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巢:冲天大将军 娄底撒足迹

 黄哲0425 2022-11-09 发布于湖南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河泽市)人,唐末农民起义著名领袖。唐朝后期,政治黑暗腐败,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道路。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黄巢率众数千在曹州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877),王仙芝牺牲于黄梅,起义军推举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黄巢率领起义军,南片北战,东进西讨,进行了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万里长征,英雄足迹也遍及娄底的双峰、新化和冷水江。

双峰遗址“黄巢山”

据新编《中国小通史第九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载:“这年(879)l0月,黄巢大军从桂州(广西桂林)出发,编了几千只大木排,乘着水涨,浩浩荡荡,沿湘江而下.经永、衡一州(今湖南永州、衡阳),直抵潭州(令长沙),猛攻一天,便打下了这座10万大军防守的城市。”

当黄巢率大军由衡州往长沙进入湘乡时,曾屯兵50万于今双峰县城(当时是湘乡县的一个小镇)附近的梓门桥大峡谷中,此处因此取名“黄巢山”,一千多年来,它在无声地诉说与见证着黄巢英雄的故事!

据《湘乡县志·大事记》(1993年版)载:“广明元年(880),黄巢出广州,破衡州,经湘乡往长沙,驻梓门桥及定胜、铜粱(均今双峰县境)。”

又据《双峰县志·文化》(1993年版)载:“黄巢山:距县城18公里,在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两边群峰突起……东西各有7—8公里的峡谷,深沟幽壑,悬崖陡壁,是湘衡咽喉,地势险要。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率兵出广州,破衡州,经湘乡趋长沙,曾扎营于此。黄巢部凿石开路,为民除害,深受群众欢迎,故留名纪念。后来在东面山沟修一'剑塔’,1958年修梓荷公路经此,塔被拆除。”

关于黄巢山和剑塔的传说,《湘中娄底》(1987年版)一书更有详细记载:

“当年黄巢率军途经此地,遇上一支土匪队伍在这里封山剪道,烧杀抢掠,当地老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起义军到时,人民远道迎接,一天深夜,两支义军沿白石峰和鸡冠寨进发,两面夹攻,经过一夜鏖战,全歼匪帮。此后,老百姓自动集合,为义军开山凿石,把石径改成大道。起义军主力部队抵达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箪食壶浆犒劳官兵。黄巢见状,深受感动,遂命随从拿出一把镶珠嵌玉的宝剑,亲手赠予一位长者,以示感谢和留念。后来,人们在山腰一块巨石上,用精工磨琢的花岗岩细料建起一座五丈高的宝塔,将黄巢馈赠的宝剑珍藏塔底,取名为剑塔,并把这座山取名黄巢山。”

据说剑塔有“两层一顶……(并)有诗云'白石崖嵬一峡开,黄巢义旅此中来,寒霜坠剑迪民爱,立塔永埋心底哀’”。

黄巢山上,在清代乾隆年间,还由当地民众修建了一座“真雨祖师殿”。“同治十年,曾周潢(曾国藩之弟)集永丰二十二、铜梁二十三、荷塘二十四都士绅商议,扩大'雨师殿’之制,修成'黄巢山庙’”。

黄巢山还是双峰涓水北源之发源地,因此,涓水的北源之水又称“黄巢水”。黄巢山脚下的村庄,原为双峰县井字公社的黄巢大队.现为井字镇的黄巢村。

新化留下“鸡叫岩”

黄巢还在新化县和冷水江市留有历史遗迹。

黄巢率大军进湖南后,曾转战到新化一带,并亲自到冷水江(当时属新化县)的波月洞附近洪家坳一带,与当地峒民起义首领向壤(一说向瑰、向环)和汉旗农民起义首领周岳一起,联合梅山十峒峒民,向汉族地主武装开展激烈战斗,断邵州道,斩杀七豪,至今在“波月洞”还发现有唐代的陶器和黄巢点将演武的遗迹。

新化在唐代称“梅山蛮”,恶人横行,民不聊生。黄巢转战到此,专门收拾恶人。他每到一地,日间先行查实目标,然后,夜里除土豪恶人,直到鸡叫封刀。后来,新化的吉庆,就被人们叫做“鸡叫岩”。

“流动作战”启后人

黄巢针对强大的唐军,制定了“流动作战、避宴击虚”的军事方针。他率领起义军绕过唐军重兵把守之地,横扫朝廷势力薄弱之区,“进行空前的流动作战,由北到南,由西向东,飘忽不定,又从黄河流域南下,打过长江,抵达珠江三角洲,然后返旗北上,一路势如破竹,目标直指唐朝的心脏——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乾符六年(879)取下广州时,已号称百万之众。

接着,黄巢自广州北伐,880年取下长沙后,“因北攻荆门受挫,于是转而东下,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昌),进而转战江南。唐军闻风丧胆。880年7月,起义军60万人从容从采石渡江.接着,又渡过淮河,进入山东和河南地区,兵锋直指两都。”终于在881年初取下唐部长安。1月16日,黄巢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可惜的是,大齐政权没有紧追穷寇,使敌人能有喘息之机,唐王朝乘机紧急汇集各地藩镇兵力卷土重来;此时,起义军内部又出了叛徒,统领大军的大将朱温叛变降唐。朱温在乾符四年(877)参加黄巢起义军,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次年即叛变降唐,接着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黄巢的更大失误,即是长期流动作战,没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起义军建立政权以后,仍然不重视根据地的建立,夺取的城市无兵把守……尚让等高级官员急于享乐,随便杀人,不革新政治,不讲究斗争策略。”当唐军同叛军层层包围长安时,城内粮食供应不上,许多人被饿死,阵地一天天缩小。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四月初八日,黄巢被迫率兵18万撤出长安,退至河南。又犯了战略性错误,硬打陈州300天,导致失败的结局,后来转移至淮河中游地区,又腹背受敌。次年,起义军退至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县境),为敌军追及,黄巢不屈自杀。

黄巢率军征战十载,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斩杀土豪恶人,狠狠打击丁世族地主势力,“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与此同时,黄巢沿途慰问人民,救济贫民。进入长安时,“长安市民夹道欢迎,竞送牛酒。大将尚让抚慰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黄巢的英名却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影响深远,起义军走过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种种传说、歌谣,不仅娄底留下了历史遗址,还有广东东莞的“黄巢地”,

广东清远的“黄巢矶”和湖南宜章的“黄巢庙”等。尤其是其难得的经验和教训,给后人启迪无限!

诗作存入《全唐诗》

黄巢出身世代私盐贩之家,“他深受盐官盘剥克扣之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喜欢济困扶危,广结江湖义士。”他不仅善骑射,而且爱好读书,工于诗。青年时期,他面对唐王朝官吏为盗、农民只能“橡实诳饥肠”的悲惨社会现实,就立志要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其伟大抱负,起义前就屡屡表现在他并不示人而鲜为人知的大量诗作中。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可惜只有三首,均保存在《全唐诗》中,一说其中的一首《自题像》,系后入托黄巢之名而作,那么真正幸存的就只有以下两首了:

其一:

  题菊花

《贵耳集》:巢五岁时,侍其翁与父为菊花诗。

翁未就.巢信口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怪,欲击之。翁日:“可令再赋。”巢应声云云。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欲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黄巢托物喻志。言外之意,黄巢要主宰整个社会,要将腐败不堪的唐王朝,踩在被冷落的农民的脚底下。诗句风格浪漫,气势非凡。

其二: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栽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传说这是黄巢应进士考试来被录取而作,是具有强烈愤懑激情的政治理想诗。他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性格,以此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诗句豪气逼人,掷地有声。(编辑/姜友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