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腋成裘汇兰台 存史启智话热河

 黄庭养元斋 2022-11-09 发布于河北

     □ 孔令春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承德市档案馆与合作方,历经数年,集腋成裘汇兰台,存史启智话热河。《热河省要事纪略》既为地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做了积极探索,也为完善承德历史记忆,坚定“四个自信”,凭添了一部“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的典籍新作。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1914年,为巩固北部边疆、国民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1928年,东北易帜,改热河省,直至1955年12月热河省撤销,热河省(特别区)作为省一级行政区划存在41年。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历史记忆,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时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文勤的提议,自2016年开始,承德市档案馆广泛搜集档案资料,2019年开始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合作,依据馆藏历史档案资源《热河省要事纪略》(以下简称《纪略》),已经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据承德市档案馆任溧馨馆长介绍,《纪略》是国家档案局批准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今年夏天,笔者求得了这部书,仔细读来,深感承德市档案馆发掘馆藏历史档案资源,成就了一部“仿纲目体例”记事之书。这部书有“三好”:一是创意选题好。《纪略》以创新开发利用热河省档案资源为目的,以“热河省”要事为叙事主题,以“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为纲分卷成书,填补了热河省史籍图书的空白,是一部“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二是体例编排好。该书以公元纪年排序,以民国政府前期、伪满洲国时期、国民政府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事关热河省的大事、要事为题,整合历史档案材料,叙史纪事,是一部具有地方“断代史”意义的研究热河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政性、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很强的好书。三是文字表达好。《纪略》没有囿于历史档案的文字表达,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热河省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性“重写”, 全书130万字,如果认真品读,会感到该书言简意赅、语句流畅、通俗易懂,堪称是一部优质的现代版热河史料典籍。

    一

    《纪略》一书显示,热河省国民政府处理边疆危机的产物。清末,沙皇俄国一直觊觎我国外蒙古地区。清廷对热河建省早有讨论,但未实行。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在外蒙古推行新政,触及了外蒙古王公贵族及库伦活佛的既得利益,渐生“外向之心”,沙皇俄国趁机加紧对外蒙古的渗透和扩张。宣统三年十二月(1911年2月),清帝逊位,宣告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1911年7月10日,外蒙古各盟王公会盟大典大会召开,在沙俄策动下,亲俄分子杭达多尔济等决议脱离中国,宣布独立。沙俄除了策动外蒙古的“独立”外,还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国民政府为应对京北边疆危机,1912年12月22日,北洋政府下达了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熊希龄任热河都统的命令。1913年2月,“热河都统熊希龄到任后,即于绅士艾知命等商议改建行省”;3月,报中央政府的电文中即有“热河政治尚属二百年来旧制,毫未更改,各属州、县蒙汉杂居处,治理为难”的内容;4月,熊希龄致电中央政府,提出《热河改建行省议案》。议案开篇即提出:“居今日而言,治理热河之政策,非先从改建行省入手不可”,并从热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应对库伦叛乱、巩固北部边疆、拱卫京师安全、保证政令畅通、厘清旗务职权、统一国权和民众愿望、历史依据等详细阐释了10条建省理由。除此之外,熊希龄在《议案》中还提出了包括发展国防,实业交通;添划海岸,打通海路交通;规划区域,酌定省会;统一官制,整顿蒙务;添设县治,整理财政等 “十项置省计划”,列举了“热河改省后种种希望”,诸如:商业发达、户口增加、实业进步、征兵固疆、蒙汉同化、军事统一、行政便利等。强调“居热河之地位,处今日之时局,实有改省之必要”。熊希龄的建省《议案》,道出了热河地方及塞北地区在拱卫京师、巩固北部边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民国二年(1913年)5月10日,熊希龄在中央政府没有明确决定建省的情况下,又电告袁世凯颁布了《热河官厅组织暂行章程》,其中规定“热河依现行规制,就现治区域设都统一人,为全境行政长官”,“都统之职任权限,依现行之规制兼任军政、民政及满蒙各族事宜”, 这表明,热河都统已经具有了省级最高行政长官的职权,热河基本取得了省级行政区的地位。

    为应对边疆危机,稳定北洋军阀统治,北洋政府除了加强对内蒙古各盟旗控制,在北京设立蒙藏事务机构外,还于民国三年(1914年)7月6日,在内蒙古设置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热河特别区除了原直隶省热河都统所辖14个县外,另将内蒙古卓索图7个旗、昭乌达盟12个旗并入。至此,热河特别区实际上已经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熊希龄提出《热河改建行省议案》15年之后,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撤销热河特别区,改置热河省。《纪略》载:“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正式撤销热河特别区改制为热河省,至此热河省正式成为行省。”10月,“废除热河都统,改设省主席”,由属东北军的热河都统、军阀汤玉麟改任热河省主席。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沦陷,热河省成为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本关东军发动“热河战役”, 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3日,日军分三路大举进攻热河省会承德;3月4日,汤玉麟采取不抵抗政策,率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撤出承德。仅仅10天时间,日军就占领了热河省19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热河沦陷。此后,日军将热河划为伪满洲国的一个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为伪满洲国改设的14个省2个特别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之一。热河省北部被划为兴安西省。

    1925年初,中共北京区委(1925年10月中共北京区委改组为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建立中共热河工作委员会,这是在热河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遭到严重破坏,热河的共产党组织也受到重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早在国民政府公布撤销热河特别区、设置热河省之前,即192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顺直省委领导下,建立中共内蒙特别支部,主要任务是在热河、察哈尔、绥远3个特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农会,进行武装斗争。

    翻开《纪略·政治军事编》,“九一八”事变后,有关“十四年抗战”的要事就有150余条。这里面,有热河沦陷、古北口保卫战、长城抗战、日军殖民统治、孙永勤抗日救国军、重建冀热边特委、冀东暴动、毛泽东关于创造冀热察根据地的指示、冀热察挺进军、热河抗日先遣军、宽城王厂沟冀东区党委,滦平宽城惨案、冀热辽挺北支队收复失地、冀热辽八路军北进,等等,对“十四年抗战”中,热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抗争,最终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不加烘托,不加渲染,用“白描手法” 叙事、写人。透过这些专题的文字表述,会使人深切体会到,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冀热辽区委的领导下,热河地方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党政军民团结奋战,开展艰苦卓绝对日斗争的艰难历程,生动再现了热河省的“十四年抗战史”。

    二

    兰台虽小天地宽,尘埃落知泰山重。档案是历史的沉淀物,是记述历史的铁证,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德市档案馆与合作单位坚持创新思维,将“碎片化”的档案史料整合起来,分“专题”进行文字整理,使“静态档案”转换为“史料专著”,不仅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也为“以档资政”“以档育人” “以档存史”打造了一部教科书般的文化典籍。

    《纪略》载: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挺进东北。1945年11月1日,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在承德市召开。在大会召开期间,中共热河省委于11月9日正式成立,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热河目前施政纲领(草案)》,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这个纲领。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公选出代表175人,代表全省450万各族人民。代表们本着集思广益、为人民兴利除弊、建设民主政治的精神,“共提出议案267件,所有关于民主、民生的改革事项,以及全省范围或地方性的问题,几乎无不涉及,充分表达了民主精神与负责态度。”《纪略》称这次大会“是热河历史上空前民主的大会,也是第一次有人民当家做主的大会。它的召开,标志着热河解放区民主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大会举起第一面由共产党领导的省级民主政权的旗子,对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承德保卫战,是冀热辽军民遵照194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卫热河的指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谈判,武装进攻热河解放区的一个重要战役。《纪略》载:战役是在敌强我弱、非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历时50天,歼敌6800余人,不仅挽救了热河东线失利的被动局面,阻止了国民党军10多万人的猖狂进攻,而且取得了古北口、喜峰口、影壁山、道虎沟、小寺沟、桲椤树6次战斗的重大胜利。随后,冀热辽军分区为配合东北作战,在热东地区夺得了“五月战役”胜利。两次战役的胜利,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粉碎了敌人企图在停战令生效前抢占承德的狂妄计划,保卫了承德,保卫了热河解放区。

    抗战时期,热西地区丰宁、滦平就建有抗日政权,隆化、围场有抗日游击区,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这4个县当时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76万。抗战胜利后,热西地区根据热河省委的指示,发动群众,进行清匪反霸、减租减息斗争,领导数十万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46年6月,分配土地达60余万亩,在热河土地改革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期,热东、热中和热北地区也开展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组织农民武装等运动。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进攻热西,使热西地区工作受到严重挫折。1947年5月,国民政府重新划定热河省区域,大致恢复以前的行政区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开展冀热察战役,不仅有力地策应了东北野战军作战,也为热河解放打下了基础。1948年11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冀热察辽军区部队解放热河省省会承德市,热河全境第二次解放。

    《纪略·政治军事编》用106个专题,记叙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历史。透过这些专题,可以深刻领略伟大的解放战争精神实质,更加激励我们立足新时代,继承发扬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光荣传统,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带领千千万万“小推车”投身新时代伟大征程,用最实在的发展成果回报人民,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

    《纪略》一书记叙道,中国共产党解放热河后保留了热河省。1948年12月26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重建热河省委,改由东北局领导。1949年1月10日,热河省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保留了热河省,省会为承德市,下辖2个市,16个县、4个旗。1955年7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撤销热河省,将原热河省承德市划归河北省直辖市。建立承德专员公署,领导承德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平泉县,青龙县、兴隆县、隆化县。”此后,在1955年12月15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热河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做出了《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撤销热河省建制的决议》,对顺利进行划省交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1949年1月至1955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热河省行政区划存在了7年。这7年,热河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改革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笔者以1949年为例,从《纪略》中撷取如下内容:

    1949年1月10日,热河省人民政府成立,所面临的国内形势是恢复和发展经济、解放全中国、迎接新中国成立。根据热河省实际,2月,在旧历元旦(春节)团拜会上,省主席李运昌提出了以生产为主,发展农业及手工业及工矿业,推进新区土改,建设新收复城市的方针。并提出“三年有吃有穿,五年丰衣足食”的口号。从《纪略》中看,这一年,热河省组织派出1280名干部分赴滦平、承德等县领导新区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省政府拨米(款),重建承德市,修补头道牌楼至武烈河的旱河坝,修整武烈河上的两处迎水坝,填平国民党石觉部队开挖的“封锁壕”,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恢复电灯、自来水,新建公厕;打通通达北京、天津、张家口、赤峰、锦州的公路,开通邮政及客运线路;成立东北银行热河省分行和赤峰市支行、昭盟支行,平泉县、北票县支行及各县办事处、营业所。在酒仙庙成立“东北银行热河省分行干部培训班”;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残歇业的义泰兴等4家锅厂,在党和政府的贷款帮助下,相继复工,并通过改善工人待遇,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91个工作日,就生产各印铁锅14269口,销售到省内各县,有效解决了各地群众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缺锅问题;3月1日,根据林木资源缺乏和热河省的地理条件,省政府发出通知,开展植树造林运动,要求本年度必须保证每人植活2至3棵树;为加强全省鼠疫防控,1949年6月,中国医大四分校改建为热河医学院,组建了有4903人的防疫队,分赴热北地区4县3旗重点疫区,发动群众,开展以捕鼠为中心的防疫运动,到1951年后,鼠疫再也没有发生。

    1949年9月末,新粮上市。为避免投机商中间盘剥,省内18个市、县贸易公司、商店及457个合作社,以农民需用的布匹、食盐及现款,直接与农民大量换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既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销路,又省下农民人工以从事副业生产;为改变往年秋季农产品贱工业品贵 “谷贱伤农”现象发生,在收购中,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粮食价格较上年提高三分之一弱,增加农民收入约30%;为使国家能确实掌握到一定品种和数量的粮食,以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满足热河省经济文化建设需要,按照东北人民政府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10月26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发出《通令》,从《纪略》可以看出,全省的征购任务是:莜麦500万斤、黑豆1000万斤、玉米300万斤、籽棉300万斤,并根据本省供给需要和加工能力指定了谷子征购量;1949年10月4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贷给缺乏牲畜户车马的通知》:“为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民缺乏畜力的困难和给予明年农业增产以帮助,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决定由第四野战军送来的车马,分配贷给我省大车840辆,牲口2520头。”规定车马只能贷给缺乏牲口的贫雇农。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从1949年1月开始,中共热河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在推进新区土改、组织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支援解放战争等方面做出了艰苦卓绝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

    《纪略》还对1955年12月前,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全省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发展生产,组织生产自救;在工业发展上,成立铁工厂、兴办寿王坟铜矿、建立热河省缫丝厂、热河钒钛联合工厂被列为苏联援建项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杜绝烟毒、控制鼠疫,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以及教育、科技、文化、文物、文艺、体育及废除娼妓、禁烟肃毒、收容和安置乞丐等社会移风易俗进展情况给予记录,充分体现了《纪略》的综合性。

    笔者早年参加工作曾在县档案馆工作7年,对档案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察往知来”之重要深有体会。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承德市档案馆在档案编研工作上一定会集中智慧力量,创新工作思维,谋划编研选题,活化档案资源,不断推出新成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