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尾市原市长杨绪松因病逝世,曾见证和书写特区教育发展

 名师说 2022-11-09 发布于广东

据媒体报道,汕尾市原市长杨绪松2022年11月8日下午3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于深圳逝世,享年61岁。

报道指出,杨绪松于2015年底至2020年1月出任汕尾市市长,近6年任期间呕心沥血、勤政亲民,为汕尾的跨跃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汕尾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在他们心目中,杨绪松是一位永远难忘的人民好市长。

在担任汕尾市长前后,杨绪松职业生涯的更多时间是在深圳度过的。他在深圳市、区多个岗位工作过,给人留下勤勉、有才、智慧、亲民的印象。教育记者出身的他,对教育事业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不管是否在教育系统,他都深情关注、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深圳的教育史上,也留下了他高大而忙碌的身影。

出生于1962年2月的杨绪松是湖北荆州人。1983年,年仅21岁的他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毕业后,即进入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文字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4年后,杨绪松进入媒体行业,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教育报湖北记者站的优秀记者。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快乐的青年时光。

1991年,杨绪松南下来到深圳,依然干媒体工作。在7年多的时光里,历任《特区教育》杂志社副主任科员、中国教育报社深圳记者站副站长、《特区教育》杂志社总编辑等职务。一直到1998年,杨绪松调入深圳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从此走上仕途。

那时候,杨绪松已经是深圳有名的“笔杆子”。他不仅有很强的写作能力,接受新生事物非常快,而且还是个“拼命三郎”,通宵写稿的事没少做。

今天,我们还能查阅到他与同事们合写的一篇鸿篇巨著——《追求一流——深圳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纪实》。这篇1999年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数万字雄文,全面梳理了深圳在第二个十年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探索的历程与成果。据说,这篇文章不仅在深圳,就是在全国范围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据杨绪松的一些朋友介绍,在工作上不分昼夜的拼搏,一方面为杨绪松赢得了各方认可和各种荣誉,但可能也为其日后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2000年元月,杨绪松离开市教育局,到市委办公厅工作。在这个枢纽部门的历练,让他对城市的宏观运作有了更多观察与思考,很快,他就获提拔为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直至市委副秘书长。

2009年,深圳市坪山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杨绪松也迎来了仕途上的又一个大转折。他来到这片位于深圳东北角的“处女地”,成为新坪山的第一批开荒者,先后任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 时任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的杨绪松在接受深圳晚报专访

在主政坪山的5年时间里,他提出为坪山新区量身打造“五大新城”的战略,即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新兴产业名城、山水田园新城、文化创意新城、和谐幸福新城。

“来了,就是坪山人。”这也是杨绪松在坪山提出的一句流传较广的口号。有工作人员回忆道,他非常愿意往基层去,善于获取一线真实的情况,这可能与其的媒体经历不无关系。

2015年9月,已经在深圳工作了20多年的杨绪松跨市任职,出任汕尾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杨绪松主政汕尾其间,作为深圳输出的干部,发扬深圳拼搏精神,亲和勤政,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创文创卫成绩斐然,GDP增速全省名列前茅,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口碑甚佳。

2020年,杨绪松离任汕尾市长,重回深圳,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保留正厅级)。有网友在网上发文表示不舍,表示“对其在职为汕尾做的贡献,历历在目。近年看到汕尾经济突飞猛进,行政人员作风也大有改进,在政府和民间上做了很多改革、改善、贡献。汕尾人民会记住你的。”

杨绪松本人也对汕尾充满不舍。2020年1月19日,他在汕尾市2020年各界人士迎春会上致辞,以发自肺腑之言对汕尾的未来发展寄以期望与祝福——“六个年头,在汕尾发展的长河中,只是转眼一瞬,但对我来说,确是毕生难忘,血浓于水的深情。我知道,自己今后无论身居何处,都会永远热爱汕尾,心系汕尾,支持汕尾。我们一起走过,我们永远同行。”

据悉,那时杨绪松身体已经抱恙。但即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艰难旅程里,他依然带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工作。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杨绪松提出在深圳开展“慈善+金融+产业”创新试点。从媒体刊登的照片可以看出,彼时的杨绪松瘦了很多,也显老了许多。

天妒英才。11月8日,杨绪松与世长辞。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他那高大的身躯,充满活力和亲和力的笑容,仍印刻在他的亲友和同事心目中,他数十年勤勉工作取得的各方面成绩,也将得到记录与感念。

在教育方面,除了青壮年时期写就的各种优秀报道、重磅文件,在其他很多岗位上,杨绪松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深情,也是显而易见的。

早在200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深圳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杨绪松就是小组成员。

在当时的坪山新区工作期间,杨绪松要求新区教育事业要做到“四个最”,即教育经费投入生均要做到全市最高,全面提高新建学校标准,加快推进老学校改造项目,完善学校教育设施设备;对教师队伍要做到全市政策最优惠,确保教育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打造成全市教育科研活动最活跃的区之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打造成全市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区之一。“要补上历史欠账,别人走一步,我们就要跨两步。”

我们看到,2014年坪山新区成立后新建的第一所公立学校——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时,时任新区党工委书记的杨绪松还专程到校参加揭牌仪式。根据媒体报道,当时杨绪松还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召开坪山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专题研讨会,形成《坪山外国语学校合作办学方案》。

在汕尾工作期间,在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杨绪松也十分注重教育的优先发展。他说,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要先行。他曾多次调研华师附中汕尾学校、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以及职业教育等,还为汕尾创建本科高校多次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寻求知名高校的合作,与深汕合作区沟通,争取其作为引进高校的主阵地。

2018年10月,杨绪松带队到香港、澳门考察、洽谈港澳有关高校有意愿到汕尾创建本科大学的相关工作。

202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自称“老深圳”的杨绪松为这座城市献上祝福。他说,过去四十年来,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我为自己是'深圳人’而备感自豪!”

这位兢兢业业的深圳人最终没能创造战胜病魔的奇迹,但他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将感召更多的后来者!

资料来源:

南方都市报、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

入学咨询、教师求职、名师交流、了解教育动态,扫上方二维码进群,备注需求:求职群/粉丝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