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年周总理得知任辅臣遗孀尚在,嘱咐童小鹏:给她终生高干待遇

 风声之家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引言

1987年1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联合签名的一封贺信送到任栋梁手中。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

值此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70周年前夕,谨向您表示共产主义的敬意和衷心祝贺这一重大意义的节日。

他知道,苏联之所以给他寄来这封信,是因为父亲的任辅臣的缘故。任辅臣是谁,他有什么特殊经历呢?

今天,笔者便带大家走进任辅臣的一生和传奇故事。

01 任辅臣秘密参加布尔什维克党

1891年,一位名叫张渑武的泥塑匠人在辽宁铁岭县功夫市场和小商贩任有德结识,两位东北大汉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两位豪爽的东北汉子在一家小酒馆喝了几杯,心暖耳热之际,他们还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定下了娃娃亲。

事后,双方虽然觉得有些冒失。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已经无法更改。也是因为这层关系,两家人来往去亲密。

时间一晃10年过去,张渑武的女儿张含光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说媒提亲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张渑武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给女儿定下的娃娃亲,便找到任有德,商议双方婚事。于是,任有德来到奉天警员教练所。

在这里,任有德找到正在学习的儿子。他的儿子,便是本文的主人公任辅臣。

1884年4月,任辅臣出生于辽宁铁岭县镇西堡乡河夹心村的普通家庭中,字佐卿。儿时,由于家庭贫困,家人无力支持他读书。

任辅臣跟随在外地教书的舅父念了五年私塾,随着家境逐渐好转,他有了读书的机会,来到铁岭县城银冈书院学习。

1898年,帝俄在铁岭开始修筑东清铁路支线(哈尔滨经铁岭至大连线),招收雇员,任辅臣应召做录事,在工作中学会俄语。

1901年,任辅臣抱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报考了奉天警员教练所。因此,任有德会来这里找儿子。

起初,任辅臣并不同意家里给他安排的这桩婚事。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之下,他决定和这个姑娘接触一段时间看看。

就这样,任辅臣来到张家。张泥匠见自己未来的女婿英气逼人,不由得喜出望外。他高兴地拉着任辅臣的手,一口一个女婿。

起初,任辅臣听着有些别扭。但见到张含光的那一刻,这种别扭消失了。四目相对之下,电光火石之间,张含光和任辅臣一见钟情了。

之后,两人频繁开始约会,互诉衷肠,他们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找到了知音。双方父母也非常欣慰,开始着手两人的婚事。

1902年,任辅臣正式从警校毕业,年仅18岁。毕业后,他被分配在铁岭县城警察署当了一名警官。

第二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敦促下结为夫妇。婚后的一段时间,两人如胶似漆,令人艳羡。任辅臣几乎不愿值班,每天往回家跑,有事没事都要回家看看娇妻。

而张含光在丈夫的鼓励之下,报名参加了平民劝学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任辅臣没想到的是,她还成为铁岭城带头入学、破除保守习俗的少数几名女性。

婚后,两人爱情的结晶相继来到人间,长女为任玉珊、儿子为任栋梁、小女儿为任玲玲。

任辅臣的家人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任辅臣因会俄语,被俄军强行拉去当通事,即现在的翻译。在此期间,他在与俄国军官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了社会民主工党。

当时,许多俄国军官都是团体的成员。后来,他又结识了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军官,他也因此接触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07年,任辅臣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一个名叫的瓦夏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的介绍下,辞去新民警察署副警事长的职务,只身前往哈尔滨。

在好友的介绍下,他在哈尔并东清铁路(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部主办的俄国军官学堂任汉语教官。

次年,任辅臣秘密参加了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的工党哈尔滨工人团”,参加了革命活动。

他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饥似渴学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活动。1908年,他秘密地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

02 任辅臣和华工的前往苏俄

彼时,哈尔滨被沙俄控制,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下活动变得异常艰难。当时任辅臣和护路军和军官学堂大青年交往密切,他时常和这些地下俄共党员以及工人开会开到毕业。

1909年,东清路帝俄当局抓捕了几名布尔什维克党员。很快,他们便发现了任辅臣的秘密活动。

由于他和哈尔滨中国当局的上层人物有联系,当局不能直接抓捕他,便在暗中花钱收买了一名中国土匪刺杀任辅臣。

这个土匪趁着任辅臣洗澡之际,在他浴室门口开了一枪。任辅臣在胸部中弹,右手被射穿的情况下,依旧临危不惧,左手开枪回击,土匪吓得落荒而逃。

沙俄政府见行动失败并不甘心,又企图趁他住院养伤的时候加以迫害。在危急关头下,俄共地下党展开了多方营救,军官学堂具有正义感的中国教官也尽全力帮忙。

在这些人的掩护下,任辅臣的妻子连夜赶制了一件白大褂,她戴着口罩,伪装成护士。次日,他们趁着护士吃饭的时机混进医院,并在铁路工人的掩护下连夜去齐齐哈尔。

到了齐齐哈尔不久,任辅臣在原警卫员教练所老同学的推荐下担任黑龙江省警察总署任巡逻队长,其主要任务是带领巡逻队员,巡查黑龙江沿岸及外蒙边界。

当时,沙皇政府趁着军阀混战之际,无所顾忌的蚕食中国边境。在此背景下,党组织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掩护被沙俄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政治犯,潜渡黑龙江越境避难。

1912年,沙俄当局发现一个布尔什维克的重要流放犯,越过黑龙江被任辅臣掩护起来,因而向当时黑龙江省都督宋小濂发出最后通牒。

限48小时内,让中国行政当局交出并引渡任辅臣,不然就要朝着黑龙江南岸的中国一方开炮。

无奈之下,宋小濂当即秘密把任辅臣逮捕入狱。由于查不出他藏匿人犯的确实证据,加上宋小濂平时对任辅臣的器重。

在妻子张含光与同学、同事的多方营救下,宋小濂明着对任辅臣只是表面上下通缉令,暗中却把他秘密送出了齐齐哈尔。

后在绥芬河的东宁县任水上警察局局长。他在任职期间,除了继续转运、掩护布尔什维克政治流放犯外,还经常过河到俄国一方去开会,传递重要文件,受到组织的高度信任。

1913年,任辅臣离开东宁县回哈尔滨。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担任税务局局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参加了协约国,按协约国的协定,中国应派华工到各协约国去当劳工。

一时间,一大批华工流入欧洲,仅去沙皇俄国的华工多达10万多人。在这里的煤矿、采石场、伐木场都曾留下华工的血汗。

沙俄的华工虽多,但时常会传来赴俄华工惨遭迫害的消息。在舆论的的发酵下,社会强烈要求抵制俄国人来华招工。、

北洋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将驻俄公使拟定的《募工章程》发给招工地方政府,要求其参照执行。

《募工章程》提出向华工集中的地区派通商事务员,负责监管华工事务和通商,而这个人必须品行端正,通晓本国以及所驻国文字,关于商务上亦有其资格。

当时的任辅臣刚过30岁,风华正茂,为人正直,有在中东铁路工作的经验,还通晓俄语、日语、英语、法语,是再为合适不过的人选。

可现实是,1914年末哈尔滨由富亚公司招收了2000多名华工前往俄国劳动。受布尔什维克党的指示,任辅臣作为外交署官员前往俄国。

他和这些华工们在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省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一起砍伐木材,一同开矿。一年之后,张含光也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俄国。

华工们在俄国每日从事繁重的劳动,却不得故时有发生。任辅臣为改变华工的悲惨境况而积极奔走,和俄国有关当局力争改善华工们的生活、生产条件。

也是因此,任辅臣收到的华工们的高度信任和爱戴。随着他在华工中的威信日益提高,开始在华工中建立革命组织。

此外,他还在华工中宣传革命道理,把革命传单译成中文,散发到华丁中去,提高华工们的思想觉悟。

03 十月革命胜利,任辅臣组建中国团

1916年,由于俄国矿场主、伐木场主无故扣发华工们的工钱,任辅臣暗中组织了罢工活动。场主发觉罢工和任辅臣有关,便告发到彼尔姆省反动当局。

当地警察局以“组织暴乱”的罪名,把他软禁起来,但警方并没有查出更多的证据,加上党组织的营救和彼尔姆省一些较有地位的华侨保释,他的软禁很快被解除了。

任辅臣在组织这次罢工后,华工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当然,罢工更加激励了华工们的斗争意志,也为今后到来的革命风暴奠定了基础。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同志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时,华工们奔走相告,一片欢腾。

任辅臣也激动万分,盼望已久的革命风暴终于到来了。在任辅臣的组织和倡议下,矿区的1500多名华工参加了红军,组建了“中国团”,他担任团长。

中国团的成立,得到了苏维埃政府的重视,不仅将其编入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阻击师,还给他们配备了一名政委。

中国团正式成立后,这些华工们在接受了短期的训练后便换上军装,开赴前线作战。

1917年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东战区的形势尤为险恶,高尔察克白匪军在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活动更为猖獗。

为了捍卫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中国团首次与白匪交战,这是在阿拉巴耶夫斯克附近一个白匪占据的村镇上展开的。

中国团趁夜出袭,攻其不备,一举全歼了该地的白匪军。中国团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后来接着又打了几个胜仗。

尽管如此,东部战场总的形势仍然十分险恶,白匪军的气焰嚣张,步步紧逼,战线逐渐西移。

从1918年春季开始,中国团转战在都拉河、卡马河地带。中国团在团长任辅臣的指挥下,在阿拉塔伊河附近打败了人数占优势的敌人,并且把敌人击退在上都拉。

对中国团的旺盛士气和卓越的战绩,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这样报道:

“中国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的部队……中国团之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

任辅臣很重视从思想上武装战士,部队在后方休整期间,他白天给战士们讲革命道理,晚上组织干部学习共产主义理论,他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了部队。

1918年10月,中国团对高尔察克白匪发动了迅猛的进攻。某天拂晓,中国团战士冲进被白匪占据的拉亚镇。

接着,步兵也紧随其后。尽管敌人的装备和人数都比中国团还多。可战士们还是奋勇杀敌,成功打死打伤数百人,俘虏300多人。

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中央鉴于他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将中国团更名为“红鹰团”,并在库什瓦城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

授旗仪式后,战士们士气大增,任辅臣又率部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带转战。之后,他们又接连打了几场硬仗。

在此期间,一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铁路桥梁落到白匪手里,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红军司令部给中国团下令,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桥梁夺回来。

中国团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指定地点。当部队逼进桥梁时,发现敌人在桥的另一端架设两挺重机枪,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封锁了桥面,使战士抬不起头来。

骑白马者为任辅臣

他们每向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极大的代价。两次进攻都未成功,战士伤亡很大。在这紧急关头,任辅臣命令第二营长桑来朝重新组织火力,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桑来朝营长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复仇,他一马当先,率领部分战士冲过桥去,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机枪手肉搏起来。

敌人的机枪哑了,大批战士冲过桥去,歼灭了守桥的敌人,夺回了桥梁。桑营长由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这次,中国红鹰团再次成功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并受到嘉奖。

04 任辅臣壮烈牺牲,儿女们怎样了

11月下旬,任辅臣担任战场临时总指挥,在维亚与白匪战斗。11月29日,任辅臣指挥战士们与敌人鏖战一天。

部队战士们到了晚上,在军用列车上休息。趁着夜色,附近一位对中国团充满仇恨的富农,连夜跑去和白匪泄露情报,并引导他们从中国团从未预料的地方包抄。

白匪帮趁黑夜突袭维亚,包围了列车,用机枪对列车进行扫射。在任辅臣的指挥下,战士们奋起反击。

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由于红鹰团被动守敌,战士们伤亡惨重。只有绝少数人成功突围之外,大部分都牺牲了。

任辅臣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一直英勇战斗,直到用光最后一颗子弹。在车厢的通过台上,敌人用刺刀将任辅臣刺死,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任辅臣牺牲时,年仅34岁。1918年12月28日《公社社员报》转载了苏维埃政府为任辅臣的牺牲发出的俄文讣告,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

任辅臣牺牲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在莫斯科召见了他的夫人张含光及他们的两个女儿和儿子。

列宁同志在谈到任辅臣英勇作战时,称他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赞他是一个卓越的指挥员,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此外,苏维埃政府还将任辅臣的遗孀和三个孩子接到莫斯科居住,政府还给予他们一家特殊照顾。

张含光和孩子们在莫斯科生活将近一年之后,正式向苏维埃政府提出了回国申请。列宁收到申请后表示:“等东部战事稍微平静后,就安排你们回国。”

张含光和孩子们回国后在紧张的政治环境下,隐姓埋名,在老家铁岭过着更加艰辛的生活,从来没有张扬过自己受到列宁接见和丈夫的荣誉。

列宁接见的任辅臣家人的油画

1958年春,周总理和弟弟周恩寿一家人吃饭。席间,保姆潘娘也在其中。潘娘的上一个主人正好是张含光。

她和周总理介绍了张含光的情况后,他才得知任辅臣的遗孀如今健在。周总理激动不已,深情地说:

“任辅臣在苏联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时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功绩是我们的光荣。”

于是,周总理派时任国务院办公室主任童小鹏与任辅臣家人取得联系,并让他们将任辅臣参加十月革命的事迹写成材料送给他。

此外,周总理还让童小鹏慰问他们一家人,问他们有什么请求,还提出:要给占寒光终生奉养高干待遇。

周总理

此时已经是老人的张含光得知周总理还惦记着他们,含着眼泪说:

“感谢总理的关心,我们如今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我很高兴,生活很好,我的子女都在为人民政府工作,我没有任何需求,祖国解放了,我对一切都满意了。”

1974年,张含光病重。中央统战部得知这一消息,特地派人看望她。组织提出:要给她高干待遇,终身奉养,尽全力给她治病。

1975年5月11日,张含光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91岁。

张含光病逝后,组织鉴于她传奇的一生和特殊的革命经历,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8年,任辅臣牺牲70周年之际,张含光之子任栋梁一家人应苏联友好协会和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前往苏联。

1988年,任栋梁(前排左三)和家人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7月20日,他们一行人前往维亚车站祭任辅臣和其余3000多名中国团官兵的墓。站在镶嵌着巨大五星苏联国际主义战士纪念碑前。任栋梁落泪道:“父亲,我们已经分开70多年了。儿子没有违背您的遗愿,我把7个孩子都养育成人,让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

此外,他还遵照的母亲张含光临终前的遗愿,将母亲骨灰的一半和父亲的骨灰安葬在一起,还带回那里一半的泥土带回辽宁省铁岭市烈士陵园。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近代史、党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