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成熟而独立的你:儿童节快乐!

 婉若水 2022-11-09 发布于山西
你好,我是婉若水。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祝不想长大的你节日快乐。
总是很羡慕孩子的天真烂漫,又必须面对成年人世界里的各种无奈。
长大后才知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拒绝负重就是拒绝成熟,这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
有没有一种方式让我们既保持纯真的童心,又扛得住生活的重担?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两者之间其实有个桥梁,那就是“为结果负责”
一个可以为结果负责的成年人,可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天真烂漫。
国学大师林清玄、禅师加画家丰子恺都是天真与成熟兼备的人。

 1   林清玄的天真与成熟
林清玄年少穷苦困顿但心怀梦想;青壮年成为畅销书作家,却告别繁华,在山中修行走向内心的安宁;老年依然不忘初心,用持续不断的文字输出温暖他人。
年少时,他们家穷到什么地步呢?饿的厉害了会吃蟑螂。但他有一个梦想是成为伟大的作家,这个想法被家人唾弃,觉得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
但他坚持不懈的写下文字。
他在摆地摊的时候构思文章、在洗衣厂梳理文路、甚至在屠宰场杀猪的时候也没忘记过推敲温柔悲悯的文字。
凭着热爱与毅力,他终于在17岁时发表了处女作,得到认可后做了主编,30多岁时已成为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拿奖拿到手软。
但是事业的繁华伴随的是内心的空虚,他在最辉煌的时期依然辞掉工作,上山修行。
林清玄是天真的。
他在最困苦的时候保持着对文学最赤城的热爱,吃不饱饭,还要被家人批评痴心妄想。
他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退隐归山,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名利地位,像个孩子一样任性自由。
但他又是成熟的。
他支撑自己“天真的梦想”的方式就是一头扎在无比现实的生活里,给梦想以非常实际的支撑:填饱肚子。
他修行期间体验到大自然带来的灵感,从许多平和而有趣味的小事中悟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的至理名言。
对于梦想,敢爱敢追,有仰望星空的傲娇,也有低入尘埃的韧劲;对于功名,成为驾驭它的主人,来时不被淹没,走时潇洒淡然。
他如此璀璨又如此安宁,入世与出世皆因为他能承担的了选择的后果。

2  丰子恺遭受苦难后的童真
丰子恺爱孩子是出了名的,他的画作里最常出现的人物就是孩童。
看他充满童心与爱心的画作,很难相信他曾经遭受过的苦难。
抗战时期四处逃难,文革时期遭到四人帮迫害,最后因为肺癌含冤病逝于医院。
但即使是在炮火连天的逃命生活中,他也从未停止过创作。翻译出多部文学作品、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悲悯。
他身上的标签丰富多彩: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他曾为民国教科书绘制插画,画风生动朴实。
他绘制的插画找不到半点说教的痕迹,没有一句喊口号式的大道理,更不会沾染成人世界背后看不见的庞大而黑暗的利益链,有的只是简单纯粹的趣味
孩子们被保护的很好,不知不觉中走上一条通往真、善、美的道路。
他愿意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般的童心体味生活,也用孩子一样质朴的语言和画笔记录生活。
我常常羡慕孩子们的率真、任性,又怕他们适应不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也常常害怕生活抛来的挑战和困难,怕我解出答案后会对人心失望,不再相信最初的美好。
直到我看到以上两位大师把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原来我既可以成熟稳重又可以保持童心,原来我的孩子既可以天真烂漫、又可以走向成熟。
成熟不是丢掉天真的梦想,成熟是用能力去实现最初的梦想。
如果说童真是清澈的一汪水,那成熟就是沉淀后的一片湖。
我们无法将这一汪水永远留在山里,它也有对大海的渴望,也想奔赴远方,犹如每一个孩子渴望成长。
奔向远方的路途中,难免会遇到黄沙尘土,甚至腐烂的垃圾,但只要最初的泉眼依然在涌出,在历经沧桑、涤荡风尘后依然可以沉淀出清澈美丽的颜色。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活水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向往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哪怕泉眼那么小、那么细,只要存在,就能创造美好!
这是童真的力量

  普通人心中童真与成熟的较量
成长的过程中,我曾经也热衷于学习一些所谓的话术、心机,为了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看轻这些套路。
总有人提醒我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我觉得那不是根本问题,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诉求。直面内心以后,如何组织语言和表情就没那么重要了。
孩子的诉求总是很简单,想吃冰激凌、看动画片、买玩具、想抱抱……而大人的心思就很难猜。
明明想寻求关心,却故意冷落;明明想靠近帮忙,却止步不前;明明一肚子委屈,却说好吧都是我的错……
也许是我们遭受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吃过了被拒绝的苦头,才变得畏畏缩缩,让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恐惧和担心罩住了纯真的心。
越长大,原来是越胆小的。
所以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像孩子一样热爱。

 4    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地方 
万事万物都有四个层次,他们由高到低依次是“道”、“法”“术”“器”
我们生来就懂得“道”,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回归于“道”。
第一层次的“道”是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感受和判断,浑然天成、与生俱来。
婴儿喜欢寻找灯光,喜欢明暗的对比、鲜艳的颜色;10个月的孩子随着节拍舞动,自带韵律感;2岁的孩子分得清什么是想象什么是真实;3岁时懂得用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这些都是“道”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
我们不需要过分的干预,而是保护,我们能教给他们的也不过是后面的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的“法”是属于根本的方法与战略,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规范性约束,比如道德法律、学习方法。它是宏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第三层次的“术”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但依然看不见摸不着。比如我们所学的话术、心术、算术等都属于这个层次。
第四层次的“器”是我们所使用的看得见工具、器具。比如用勺子筷子吃饭、用钢笔毛笔写字、用颜料乐器培养艺术感、用乐高积木锻炼思维、用电脑手机完成工作等等。
其实我们最容易焦虑的就是第四个层次,害怕他们不会操作这个、不会使用那个,害怕提供给他们的“器”不够多,输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上。
等他们稍微长大一点,又担心他们掌握的技术不够多,未来找不到工作,那也充其量是第三个层次。
殊不知真正的起跑线与终点站都是“道”,道是根基,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反而应该向他们学习。
保护好他们的童真,就是天然的“道”、示范给他们学习方法,这是根本的“法”。
道法自然,我们在教育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们。
在儿童节这天,祝每一个经历过现实暴击的成年人,都能回归自己的源头,找到自己的初心。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不论是世界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世界,不论是和风细雨还是严霜烈日你都要照单全收。
但至少,你可以有童真。
保持童心不是逃避责任、拒绝风雨,不是啃老、不是依附于任何人,而是每一个成年人回家的路。
成熟而独立的你,儿童节快乐
点赞美三代
转发富一生
大小朋友们继续听故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