题评论,聘请文艺专家授课,增强面向时代生活、传扬时代精神的使命感,提高能力。通过上述措施,作家艺术家不必再为写什么拍什么演什么发愁,创作精力集中到了怎样写得更好拍得更好演得更好上来,创作水平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区文联协同各方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民间文化之乡工作中,讲好夷陵故事,唱响夷陵精神。配合创建乡镇党委政府,经过长期田野调查、资料采集、研讨论证、甄别精选,确定创建方向,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上级学术单位的指导,完成了下堡坪民间故事、峡江号子、薅草锣鼓、宜昌丝竹四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获准,下堡坪“中国民间故事之乡”、鸦鹊岭“中国礼乐之乡”、雾渡河“中国民间叙事长歌之乡”、龙泉“中国高跷艺术之乡”、以及樟村坪、分乡、黄花、太平溪、小溪塔“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的创建授牌,四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爱民民歌,龙泉狮舞,《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夷陵卷,《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夷陵卷)。目前正紧锣密鼓协助三斗坪镇申报湖北省黄牛民间文化之乡。
每一次组织创作和创建申报,都是对夷陵文化资源、文化精神的再认识再发现,又是注入时代精神、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的再训练再出征。
二,英雄和劳模是时代的标杆,是善良百姓中走出的佼佼者,讲好夷陵故事,唱响夷陵精神,必须萃取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
夷陵区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扼守黄金水道,是葛洲坝、三峡大坝工程所在地,东方水电之都宜昌市主城区之一。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巴楚文化、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文化交汇,积淀深厚;新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山区的面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走在全省“十强县市(区)”前列。这为夷陵文学艺术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
讲好夷陵故事,是为了弘扬夷陵精神。文学育人,艺术养魂,重在精神涵养。党领导下这块厚土上奋斗不止的人民,是文学艺术书写的主体对象。我们需要用作品来回答,他们的故事中体现了怎样的夷陵精神。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夷陵具有向善向美的人文传统。广博,厚重,奋斗,坚韧,勤劳,质朴,勇敢,善良,开朗,乐观的精神境界和九头鸟,下山虎,俯身的纤夫,大碗喝酒的船工,辛勤劳作的农夫,见义勇为的青年,笑眉慈颜的老人,含辛茹苦的母亲,百般孝顺的儿女,爱国爱乡的游子,励志勤学的学生等等形象,都是夷陵精神的体现。
还可以从向度与温度两方面,提炼夷陵精神的主题特征。从向度来看,夷陵精神教人向善向美,给弱小者以鼓励,给迷路者以方向,给平庸者以力量,给懦弱者以勇气,给困惑者以理想,给奋斗者以奖励,让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心有毅力,不会使人灰心丧气、内卷躺平;从温度上看,夷陵精神能温暖人心,抚伤疗心,树立榜样,滋润灵魂,激励信心,完善格局,促进和谐,不会孤傲冰冷、满心仇恨、怨天尤人。
夷陵区哪些人群身上,最能体现夷陵精神呢?自然是这块土地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长期奋斗,艰难成长,是夷陵人的优秀代表,夷陵故事、夷陵精神、时代精神的承载者,集中了夷陵人的美德美行,能把平凡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的教科书。讲好他们的故事,萃取他们身上时代精神,传扬他们的人生信念和人生境界,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夷陵文学艺术强筋壮骨、立格立品的必由路径。重温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跟随毛主席长征》《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的故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七十年代末《哥德巴赫猜想》《瘫痪姑娘玲玲的心情像一团火》等优秀作品引领、鼓舞几代人的经验,就一定相信,时代精神总在英雄模范身上闪光,笔触聚焦他们绝对值当。
前夕,夷陵区文联用大半年时间组织作家艺术家研究中共夷陵区党史,数度到“九四”峡江暴动发生地乐天溪、太平溪、邓村、下堡坪“重走红色路、百年记变迁”,采写革命烈士和红色历史,“向党说句心里话”,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宏大之声,完成一百多件作品。其中《我宣誓》《西乡播火记》《旗帜》《周草药》《传承》重走红色路:在宜昌,与一段历史相遇》《9.4密码》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新三峡》《三峡日报》《三峡晚报》《宜昌作家》《夷陵作家》《夷陵评论》等媒体刊登。《我宣誓》制作成三集广播连续剧多家同时上线,同名散文多家刊物发表,成为夷陵有史以来文艺界聚焦英模人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作品最多、发表层次最高的一次。
2021年11月11日,区编办干部、驻樟村坪镇秦家坪村第一书记李辉因病在岗逝世,文联再次组织20多名作家先后实地采访,撰写了大量作品,夷陵作家微刊登载,推荐上级媒体发表。
今年初集中采写全区劳模,是一次更大的行动。劳模受到表彰之后,文联立即召集作者自愿认领采写对象,沟通协调有关部门,为采访创造条件。大部分作者和所有采访对象上班,采访、写作只能业余进行。大家本着向劳模学习、到时代洪流中感受时代精神的决心和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奋战一个多月,全部完成了任务。我读着陆续传到作家群的稿件,不仅为劳模的奉献所感动,同时为作家们认真采访、构思、写作的精神所感动。劳模用自身奋斗为夷陵立传,作家为劳模立传,我这个年老业余文艺评论作者,应为书写夷陵精神的文艺群体立传。众多艺术家一起把目光聚焦于时代生活中最为亮眼的英雄模范人物,夷陵文学艺术才如此充满活力。我相信如此坚持,书写时代精神的创作,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瑰丽篇章。《新三峡》刊发的劳模专辑,既是纪实文学精彩、夷陵劳模精彩的证明,也是奋斗历史珍贵的资料。
三,以文学和艺术的方式聚焦英雄和劳模,关注的不仅是事、更是人,他们的理想情怀、人生选择,向善向美的内心,如诗如画展示出来,才算将夷陵精神唱响
时代需要文学为人的存在和行为找一个正当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信念、诗和远方、获得感、幸福感、家园感。英模的成长、奋斗、奉献,英模的诗意远方,忧伤喜乐,人生选择,代表了时代和人类进步的方向。作家艺术家以文学的方式,将他们的人生信念、精神风采、成长历程、价值选择美奂美仑地展现出来,让更多人读到如诗如歌的诗意人生,心灵受到感染,精神发生嬗变,创作的目的才能实现。
年初的聚焦劳模创作,前后历时三个月,作品数十件,一部分已在媒体发表,一部分汇集于《新三峡》中。总体看,牢牢把握了劳模事迹的先进性、劳模生活的丰富性和文本讲述的文学性,为今后的纪实文学书写积累了经验。
其一,满怀激情体认劳模的时代性、先进性、奋斗的情怀与作出奉献的不易,是萃取劳模精神的前提。此次出动的作家,除朱光华与陈永丰以外,与劳模不在同一单位,人不熟,行业有隔膜。如无满腔热情,很难让劳模敞开心扉,详细讲述人生经历和生活、创业的细节;如无诚心虚心,也很难了解和熟悉劳模建功立业的背景。但是大家以采访对象为师,深入采访交流,了解来龙去脉,熟悉劳模生活工作的背景,较好发掘表达了劳模的精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都很忙,短暂的交谈和跟班作业,并不能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顾虑(譬如怕把自己写得太好树大招风)难以消除。不过,经过努力,基本事实和基本过程都弄得八九不离十,基本精神也发掘得相当可以。尤其是易晓燕、彭定新、林文楷、雷开艳、陈桂林等人所下的功夫,从文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应该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其二,围绕讲好劳模故事,深挖细节,组织文本表达,以独特的角度切入,是展示劳模风采、高扬劳模精神的关键。故事永远是纪实文学的生命,没有动人的故事,人物绝对难以鲜活生动。1972年沈阳军区为了写保持艰苦奋斗政治本色的报道上解放军报头条,组织了二百多人下部队收集故事,共收集1000多个故事,从中精选200多个备用,再从中选取最为生动形象的七八个故事串联成新闻报道,同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头条、新华社通稿同时发表,标题都作了改动,新华社改的更加生动:“昔日战辽西,遵纪爱民传佳话;今日驻辽西,艰苦奋斗续新篇。”这篇报道的采写与标题制作,至今是新闻教科书上的案例。动用诸多人员采集新闻故事,按新闻行话叫“抓活鱼”。如果我们也用这般功夫“抓活鱼”,纪实文学的效果就会显著很多。本次采写作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彭定新的跟班纪实,林文楷的唠家常,雷开艳的现场实录,朱光华的劳模恋爱记,魏以进的跟踪扫描,刘云安用“我是一个兵”强调人物状态,冯汉斌强调女能人秦姜艳的“艳”,细节抓取和文本表达,都用心十足,效果也很明显。
其三,站位高,着笔细,多侧面刻画劳模形象,多层次展示劳模的人生轨迹,严格区别于新闻和公文,是纪实文学成功的保证。站位高,才能引领读者认识劳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达到唱响夷陵精神的目的。安全员郑勇和殡葬服务员王小钓,一个拒绝死神光顾、确保生命和健康不受事故干扰,一个摆渡亡灵、让逝者安息天堂。彭定新和雷开艳分别用这样的站位来概括他们工作的意义:“郑勇骨子里有一种朴素的也是崇高的情结-----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感触生命的脆弱是从一个生命的消失开始的。”“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中有这样一句话:'摆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小钓已不自觉地把每一个逝者当作了亲人。她是生命最后一公里的送行者,希望每一位逝者走得有尊严。”谢立波、陈闯是技术革新的能手,李宏庆是电视后期制作的大师,林文楷强调谢立波罐前段长的“牛”,伍良胜突出陈闯环保专利技术的“闯”,陈晓莺着力李宏庆电视后期制作的“巧”,分别用三个字写出新一代技术能人的革新精神。或许,许芳采写的醉三峡创始人胡景韬是这个时代最需要最具代表性的新人,“他自创的人力资本一站式服务平台'醉三峡’,已经成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并获得宜昌市唯一'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文本虽然沿用老老实实的通讯体,却实实在在记录了他十多年来艰辛创业的波澜壮阔与最为自豪的“创客”身份,因而也成为厚重如山的纪实书写。最具可读性的作品,当属易晓燕为“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湖北省重大主题类文学作品的撰稿。以太平溪许家冲“峡江绣女”谢蓉为原型,以四个七零后农村娃振兴乡村励志奋发事迹为脉络,采用犀利而幽默的笔法写活了人物。近二十万字的长篇《江山竞绣》特别耐读。回乡创业的张小楷与杨静秀曲折的恋爱及创业经历,背景宏阔,人物众多,故事生动,时代底蕴浓厚,形象展示了三峡坝区一代人自强不息的创业历程及新时期年轻人“江山竞秀”的大主题大画卷,讴歌了峡江人建设家园振兴乡村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

        夷陵: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山楂树之恋》拍摄地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