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西湖摩崖题刻最多的人

 黄之中 2022-11-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谁是西湖群山上题刻最多的人?

是方豪。

方豪(1482年—1530),字思道,浙江开化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26岁中进士,后到各地任职。正德十三年(1518)升授刑部湖广司主事,奉钦依差江南。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要南巡江南,37岁的他力谏阻止武宗南巡,被跪阙下五日,并杖五十,后被罢官。人生遭此劫难,身心两伤,心灰意冷,这时的方豪,颇有遁入空门之意。

正德十五年(1520)年初,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来到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正月初五这一天,方豪来到北山崇寿寺,在寺僧文镛的陪同下游玩了宝石山。这天,雪后初晴,湖山银装素裹。他俩走到川正洞时,向断桥一带的西湖望去,湖上白雪皑皑,像雪白的毡毯。方豪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呢?他认为用“雪氍毹(音 qu shu)”最为恰当。他俩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从石阶登上了一个平台,台上可望见松林,一阵风过,方豪见此台可看松听风,便向方丈提出可否建个“看松台”,方丈一口应允。方豪说:建台之资,由他捐助。方丈听罢,定要方豪留宿,提议两人“今夜谈平生,明早看日出”。

翌日早起,霞光布满天际,方豪思潮涌起:这里是屯聚霞光之地,普天下的霞光似乎都是从这里散发出去的!于是挥笔书下“屯霞”和“雪氍毺”两处题名的刻石。

正月初六,方豪从宝石山来到灵隐寺,与他一起到灵隐的有按察使副使于鏊、张淮、佥事刘大谟。他们先游玉泉清涟寺,后到灵隐寺。中午,寺里的德明方丈以小酌接饮他们。下午,一行人又到龙泓洞等处山洞游玩。方豪留下“龙泓洞”“通天洞”“玉乳洞”等题刻。近晚时,其他几位都回去了,唯独方豪受方丈之邀宿于寺内。

第二天是初七,初七在古代是“人日”。庶吉士江晖(杭州人)和进士陈直听说方豪在杭州,立刻载酒来访,他们一起在飞来洞午酌后,再游天竺。在“下天竺”的“三生石”上,方豪留下“江晖、陈直载酒来访方豪于飞来洞,此日三人又同游'三生石’”的题刻。

正月初九,方豪在检察御史刘栾、张鳌山、主持王舜渔的陪同下一起游览了万松书院。方豪是万松书院初创时的学生,此次是旧地重游。方豪留下了“正月初九刘栾、张鳌山、王舜渔与方豪等四人同游九华山留月崖诸景”的题刻。还留下“望湖石”、“石匣泉”、“幔石”、“石倚”等题刻。

方豪从初五到初九,在杭州已走访了“崇寿、清连、灵隐、天竺”诸寺,了解了一些佛寺的情况。正月初十,方豪来到净慈寺,受到主持聚德的热情接待,邀他宿在寺里,可不计时日。他在僧寮望见那南屏、九曜起伏的群山,如同在万峰深处,于是题诗一首,“万峰雨歇青鞋湿,石磴风高白帽斜。几向西湖寻佛国,宁知下榻借僧家。林藏慧日天应近,竹覆慈云物自华。莫怪卜居孙处士,故园吾亦忘烟霞”(《宿万松深处》)。方丈看了诗后,更得知方豪的心思。方丈对方豪说,本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南宋时,“慧日峰”三字早已刻石,但南屏山至今仍无“南屏”之名,贫僧恭请与大人结缘,请书“南屏”墨宝留山寺。方豪并无推辞,书下“南屏”二字。

翌日,正月十一日,杭州知府张芹宴请方豪于南屏山慧日峰下,方豪将此次宴请也刻在慧日峰上。

是年闰八月廿日,方豪又来到杭州,再次到万松书院,并游览了凤凰山的圣果寺,在那里他题了“石门”、“访石门”和“正德庚辰闰八月廿日,方豪、郑善夫来访石门”、“十日外方豪又来五日乃去”的刻石。

过了两年,嘉靖元年(1522),世宗即位,方豪被召回京,复任刑部主事,赐金、加俸一级。

嘉靖二年(1523)正月,方豪再次来到杭州,这次来杭心境不再郁闷了。正月初九日,方豪与王荩、胡镇同游湖西的烟霞三洞,他们从石屋洞游到烟霞洞,烟霞洞上方半山腰洞口,有一大石,如手掌下垂,筋节明晰,指爪葱倩,故称佛手岩。游后,他题下“王荩、胡镇、方豪同游……佛手岩”和“嘉靖二年正月九日亹庵王荩、棠陵方豪、拙峰胡镇,自石屋来游”的刻石及“癸未正月九日象鼻峰”的题刻。一日题名三处。

我的杭高校友、西湖文化研究会的邵群先生,对西湖山上的摩崖石刻作了长期的研究,近二十年里,拓遍了西湖山上的摩崖石刻,并将《凤凰山摩崖萃编》和“至微堂”同仁关于南高峰、宝石山有关方豪的题刻也赐予我,使我对西湖山上有关方豪的摩崖刻石有了更深的了解。正如邵群先生所言,方豪是“明代西湖摩崖题刻最多的人。”

方豪在西湖山上的题刻历经风雨沧桑,已有五百年了。时至今日,我们尚能在西湖的山水间看到方豪的题刻,有的已漫漶不清,有的已彻底消失了——如南屏山上的“南屏”刻石。

2007年春,净慈寺的延光法师邀请我参加新建殿宇的奠基仪式。11月23日新建殿宇正式动工。我在殿宇现场看到西侧山坡上刻有“南屏”二字,为方思道所书(见头图照片)。我见状就去问时任方丈的妙高法师。法师告诉我,当初搞设计时,这里是没有见到山石的,后基建人员在清理场地时发现有山石裸露出来,并见到“南屏”二字。现在已没有办法了,地面要平整,山石要削平。我想这是没有办法的了,于是将“南屏”“方思道”拍了照片。就这样,已有五百年历史的“南屏”刻石的“生命”就终止了!前些年,现任的净慈寺戒清方丈问我:当初为什么不将“南屏”“方思道”拓下来呢?我语塞无言。

图片

2022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浙江有新闻媒体邀请我到宝石山上接受新年第一缕阳光的采访,从初阳台一直讲到保俶塔,在保俶塔偏西北有块山石上,刻有“屯霞”二字,“屯霞”刻石,原来在这里“活着”。

文章来源:杭+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