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太先进,可以展示”,两架歼-20空降珠海静态展示,杨伟总师:我终于可以合影

 老陈聊科学 2022-11-09 发布于安徽

上一次珠海航展,我国第五代战机歼-20简单通场,适度展示;这一次,4架歼-20以低空盘旋、横滚、大仰角穿云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亮相。不到1分钟时间里,连续在空中横滚,屏住呼吸,且听龙吟!

在完成多个战术动作,展示其优异的机动特性之后,其中两架歼-20战机降落在金湾机场的跑道上,进行静态展示。

曾经神秘感极强的歼-20,就连总师都未能有合影照片,现在最新款双座版近距离展示,到底说明了什么?


歼-20是我国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拥有双座型号的五代机,其中双座版本歼-20可以担当操控无人僚机平台,与无人机组成战斗机群执行任意打击任务。

(下图为央视公布歼-20同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模拟图)👇

和以前“空中来,空中去”不同,这次歼-20距离观众距离不超过150米,确实是广大军迷的福利,对于这个消息,航展开幕前,杨伟总师也不知情。

开幕第一天,杨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歼-20要降落进行静态展示,他强烈要求要去和歼-20合影。

总设计师居然没有和自己研制的战机合过影?面对现场记者的疑惑,杨伟接着说:“以前合影过,不过他们没给我照片!”。由此可见,歼-20的保密性要求很高,那么为何这次进行了静态展示呢?

借用最近热梗,我想一定是:“不太先进,可以展示”。毕竟歼-20研制出来已经10年了,就连装备到部队也6年了。是时候让潜在客户看一看,要不要分享一下喜悦。

也有网友直接指出:能展示肯定说明第六代很快就出来了。我们姑且不去猜测,看看第六代机的可能性。

在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发集团首次公开展示了两款推力的矢量发动机。这意味着歼-20可以很快换装推力矢量,更是说明选择有很多!

曾让军迷们遗憾的歼-20发动机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歼-20已经有了双座版,可以指挥多架无人机作战。如果再引入一部分自适应循环的动力技术,那么歼-20换装国产新一代推力矢量发动机之后,在动力、态势感知、作战方式上全面升级,可以说是跨入了“五代半”的门槛,率先用上了六代机的一些技术概念。

歼-20的首次静态展示,让西方媒体深感不安,因为按照我们科工研发的规律:“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看到双座版本,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好的装备。

实际上,他们正在密切关注,按照美军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所言:“中国可能会比美国更早部署第六代战斗机”。

我记得早些年混迹某血论坛时,版主给我的留言:他们怀疑你有什么大杀器,最好是你有!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第六代战机面世的最好契机:

第一,科学技术发展将催生全新一代战机。

歼-20战机问世之后,实际上可以算是五代半战机,歼-20可以毫无疑问地比肩F-22。我们从“自然王国”,进入了“必然王国”。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

随着物理网技术,激光武器,无人机技术,AR技术等发展,新的战机设计概念层出不穷。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会带来惊喜,现在正式构造全新一代战机的时刻。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王海峰的介绍,中国第六代战机外形已经确定,还会有四项颠覆性的全新技术应用:无人协同、人工智慧、高隐形功能、全向探测与攻击。科学技术带来的革新,使得第六代战机的问世成为必然结果。

第二,新时代需要中国拥有第六代战机。

2005年,美国研制出来了F-22,由于太过先进,一直孤独求败。虽然我们也陆续研制出来歼-20与其追平。

但是美国不可能停滞不前,坐以待毙。实际上在我们研制出歼-20之后,美国就抛出了第六代战机的研制计划。提出了超扁平外形、超音速巡航、超常规机动、超远程打击、超维度物联、超域界控制超第六代战机设计理念。

英国也提出了“暴风雨”第六代战机的研制计划,将战机组网提升到新高度。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我们不可能裹足不前。

第三,科工力量背后拼的是综合国力。

这些年来,中国发展十分迅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各种大国神器不断被研发出来。加上我国人才梯度的建设,航空工业水平整体快速提升,具备研制第六代,甚至是跨代新机的基础。

正如杨伟所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看到30系列、40系列、50系列”。

经过6年的装备适应,我们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这些年进行的对抗性空战演训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新的理念,我们会不断注入到已经装备的歼-20和正在研制生产的歼-20中。

确实,研制装备要符合科学规律,必须有产出和输入的一个互动过程,贸然堆砌全新技术,只会让装备失去生命力。

虽然,我们不用去猜测第六代战机是不是已经在研发的路上,但是从这次航展中我们有了太多的惊喜。

“白帝”先进空战系统在珠海航展的首次展示,更是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玄鸟”神秘战机,造型也十分独特。“鸾鸟”号航天母舰的设想,更让我们激动不已。

“鸣镝”的MD-22宽域空天飞机已经展出,或许那些我们曾想象的神器,已经在军迷构思之时,飞到了大气层边缘去。

未来,限制我们的不是技术,而是想象力。

正如杨伟所说:

“对于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我想大家都能想得到,国家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大家都心里清楚。”

他还表示,“先进技术发展到哪了,我们普遍都了解,特别是对军迷而言,大家在期待什么,我们也都知道,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想这也许是杨伟总师回应我们对"H20"期许,未来航天、航空融为一体,值得期待!这一代军迷太幸福了,一天就看到了以前几十年看不到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