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亮点】区民政局:聚焦“四新” 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帝也有烦恼 2022-11-09 发布于湖北

今年以来,泰山区深入践行为民工作理念,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强化执行,力求创新,努力开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泰山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全省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民政》《山东民政》及省级以上媒体推广。

一、优化治理体系,不断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新提升”

一是配强队伍,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目前已完成今年度70%的配备目标,10月底组织招考社区工作者100人,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待遇。打造2个省级社区工作者示范教育实训基地,举办全区城市社区工作者专题示范培训班,对150名社区工作者骨干人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二是完善机制,夯实治理支撑体系。加强村(居)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出台村务公开指导目录。持续推进社区用房配建移交机制落实,上半年全区共移交社区用房2处、751.73平方米。打造“和美楼道”议事角、“邻里夜话”议事庭、“党群之家”议事厅的三级协商议事网络,解决问题诉求132项,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三是深化服务,增进居民幸福指数。在75个城市社区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设立“汇意厅”“格事坊”,将事项细化为即办、代办、陪办和上门办四类,提升服务能力。重点对24处社区用房进行了“开放式、亲情化”改造。新打造社工室5个,目前全区社工站(室)达到21个,开展了22项社工服务项目,20余名齐鲁和谐使者、泰山和谐使者、优秀社工人才被吸纳进站,链接63家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工站(室)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四是精品培树,引领基层创新发展。邀请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来泰调研,达成基层治理研究合作意向,链接学术资源助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达成社会工作理论实践合作意向,共建社会工作实习研究基地,促进社工站(室)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上高街道“五社联动”实践、嘉德“1+2+N”工作法、岱东“三到家”工作法、科大“常叩门”工作法确定为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双龙社区吕军在全省城乡社区工作者示范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加大实践创新,全面打造泰山养老“新模式”

一是打造服务阵地。重点推进“1+2+3”任务:“1”即建设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即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幸福食堂,“3”即实施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站。先后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40余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300余户。二是创新发展模式。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化联创”为契机,积极协调辖区各类资源发展养老服务,财源街道、岱庙街道、泰前街道等分别协调驻地单位或社区自有发展空间争取到4200平方设施,扶持社会力量建成泰安交运医康养中心,增加床位500张,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愿望。三是推动品牌联动。引入九如城、万佳宜康、中天泰和等品牌企业,培育“寿尔康”、“泰山大姐”、“康乐年华”“福寿康”等连锁运营。开展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助老服务项目,探索开展“政协委员捐赠助力幸福食堂运营”活动,持续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一是搭建1个组织架构神经中枢。全面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畅通的“三级书记”抓未保一体化领导架构。二是打造4级服务阵地。打造区、片区、处镇、村居4级服务阵地。三是搭建4级管理平台。打造信息管理、帮扶救助、法制教育、思想道德4级平台。四是配强3支队伍。组建各成员单位、社会组织、家长联谊组3支队伍。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对1名受虐儿童及时进行了司法救助和政府救助,使这名儿童得到有效保护。吸纳36支志愿者队伍、34家未保类社会组织、45个家长联谊会、1.5万名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长效关爱保护工作。五是做优2个未保品牌。做优“和美泰山·一路守护”“和美泰山·e路守护”两个品牌,制定《一起守护少年的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多彩世界游学、红色教育、孤困儿童圆梦成长营、寒假第一课等社会保护专题活动。相继开展了3期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培训班、启航心愿迷彩、爷爷奶奶一堂课、爱的抱抱、艺术大课堂等活动88场,惠及儿童2万余人。提供涉未法律援助412人次,开展心理测评疏导375人次,组织开展亲子教育813场、家长座谈会54次,开设“雷锋讲堂”“儒学讲堂”。六是创新1项城市商圈未保工作机制。印发《城市商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实施方案》,建立商圈未保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针对商圈存在的文身等问题,制定制作未成年人保护“七禁止”、文身“六严禁”、禁烟酒等制度,有效预防商圈未成年人犯罪。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处理未保案件5起,保护218名未成年人免受侵害,未成年人各项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探索地名文化,有效实现管理服务“新突破”

探索实施“地名+”文化创新工程,开展地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泰山区地名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激发地名新活力。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王晓东副司长、省厅张志毅副厅长一行来我区调研地名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地名+党建”双融合。打造财源街道英雄山、省庄镇安家庄等红色地名文化阵地,将指位性、观赏性、纪念性、教育性融于一体。开设“红色地名故事”栏目,讲好红色地名故事。开展主题党日地名文化进村居活动,实现党建和地名工作的双融合、双发展。吸纳学者型党员,成立红色地名文化顾问团队,编著《泰山文化历程》《泰山区地名志》《岱砚馀墨》等地名文化成果。二是弘扬地名文化,“地名+文旅”双促进。精心打造地名文化中轴街区,选取岱庙仰圣街、后营街等百年历史老街,集中展现地名文化主题,让地名文化“活”起来“立”起来,老百姓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地名文化。以地名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复活古村历史内涵、打造地名文化品牌、叫响青山绿水名片,激发地名新活力。围绕特色村落优势资源,打造以邱家店镇王林坡、北王庄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地名文化阵地,在坚持文化完整性、原生态的前提下,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将地名和本地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打造游客“打卡”新热地,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三是优化服务方式,“地名+互联网”同运用。打造道路文化二维码专属身份证、地名文化宣传平台,创办地名文化故事系列栏目,举办“泰山地名我来说”短视频征集活动,依托大众日报客户端运行的“泰山先锋慧智服务平台”,设立“泰山地名”线上服务,推动“地名+互联网”成果高效运用。

来源:区民政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