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卫东著《书山行旅》:书中的风景是我快乐的主要源泉

 悦乎学习 2022-11-09 发布于北京
罗卫东著《书山行旅》:书中的风景是我快乐的主要源泉

《书山行旅》书影。商务印书馆供图

我是1978级的大学生,入大学读书至今已经整整44年了,本科一毕业就留在系里做老师,迄今也已经教了40年的书。

过去的这些岁月,所做的事,无非就是读书、教书、编书、写书、译书、荐书、评书、教人读书、帮人校书、逛书店买书、上网买书……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书,我最大的快乐来自读书,我最热爱的也是书!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专业意识的人,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强烈。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可以算得上是贪得无厌之徒,简直没有什么书是我不感兴趣的。公务再忙,随身的双肩包里都会有几本轮换着读的书。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在家里,在学院里,带着本科生和研究生们读书。这些读书会选择的,自然不是那些消闲性趣味性的大众读物,而是非集中时间和精力,非扎堆互相监督,非彼此研讨便不能坚持读下去的“硬书”。要问这些读书活动,是否给大家带来智识上的增益和感觉上的快乐,我不能代替学生作答,不过,门下的经典读书会已经每周一次连续进行了20多年,这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读书是一件乐事,书中的风景,无论是科学的、思想的、艺术的,都是我快乐的主要源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快乐,不论是感性的还是反思得来的,我都想传递给他人。

从教40年里,前20年,年轻,还无知无畏,系里排课有求必应,开过的课,加在一起有十多种,五花八门,从《资本论》这种纯理论的,到《计划经济学》这类应用性很强的都有,大概算得上是系里首屈一指的万金油老师。后20年,每学年给本科生主讲的课程集中到了两门:《发展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偶尔会根据需要讲一讲《经济学基本文献选读》和《经济学主要流派》。备这些课,最要紧的是读书,不仅要读得多,还要读得精。

历年以来,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大概写了有百来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其中有随性而写的,也有应约而写的。这些文字篇幅差异较大,长的有几万字,短的不过一两千字,体裁、文风也不尽相同,有轻松些的,也有较为严肃的。我从中选择了自认为还有点意思的近30篇,按“家族类似”的旨趣,归置在六个模块中,于是有了这本“不三不四”的小集子。

第一个模块,主要是我对大学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都来自自己长期在大学教书和做行政事务的经历,一鳞半爪,没有系统性,有感而发,随性而写。新意和创建谈不太上,个人认识而已。

第二个模块,是关于学术经典的阅读。其中有我对于经典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翻译和阅读经典著作的一些实际建议。还包括了我对《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学术与政治》这三部重要经典的导读和解读。

第三个模块,是几篇关于苏格兰启蒙运动这个长期以来我阅读写作的主题的习作。

第四个模块,是我个人从事经济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的几十年里,读、译、校书的过程中所写的一些文章,以书评和序言为主,也有一些关于历史上的经济学家的议论。

第五个模块,是越出了我的本行,对几种其他领域的书籍的评论。

第六个模块,是一篇访谈,主题是我的学术心路历程。

全部六个模块的近30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主题词——书。差不多全部都是关于书的文章,这是一本讲书的集子。

即便是一个丑娃,也总想给它起个体面点的名字,绞尽脑汁,自我否定了好几次,换来换去都不满意。困顿之际,无意间看到书房里挂的那张北宋范宽名作《溪山行旅图》高仿画轴,环顾写字台四周堆积如山的书,脑袋里突然就跳出来一个名字——书山行旅。

是的,这本书就是我行旅书山的游记。

(作者系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本文经授权摘编自《书山行旅》一书,现标题系编者所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