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手法

 玄术之门 2022-11-09 发布于江西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有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之别。

行针的作用有二:

其一是为促使病人针下产生感应(得气);

其二是为了提高针刺治疗效果而进行调气,即是调和气血之意。

古代对行针手法就十分重视,《灵枢·官能》说:“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气血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审于调气,明于经隧。”

关于调气的手法,该篇也有载述,如“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

“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络所过,得而留之;寒入于中,推而行之”。“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乃出矣。”

以上引文就已提出了行针手法多种多样,有决通、把行、稀疏、深留、徐入、推下、留补、推扬、积从、推行、伸迎及摇大其穴之法。后世医家经过长期实践进行了补充修订,行针手法,归纳起来有进(推、插)、退(扬、提)、捻(拈)、捣(提插或提按)、搓、飞、弹、摇、盘、刮、雀啄(震颤)、留等法。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2.捻转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二、辅助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六种:

1.循法: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之方法。

操作要点:

①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路线。

②循按或拍叩,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第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周围进行循按或拍叩。

③反复操作几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为度。

2.弹法: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

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弹叩针柄: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甚至将针弹出。也可以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进行操作。

③弹叩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轻轻抵住针尾。

③用食指指甲或拇指指甲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可由针根部自下而上刮,也可由针尾部自上而下刮,使针身产生轻度震颤,刮动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频率要匀速。

④反复刮动数次。

4.摇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分为两种,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二是卧倒针身而摇。

(1)直立针身而摇操作要点:

①采用直刺进针刺入一定深度。

②手持针柄,如摇辘轳状呈划圈样摇动,或如摇橹状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摇动。

③反复摇动几次。

④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切忌摇动用力过猛、摇动幅度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造成弯针。

(2)卧倒针身而摇操作要点:

①采用斜刺或平刺进针刺入一定深度。

②手持针柄,如摇橹状进行左右摇动,反复摇动几次。

③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切忌摇动用力过猛、摇动幅度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造成弯针。

5.飞法:指针刺后不得气者,轻微捻搓几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操作要点:

①刺入一定深度,轻微捻搓针柄数次,然后快速张开两指,一捻一放。

②反复操作数次。捻放时要手指灵活,力度要均匀一致,忌用力过猛,否则易致滞针。

③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的腧穴施术。

6.震颤法: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实施提插捻转: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如手颤之状,使针身微微颤动。

六种行针辅助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