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1——6

 松柏林光139 2022-11-09 发布于山东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1——6



在我国钓鱼技术中,许多地方特色的钓法还没来不及总结,就被悬坠钓法取代了。可是为传统正名不应该是对现代钓技的攻击和否定,反之亦然。如打窝,竞技钓鱼不准手撒诱饵,就是对传统的排斥。其实,悬坠钓法从第一竿开始就是坚持不断地打窝,是把内容和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诱不停则钓不停

    在江浙一带,打窝就地取材,不外乎麦麸、米、菜籽饼、米糠、豆饼等。可是宁波不同,用酒酿做添加剂,把麦麸和米糠揉合起来,搓成一个个小汤圆似的丸子,一会儿一个投向钓点,频率高,声音小,对别人也没有影响。遗憾的是,这个颇有地方色彩的钓法刚在钓赛中亮相就因成绩突出遭到嫉妒,并引起争议,最终被打入另类。比赛是以参赛者接受相应规定为前提的,他的限制被通过了就是规则,谁也不能违反,你不承认它就不能参加比赛。

    现代钓鱼,包括国际流行的钓鱼方法有的已不用诱饵了,如飞蝇钓法、拟饵钓法、路亚钓法等等。然而,一些国际性钓鱼组织举办的比赛依然尊重传统,允许打窝,但在次数、用量、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干扰上作了限制,世界钓鱼锦标赛就是这样。在国内,呼吁钓赛打窝的声音从来没有停过,但习惯于组织池钓竞技的人总是把不准打窝看成是现代钓鱼的一个标志。其实,传统和现代都承认这样一点———诱不停则钓不停。

    钓鲤鱼时我们会发现两种现象:一种是窝下得不多,鱼来得少,钓一尾两尾就没有了,于是续窝、补窝,钓到完补到完。另一种是诱饵下了很多,鱼也在窝里,但只吃诱饵不咬钩,守一天都不咬一口。前一种情况当然是诱不停,有诱饵才能把鱼留住。成功的要诀是诱饵不断,量控制在不让鱼吃饱又不让鱼离开,并做到前鱼未绝后鱼已到。后一种是把诱不停变成一次诱,毕其功于一役,忽视了天气对鱼的影响。这就不能不佩服宁波的小汤圆打窝法了,钩前投,钓中投,持续不断,时间和诱饵的量是计算好的,把鱼引来但不让它吃饱。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苏州,不过不是小汤圆,是菜籽饼。1999年7月,笔者在蠡口等地钓鱼,除了钓鲫鱼在数量超过当地钓手,论钓鳊鱼总是技输一着,原因是他们不断地投菜籽饼,持续打窝,两个饵团下去,15~20分钟里连钓3尾鳊鱼就又打窝了,一天扔下20千克诱饵,能钓20~30千克鱼。或许这样诱鱼成本太高,但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诱不停是因,钓不停是果。根据这个道理,悬坠钓法采用诱钓合一的商品饵并进一步把鱼从水底诱到中层和上层来钓,由此而出现了针对鲫鱼的速钓技术,现在又扩大到钓混合鱼。无疑,这是到目前为止诱不停,钓不停的最高境界了。我们接受悬坠钓法不能只停留在钓组结构上,还要探索它是如何为诱不停创造条件的。

   1.上下两钩,一钩诱一钩钓。不管是宁波式还是苏州式,诱不停都是诱饵与钓饵分离,最好的结果是钓饵落在分散而沉底的诱饵区里。这样,鱼搜索诱饵就发现了钓饵,所以诱饵粗糙,钓饵是精制的。虽然我们可以从鱼星的出现来判断鱼进窝了没有,一般不担心诱饵被鱼吃光,但不能不为钓饵的软化、破裂和浮子不能反应的小鱼啃饵而担心,需要经常提起钩来看一看。悬坠钓组一上一下两枚鱼钩,提竿都是一枚鱼钩中鱼,另一枚鱼钩是空的。空钩的出现是因为提竿时钓饵炸裂了,这样一枚钩上的饵散了,沉底了,成了诱饵。另外,悬坠钓组多模棱两可的假信号,提竿无鱼,两颗饵都炸裂的比例很高。如此重复的结果是水底残饵越积越多,至少有一半钓饵变为了诱饵。

    2.钓饵溶散性和附钩性的统一。传统钓鱼注意到了钓饵的可塑性,柔软度,但有诱饵在就不要求钓饵起诱鱼作用了,即使在下沉中有些溶散,也没有总结出它在诱鱼上的积极意义。诚然,关注诱饵轻重,选用质地较轻的诱饵以漂浮形式诱集白鱼的效果显著,但诱饵不是沉到水底就是漂在水面上,把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广阔天地”忘记了。苏州式诱鱼算是注意到了,可是只对鳊鱼和白鲦起作用,钓鲫鱼还是靠沉在水底的菜籽饼。悬坠钓法是垂直区间的立体诱鱼,钓饵入水就开始溶散,但又不能完全溶解,必须保持一定重量才能维持钓组的二力平衡,所以它结合了一定程度的附钩性。这样,溶散一部分钓饵,钩上还保持一部分,才有边诱边钓,从水面到水底什么鱼都能钓的可能。这就是竞技钓鱼的贡献。

3.诱饵的两面性,制约与反制约。传统钓鱼先诱后钓。它有两个缺点,一是诱饵与钓饵形状不同,当鱼独好微粒和碎屑状诱饵时,钓饵大了,鱼会拒绝;二是诱饵与钓饵的味觉差异会造成一部分鱼独钟诱饵,钓饵形同虚设。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这就是诱饵对钓饵的制约。这种情况在鲤鱼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钓鱼运用得较好的方法是,酒泡米打窝,小钩、细线、米饭粒或蛆做钓饵。诱饵与钓饵的形状、颜色、重量一致,鱼不能区别就中钩了。悬坠钓法的困惑是,残饵多了招的小鱼就多,鲤鱼抢不到钓饵却因为钓饵的味感刺激又不愿意离去,于是窝里鱼星不绝,却钓不上鲤鱼。这是另一种制约。所以,钓鱼比赛中出于无奈的竞技钓手只能用钓鲫技术来对付混合鱼了。

    尽管诱不停则钓不停是一个通用法则,然而传统钓鱼不能破解的难题,悬坠钓法也未能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现代钓鱼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该从池钓技术中解放出来,而不应该被诱饵和钓饵所制约。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2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从底坠到悬坠

    一般来说,以夹铅形式出现的底坠是不能移动的,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能产生鱼讯。在这一结构中,我们对鱼漂浮力的关注是牵引水线,使之成上下直线以达到及时反应鱼讯的目的。至于它是否正确反应了鱼讯,常规做法是对鱼漂露出水面和沉入水下的部分进行调整。如上海的三粒浮子定乾坤就是水面上躺一粒,水下沉一粒,中间一粒临界浮子半在水面,半在水下。鱼咬钩轻,张口小,把浮子往上移,水面上浮一粒变成两粒,原来沉在水下的浮子调整为临界状态。只要这粒临界浮子躺平了,或者隐入水中就是鱼讯,用它钓鲫鱼是很管用的。北方用高粱杆和芦苇做立漂,鱼讯弱,把立漂往下移,钓平水,看不见漂顶就是鱼讯。除了调整鱼漂之外,我们还会对铅坠重量、脑线长度作相应调整。

    流水对钓组的影响是鱼漂移位,水线弯曲。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增加铅坠重量。但铅重了小鱼拖不动,于是又有了通心坠。钓线在坠孔中滑动,鱼咬钩无须牵动铅坠而直即作用于鱼漂,所以不管立漂、星漂,通心坠反应的鱼讯都是黑漂。这对习惯于三粒浮子和立漂钓平水的钓手来说,没有了抬漂鱼讯,要判断是什么鱼咬钩就困难了。另外,鱼漂移位,水线走斜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到鱼漂没顶了,浮子被流水压沉,虽可以通过向上游方向牵引钓线来固定鱼漂,或干脆用竿尖反应代替鱼漂也是办法,但一般钓手是不会采用的。

    然而,底坠的局限并没有影响我们接受它,因为它在钓一口吞和摄食快捷的大鱼时没有虚假,重坠而有黑漂是大鱼咬钩的典型动作。

    按时下通行的说法,底坠的缺点是迟钝,理由是坠钩平底,坠重了小鱼拖不动,但换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脑线呢?坠和钩之间的脑线是长是短,是直是曲同样关系着钓组的灵敏与迟钝。鱼的咬钩怎么牵动铅坠?前提是拉直脑线,没有脑线的直,铅坠就不可能移位。如果脑线长了又被淤泥粘住了,鱼咬钩不能拉直它,坠再轻也没有用。关于这一点,南方钓手的解决办法是用坠钩一体的朝天钩。钓线与尾坠连接,脑线没有了,鱼作用于钩鱼漂就有反应。可是,朝天钩也有缺点,一是钩落在淤泥厚的水底容易被虚泥掩盖,不利鱼发现钓饵;二是鱼触钩浮标就有动作,不表示钩被鱼完全吸入,多空竿;三是“死钩”,非上下提引钓线不能产生动态,而坠钩分离会因水流、水压的变化而有钓饵的动荡。

    底坠之憾是由钓组结构引起的。

    悬坠是在我们对底坠的苦苦思索而无有良策时出现的。它在竞技规则的纵容下突破底坠局限,以新颖结构和新的操作方式在钓小鱼上赢得了喝彩,同时也被钓大鱼者所诟病。然而抛开观念的更新和守旧不谈,就结构而言,只要悬坠能解决底坠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接受它。

    1.坠钩由触底的平面关系变为上下垂直关系,钩与水底的接触程度是可调的,其间浮标起了关键作用。底坠钓组的鱼漂只对水线产生作用,不调节脑线的曲直,因此也不改变钩与水底的接触。如果是淤泥水底,坠把软泥砸一个坑,即使钓饵没有陷入软泥也会因摩擦力大而使将小信号得不到表现。悬坠的两饵是在浮标平衡坠重的基础上慢慢下沉的,饵重受浮标牵引,使它摆脱了饵陷虚泥的困境。

2.两子线伸直(打浮,钓离底)或其中一根伸直(调高钓底)改变了脑线的态势,鱼以很小的力吸饵,甚至只是靠近钓饵浮标就有了反应。于是有质疑,假信号太多了。底坠的两种基本信号———黑漂和抬漂都有很高的中鱼率,同样信号在悬坠是虚多实少,真假难辨。怎么办?把浮标一点一点往上移,调低钓高,用延长水线的办法使两子线弯曲水底,效果就与底坠相同了。不要拘泥于悬坠的表征,它还有上下运动的隐蔽面。

    3.底坠的操作程序是先诱后钓,但没辙的是鱼来了,只吃诱饵,不食钓饵,与此配合就有了引钩钓法,逗一逗鱼就抢钩了。用饵的动态刺激鱼咬钩,应该说悬坠比底坠做得更好。长子线带了两饵从水面到水底的过程就是动态,因此,浮标翻身就有鱼讯;两饵将及水底而有鱼截口就成了悬坠的基本钓法。底坠动态是操作技术,悬坠是结构使然。

    4.在同时解决钓远和迎风抛钩问题上,底坠和悬坠是一样的,都是靠坠重突破风的阻力。但前者因鱼漂自重不足,如星漂就经常被打回头,以至抛钩达不到预期的钓点。另外,侧风造成风线弯曲,沉底的鱼钩会跟着移位。悬坠用大浮标平衡重坠,浮标自重大,将风线拉直;重坠把水线拉直,抛钩时钩、坠、标成直线就抛得远了,再加风线压得深(从浮标座到钓目的距离一般不会小于20厘米),既提高了抗风能力又有益于抵御上层流水。

    从底坠到悬坠,我们接受的不只是钓法。由钓组结构的比较去认识它,而不是把坠、浮标等元素孤立起来,是不是也是一种方法呢?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3


靠“鱼不咬钩,逗一逗”取得冠军。然而,这一本来应该很好总结的经验却被接踵而来的速钓风暴刮得不见了踪影。在钓赛加大钓混合鱼分量之后,逗鱼又重新受到了重视。

                逗鱼长短录

    逗鱼也称引钩钓法、提引钓法,规范一点的说法是钓动态,即在鱼不咬钩的时候,牵一下钓线,提一下钩,饵动起来,鱼就咬钩了。一位老钓手回忆说,30年前太湖还没有围湖造田的时候,凡是吹西风或者西北风,太湖退水了,湖里的鱼成群结队往小河里游,不管哪一条河浜垂钩就有鱼,但有一点,就是钩不动鱼不咬,必须不断的把钩提起来,再沉下去,才能钓到鱼。这是流水逗鱼,主钓对象是肆意掠食小鱼小虾的翘嘴鱼白、达氏鱼白和蒙古红鱼白,钓饵用鲜虾和蚯蚓,钓组是单钩、底坠、星漂,也有用朝天钩的。操作程序是,打窝,用诱饵桶装混合了碎米的菜籽饼沉底,以免流水将诱饵冲散;垂钩(不宜抛钩)在流水快的地段时不必顾忌水流把钩带出饵区,待钩坠触底后可改变持竿角度,将风线移向上游一侧,但不能扯紧了;待流水把星漂冲出一段距离,风线扯直了就向上斜提钓竿,将沉入水中的星漂缓缓提出水面,然后再徐徐落下,不管有鱼无鱼都是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分析这个过程,钓竿侧提,是钩贴着水底移动;上提,钩离开水底。受钓饵动态刺激,不仅有翘嘴白抢钩,还能钓到鲤、鳊、黄颡和马鸡等。

    逗鱼的缺点是惊鱼。夏秋两季,天气闷热,在河浜尾部定居久了的鲤鱼会在索饵时吐出气泡,并使水底淤泥和腐殖质中的沼气释放出来,形成三、四大泡夹杂着密集小泡的鱼星,然而鱼聚窝而不肯咬钩。如果中午前后坚持饵区内逗鱼,可能枉费心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定居鲤养成了摄食沉底碎屑状饵料的习惯,诱饵越多、越集中,这种习惯就越明显。若钓饵不动,颜色与诱饵差不多,重量又比较轻的话,鱼会隔几分钟用吻轻轻推它一下,或因触碰钓线而见浮子微微一晃,但不管你有多大的耐心,反应在浮子上信号总是迷惑着你———提竿吧,火候没到;放弃吧,又不甘心。受此折磨而采取逗鱼就更错,饵不动,鱼还不会走,饵一动,鱼马上离开。二是不流动水体中的溶解氧低,鱼处于食欲不振的状态,即所谓张不开口。这种饵区内这里几个气泡,那里冒出几个鱼星,而且有大有小,看似有鱼的情况其实是假象,其中有一些确实是鱼,但不表示鱼在水底,更不是觅食时发出来的。它较多出现在养殖鲢鱼的水域,是各种水生物吐出的二氧化碳和鱼排出的体内废气混合在一起了,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在此情况下逗鱼当然不会有结果,但奇怪的是鱼频频受惊,穿梭中还能使浮子产生类似咬钩的反应。对后者,我们只能期待着气温降低,到下午4时之后鱼恢复大口摄食了,再用逗鱼来刺激它咬钩。对前者我们是不是就一筹莫展,不能逗了呢?其实,只要我们稍稍改变一下视线,就能发现饵区外10米处的鲤鱼迹象。进窝鲤鱼不咬钩是改变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放弃窝里钓窝外,在预见鱼星再度出现的位置逗鱼,就起作用了。另外,鲤鱼不咬钩并不是绝对的,尾重500克以内的鲤鱼仍然贪嘴,于是用细线、小钩、轻坠改善钓组,注意以不惊鱼为原则去逗鱼,还是能钓到它的。

    鲫鱼咬钩谨慎是多方面的,有时饵一动,鱼就退缩了,但也有饵不动鱼不咬;饵一动鱼就抢的时候,所以逗鱼是分对象和时间的,什么时候逗什么鱼?怎么逗?节奏怎么把握?在传统钓鱼是有一套操作方法的。经常被钓的水域,鱼因提竿而受到的惊扰比较多,逗鱼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钩提得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悬坠钓组用长子线,靠两饵沉底前形成的自然摆动诱鱼;底坠钓组用增加星漂数量来调整钩饵的下降速度,是垂直逗鱼。除了钓组本身具备的不同逗鱼机制外,两者因钓饵原因在操作上是不同的。

底坠钓组用虫饵、熟薯块或者面团,钓饵不容易溶化,使逗鱼有了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左右、上下、快慢都不受限制的,既可以连续逗,也可以隔5分钟、10分钟再逗一次,但必须有足够的诱饵做保证。悬坠钓组用松散的商品饵,虽可以用控制兑水量、多揉、加拉丝粉或者面粉等办法来提高钓饵的附钩,但不管怎么说,只能逗一次,逗第二次就勉强了,因为标尖升起来提示你钩上无饵了。逗鱼时用饵太费,重复操作太累,不能不说是悬坠钓法的缺点。然而“悬坠”采用的是似逗非逗,虚实结合的逗鱼方法。抛钩,两子线摆动是逗鱼;压水,两饵擦着水底摆动也是逗鱼,这两项是虚的,因为不是刻意逗鱼,是钓组本身具有的功能。再看实的,一旦抛钩后发现浮标没到位就有鱼讯,于是再抛钩就改成抛八成线,使两饵的下沉速度减缓,或抛足线而在浮标行将到位时迅速压水。浮标到位了,鱼轻触钩而不知是哪种原因的时候先不要逗鱼,可以先调整一下饵重,从搓大饵到搓小饵再由搓改拉有两层意义,一是钓组的灵敏性提高了,二是钓饵下降速度放慢,动态增强,这是虚中带实的一招。如果两饵到位了,窝里有鱼星而轻触钩有两种可能,一是鱼小,二是鱼疲。相应对策有中与逗鱼有关的是:配合小幅压水,拉饵或搓小饵钓上钩离底,这一招对大小鲫鱼都有效;改用稍硬一点的钓饵继续搓饵钓底,在鱼轻触钩而放弃饵的空隙中压水逗鱼,这一招主要是对付鲤鱼的。

    从传统到现代,因装备不同而有逗鱼技术的家长里短或许会引起一些争论,但因此而说谁贬低了谁是没有必要的.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4


让坠下沉水底有两个目的,一是定位钩饵,二是抗御流水。悬坠的缺点是流水快了,钩随水走,并将一部分钓饵带向下游。所以野钓多底坠,池钓用悬坠,然而不论哪一方都在思考:池钓用底坠,坠重和浮标怎样调整才合适;野钓用悬坠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做到既抵御流水,又维持钓得多的优势。

              走水的几种对策

    我们不会不看到这样一组景象:池钓用底坠钓组,钓的鱼都比较大,但如果同时有人用悬坠钓组,则频上鲫鱼;野钓用悬坠钓组,虽然钓的鱼多,但鱼小、品种单调,相比之下,持底坠钓组者提竿次数不多,上的鱼都是有模有样,质量颇高。底坠重质,悬坠多量,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有人不服气,要推倒这个结论,提议悬坠和底坠对决,可是无人响应。为什么?原因是传统向现代靠拢,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现代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也有未曾填平的代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底坠和悬坠互为影响。如对付走水在悬坠就有4种思考:

    1.两钩拖底,钓迟钝。把调低钓高称为钓迟钝,是因为相对于调目的低而又钓目超过调目意味着水线的长度超过了水深。由于主线受坠的下坠力与浮标的上浮力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处于绷直状态,因而水线的延长会导致铅坠与水底距离的缩短,于是有子线的弯曲乃至平底。反之,钓目越低,水线越短,短子线在浮标的牵引下被拉直了。因此将钓迟钝理解为两子线弯曲,钓灵敏是长子线弯曲,短子线基本绷直是可以认可的。然而流水的存在使钓目反映的线组实际起了变化。首先,流水改变了浮标与坠的直线关系,浮标的牵引力削弱了;其次,水流把主线冲成弯曲的弧线,由此引起的水线延长不再表示实际水深;再有,看似坠标同步移位,而实际是浮标拽着铅坠走,两子线都是斜的。面对流水,钓迟钝有如下三项措施:(1)根据流速选择相应的浮标,如原来是3号,改用5号或6号,坠重随之增大,以改善主线的弯曲度。(2)改调高钓低后仍不能止住浮标走水,可用延长子线的办法让两钩拖底。(3)在短子线上设铅重相当于1目或2目浮力的副坠,造成两钩拖底。

    2.大标换小标,钓跑铅。在钓组是3号浮标调4钓2,又采用管式铅皮座时,流水用2号或1号浮标。将浮标小一个号看成是坠重的增加,则原来的调4目就可能是调2目或者平水,再钓2目就是钓迟钝,两钩拖底了。为什么只有管式铅皮座才能这样做?为克服流水,又不至于给小鱼拖动铅坠带来困难,底坠钓组设计了一种通心坠,以主线在坠孔中通过,鱼衔钩而去不必牵动铅坠为特征,钓跑铅即由此而来。浮标的上浮力小了,平衡坠重的能力下降,铅坠肯定往下跑。这种使铅坠由较高位置向水底靠拢,就造成了子线的弯曲。然而,除了精确设定的浮标在规格上有一个号相当于2目的浮力变化,大多数浮标需要钓者在日积月累中仔细感受才能确定它的变化区间。对于缺少积累,或只有几支不成系列的浮标,在钓跑铅时不能如愿的钓手来说,吸纳了通心坠特点的管式铅皮座即使触底了,躺下了,迟钝得不能再迟钝了,仍可以从鱼牵动钓线中获得咬钩信号。悬坠而让坠触底,在竞技中是常用技巧之一,其用来钓那些钓放多次而咬钩谨慎的鱼是很管用的,移之流水则与底坠钓组的通心坠异曲同工。

3.瘦身长标,钓平水。水的流速是不均衡的,从水底到水面是底流大,面流小,有时候看似浮标跑得快,把水线拉斜了,其实是风吹的。另外一种情况是风朝这边吹,水往那边流。不管哪一种情况,首当其冲是浮标的标身。从横向看,标身粗壮,接触面大,浮标走得快;标身细瘦,接触面小,浮标走得慢。从纵向看,树大招风,标尖越粗,露出水面的部分越高,浮标走得越快,所以标尖细、钓目低,可以减少风力的影响。然而,水流变化还包括突然出现的紊流,即存在着时快时慢和忽上忽下的无规则走水。因此,标身细瘦还要结合标尖的延长才有上抗面流,下御紊流的积极作用。如原为池钓设计的“萝月”在将长身7目的空心标尖改成21厘米实心标尖,又改变标身材质和造型,成为短梭形后,在上海称为野浜而时有走水的溪流中被认可了。风对面流的影响主要在中午,午间风大,面流加快,应适时调整钓目,如早晨是调5钓3;9时之后改成钓2目;中午钓1目或者平水。有时候中午的鱼吃口变小,变轻,在瘦身长标尖浮标可以将剩余浮力减少到最小,此时调半目钓平水既可以减缓流水的影响,又能提高中鱼率。

    4.走水一段,钓障碍。浮标反映走水有许多是假的,夸张的,原因是风催标移,面流快而底流慢。这样说是基于一个现象:抛钩,浮标到位就顺风漂移,但走了80厘米,钓3目的标尖不是鱼咬钩而慢慢的变成了1目,于是标停住了。1分或2分钟之后标尖出现鱼讯,提竿中鱼了,但鱼的出水是在浮标上游离原钓点不远的地方。解释这一现象就是:水底有障碍物或凹坑,走水把钩带到这里后,子线被障碍物绊住或陷进了凹坑。所以钩不走而有标走,钓线斜了,鱼出水就离浮标远了。另一种情况是,浮标走了一段距离后被戳出水面的芦苇或其他东西挡住了,标一停钩也不走了,虽说水线有一点弯曲,但对鱼讯尤其是抬标的影响不大。这种利用水底和水面障碍物把钩留住的钓法适合于水深1.5米以下的浅水,在汛期更因浅滩被水淹没而大显身手,如选择芦苇附近做钓点常会有意外之获。走水钓障碍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走了不停,浮标移位不宜超过1米;二是避开半沉半浮的漂流物,不要在直岸和狭口选择钓位,最好选水湾口往里5~10米的位置.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5


竞技钓鱼看不懂,说这话的包括钓了几十年鱼的老人。说实话,我也看不懂。标尖没有动作,提竿中鱼了;标尖升起来了,提竿没鱼,下去了也是空竿。过去用立漂和鹅毛做的浮子虽也有急升快沉钓不着鱼的时候,但只是偶然,不会像浮标那样乱跳舞。

    标尖跳的什么舞

    坠钩沉底,鱼咬钩牵动铅坠在立漂和七星漂有三种反应:1.坠不离底而移位,鱼漂往下走。至于走直线还是走斜线,与水线绷直与否和流水的快慢有关,也同鱼种联系在一起。2.鱼衔着钩往上游,如果坠又比较轻的话,鱼漂上升。3.鱼饵的体积过大或者硬了,鱼摄入困难,会顶得饵滚来滚去;因天气原因,鱼不摄食钓饵而又频频推着它晃动不止;小鱼不断地用吻撞击钓饵,造成铅坠与水底若即若离或左右晃动,鱼漂上下蹭动。

    悬坠钓组接纳了这三种反应,并为外因激活和钓者赋于的钓灵和钓钝状态,形成了一些过去没有的动作:1.标尖加力加速的短促下扌屯,都出现在钓饵行将落底和落底后饵重减少,上饵离底的时候。2.标尖动作细微得看不出来,但从鱼的密度和咬钩规律可以判定鱼已将钩咬住了。3.标尖忽上忽下,动作频繁、幅度很大,但提竿都是空的。后两个动作看不懂是因为过去没有,前一个动作过去也没有,但都看得懂。不过细细一想,这三个新动作似曾相识,只是过去没有留意吧了。

    1.标尖下扌屯。在底坠钓组我们会有如下感觉:鱼多,个头又大,形成鱼张着嘴等着食物自天而降的时候,往往是坠离水底还有一段距离浮子就停止下沉了,但若浮子继续下沉,到离底只有一个脑线的长度时,鱼接口就是一个大黑漂。鱼在离底较高位置截口,浮子是该下沉的时候不下沉;鱼在离底两个身高的位置上抬头接饵,咬住了钩一个甩头,浮子会突然加速下沉;坠钩落底了,鱼俯身咬住钩再抬起头来,浮子缓慢上浮,继尔鱼衔钩而去,浮子下沉,鱼讯是一沉接一浮。以上动作在分开一定距离的七星漂是体现不出力度的,它只反应速度和幅度。换成直筒式立漂,因漂身的一部分露出水面,鱼作甩头动作时用的力被预留过分的上浮力所平衡,所以也反应不出力度。这就是七星漂和立漂不出现扌屯的原因。

    悬坠钓组是调二力平衡,钓二力失衡。在我们以下挫为鱼讯的时候,关注的是速度和幅度。但在饵重自然减少,导致一饵或两饵离底,标尖上升时出现的截口就是向下有力一扌屯。同样,抛钩后两饵以摆动的方式到达铅坠下方,还没有触底就被鱼截住,标尖也会出现下扌屯。钓饵离底是钓组在浮标的作用下恢复平衡,钓饵慢下沉给了鱼截饵的机会,也是浮标在起作用,所以下扌屯是钓组二力平衡赋于它的一种能力。

    2.鱼漂无动作。垂下钩去是要探一下深浅,可是提竿中鱼了;放下钓竿做别的事去了,回来鱼漂依旧,提竿居然勾住了鱼……底坠钓组上的“鱼漂无动作”是因为它反应不出来,无能为力。另外如脑线长了,饵大了,铅坠重了,风浪大了等等都会造成“无动作”。至于眼睛不能胜任,那就不是钓组和鱼的原因了。

    悬坠的“无”有钓组原因,也有器材原因。有的浮标调是调得不错,但本性呆滞,饵重减少了1/4,钓2目的标尖应该升起半目,可是它反应不出来;有时子线延伸了,曲曲弯弯的,要靠饵重才能勉强拉直,鱼咬钩只是把子线“校直”了一下而已,却不牵动铅坠,鱼讯被过滤了。还有技术上的原因,钓“一标深”时风线下垂水中过深、过多,钓2目变成钓1目,鱼咬钩抬标1目误认为是恢复常态,有动作被当成无动作;雾化改变了鱼的食相,原地咬钩,轻吸轻吐,动作似有似无,疑惑中再看一眼就没有了。

    鱼漂无动作,浮标也不例外,底坠的缺憾是不反应,悬坠是反应了,却为不同的原因将信号掩盖了,削弱了。悬坠的可调性比底坠强,只要器材、技术和相关措施到位,被掩盖的信号就会表现出来。所谓标尖无动作而凭数数或计秒提竿,其实是一种无奈,因为他只能用于超高密度的小鱼,对不想钓小鱼的人没有指导意义。

    3.标尖跳舞。底坠很少跳舞,即使钩坠离底改成钓浮了,鱼漂忽上忽下的频率和幅度都很有限。悬坠不管是两钩触底还是离底,一跳起来就是上蹿下跳,没完没了。如果招来的一群穿层杂鱼,那就没办法。笔者观摩过数十位大师的功夫,王永贵拿小杂鱼没辙,一见标尖跳舞就不再提竿了,理由是乱口鱼就这样子。有人用换钓饵、换线组来破解小鱼,抑制跳舞,但效果甚微。就是制标专家何蔚蓝也无法改变小鱼骚扰的本性,而总是告诉大家:制服乱鱼要综合考虑,反应在浮标上的问题未必就是浮标的缺憾,怎么能用一个确定的因素(指浮标)去度量不确定的鱼呢?


    悬坠之所以屡遭诟病,不能不说标尖跳舞是一个原因。不过,我们还是要刨根究底。悬坠以二力平衡为基础,不管鱼咬钩在浮标是向上反应还是向下运动,都存在着惯性。鱼实际扯动1目标尖,在惯性作用下就可能变成2目,如果前一个动作尚未消失,后一尾鱼又在惯性方向上再施一个力,标尖的动作幅度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尖跳舞是钓组二力平衡的必然表现。如果二力失衡,跳舞现象就会得到改善。底坠有摩擦力,还能对鱼的食相作一定规范,所以它不善跳舞。钩坠离底改成钓浮,是鱼漂浮力大于坠钩饵重力,跳舞也会受到抑制。

更新装备 拓展钓技6


放长线钓大鱼的版本很多,如江西的三尺车竿漂钩放线钓草鱼,上海的手竿橡皮筋纵放装置,浙江的余线箍在竿梢上等等,虽然办法老了一点,但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在抛竿出现之后,因鱼线轮更容易操纵,钓大鱼变得简单了。但用炸弹钩和串钩的杀伤力太大,许多收费钓场对它进行封杀。于是矶竿崛起,悬坠钓法有了新拓展。

手竿放长线钓法的技术变革

    2003年11月,全国钓具企业俱乐部联赛在上海举行,几位被看好的垂钓大师没有一个在钓大鱼上有所建树。手竿钓鱼光有遛大鱼的本领不行,如果局限了钓位,又不能放线,跑鱼就难以避免。由于规则许可传统钓法用放线装置,所以钓大鱼的风光都落在持手竿橡皮筋钓组的上海钓手头上。

    橡皮筋放线装置出现在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最早是由医院的医生利用输液树胶管制成的。它的原始状态是这样的:在钓线上端连接一根长80厘米左右的输液管,然后将橡皮筋后面约70厘米长度用绳扣或代替物固定在钓竿上不使其下垂,但不能扣得太紧,要让橡皮筋在绳扣中自由伸缩。橡皮筋留出的前段随钓线自然下垂,遇大鱼时既可以戗起钓竿,用这段橡皮筋缓解钓线受力,又能在鱼外窜拔出竿上的橡皮筋,利用其弹性实施控鱼和遛鱼。经过数十年改进,现在的橡皮筋换成了实心橡胶产品,其于钓竿的结合也改成了专门设计的8字式导线环。

    浙江钓手的放长线装置更简单。找一个纵切面为T形的药瓶用的小橡皮塞子或盐水瓶的瓶塞,在其顶部平面上挖一个比竿尖直径稍大一点的孔,使长度为齐竿线1~2倍的余线由孔中穿过,然后将余线一圈一圈的缠在竿尖上,再把瓶塞套进竿尖并箍住余线。它的作用是在一定拉力下,被箍住的余线会从瓶塞中徐徐泄出,缺点是孔径配合不当,鱼突然发力会把瓶塞拽掉,虽然鱼不会跑掉,但钓线搅成一团,以后的操作就比较麻烦。

    这两种放线装置都可以移植到悬坠钓组,但碍于竿梢太沉,一般是不会用它来放长线的。在无线可放的情况下,“悬坠”放长线都采用失手绳,可是钓竿脱手而出,鱼失去了控制,再长的失手绳也会面临与鱼拔河的危机。即使发力提竿把钩刺深刺实了,那么几番收放之后,钩尖的刺入角度变了,鱼嘴上的伤口撕大了,鱼还会跑掉。受橡皮筋启示,将失手绳改为松紧带之后情况才有了改善,但跟着出现了一个问题:在鱼窜绳放,鱼乏绳收的过程中,靠手感而不是钓竿得到的挣扎力度存在着很大误差。能够收回失手绳说明鱼不大,或者乏力了———这是错觉,错在失手绳的感觉主要是鱼体浮力和静拉力,并因拖弋钓竿而低估了动拉力。鱼窜线紧,只有钓线绷紧了才有动拉力的正确判断,在收回失手绳时钓线一般处于松弛状态,鱼的乏力是暂时的,一旦重新竖起钓竿,钓线绷紧了鱼又会疯狂起来。猝不及防间来不及松开失手绳,鱼就会拉断子线。失手绳的作用是消耗鱼的体力,有人以为有了失手绳就可以对付大鱼了,殊不知失去钓竿就失去了控鱼能力,失手绳保证的是竿而不是鱼。

    矶竿本是海钓用具。由于海鱼的挣扎力度和窜游距离比淡水鱼高出了许多倍,所以专门设计了重量轻、腰身挺直、竿梢纤细而富有弹性的矶竿。从外形看,矶竿是延长并作了瘦身处理的抛竿,但它又是增加了鱼轮卡座和导线环的手竿,手感和调性都符合悬坠钓法的要求。面对手竿屡屡跑鱼,失手绳不易控鱼的难题,有人尝试用矶竿配合悬坠钓法,中鱼后利用其腰身挺直,在控遛鱼中能结合鱼轮收放钓线取得了成功。于是,不管是湖泊水库,还是河川池塘,凡是有大鱼的水域,矶竿风行,成了更新装备,拓展钓技的最大亮点。

    抛钩提竿是手竿模式,控鱼遛鱼是抛竿样式,到目前为止许多人都是这样认识它的。“读者杯”仑山湖的比赛是如此,本刊不久前报道的常熟高志明钓起17.5千克的草鱼也是如此,在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教程时,我们对矶竿的认识是用自己习惯的操作方式去对待它。

   矶竿怎么操作?笔者有两点感受,一是钓线不能固定,抛钩时竿梢弯曲,钓线伸出导线环给操作带来麻烦,侧抛时风线与钓竿之间的角度小了,钓线会缠在导线环上;二是鱼线轮太沉,频繁扬竿受不了。改进办法是:1.设定鱼线轮泄力为3公斤,在风力不影响抛钩时先抬头检查一下竿尖,避免线竿缠绕,特别是摘鱼时竿放在地上,钓线松弛了再紧起来更要仔细检查。2.抛钩要尽量绷紧风线,不管是正面荡悠式抛钩还是侧扬式,都要避免持竿过低,因为竿一低竿梢和风线的夹角就小了。要使持竿的右(左)臂和捏坠的左(右)手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这样,即使是钓线松弛的荡悠式抛钩,竿线也不会缠绕。3.不要用抛竿上使用的鱼线轮做放线器,因为它太重了,可是专用于矶竿的小型放线器又性能欠佳,转速比和泄力值不够,经常卡死,拟用转速比大、出线快的小型旋压式鱼轮。4.遛鱼慎用逆止阀,甚至禁用,宜用旋紧和旋松机头的办法控制放线。

  为了钓大鱼,我们创造了橡皮塞放长线,但放得出,收不拢是个缺点;橡皮筋钓组增加了伸缩功能,虽有进步却耗时费力;有了鱼线轮,有了抛竿,投远和放长线都有了自由。更新装备,拓展钓技。在矶竿把悬坠钓法从池塘中解放出来之后,我们可以骄傲的与小鱼拜拜了,但在走向自然,挑战大鱼的时候,到底该怎么操作,尚等待着我们去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