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4.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风声之家 2022-11-10 发布于江苏

二、“生于阳”、“生于阴”的病因分类法

《内经》着眼于人,从病变部位去认识和分类病因,进而把病因按其伤人部位的阴阳内外分为"生于阴"和"生于阳"两类∶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调经论》)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凤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灵枢·百病始生》)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二十七邪传》注谓∶“内伤五脏,即中内之部也;……风雨从头背而下,故为上部之气;清湿从尻脚而上,故为下部之气。”故“三部”实指内(中)、外(上、下)而言。由此可见,《内经》认识和分类病因,并不是直接针对病邪的来源或性质,而是按其作用于人体以后,引起的病变部位在阴(内,五脏)、在阳(外,体表)来划分。这种按病变部位认识和分类病因的方法直接导源了中医病因学上的“三因说”。

张仲景《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千般痰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同样是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病位来分类病因,并将其分为入脏腑的“内所因”、“外皮肤所中”,以及既非入脏腑,亦非外皮肤所中,而是伤人筋骨血肉和精血的“房室、金刃虫兽伤”三类。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则根据不同病因致病的部位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发展完善张仲景的“三因说”∶“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人,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创诿折、疟忤附着、畏压溺等,有悖常理,为不内外因。”

可见“三因说”是在《内经》“病生于阴”、“病生于阳”的基础上,把《素问·调经论》的“饮食居处、阴阳”(饮食、劳倦、房室)从“病生于阴”中划分出来,并增加跌仆金创、虫兽伤(虎狼毒虫、金创髅折、疟忤附着、畏压溺等)而称为“不内外因”。之所以称为“不内外因”,是因为这类病因伤人以后,既不如六淫外邪之由肌表皮肤内传人里,又不若七情过激之先伤五脏而后外及肢节肌表,而是直接伤人六腑或筋骨皮肉、气血精津。

这种将病因划分为“内所因”、“外所因”和“不内外因”的分类方法,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为后世所继承而成为中医病因学的基本学术理论。现代有些人没有按照《内经》分类病因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三因说”的实质,而是套用哲学上的内因、外因概念来看待这一学说,认为疾病和其他事物一样,其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原因不是内因就是外因,再分“不内外因”一类,既不合理,又不必要。持这种见解的人没有认识到∶哲学上的内因、外因是直接针对原因本身而言,而《内经》以至中医病因学所言的内因(内所因)和外因(外所因)则是从原因(病因)作用于人以后,所致生的疾病的病变部位而言。如果按照哲学上的内外因概念,则“三因说”的所有病因,包括内因(内所因)、外因(外所因)、不内外因,都是外来的致病因素,在哲学上只能称为外因,只有与邪气(外来致病因素)相对的人体正气,才是决定疾病发生与否的内因。这亦提示,学习和研究《内经》以至中医理论,不可简单套用后世的观点和概念,必须领会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其实质内涵。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6.经络学说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7.经络学说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8.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9.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10.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11.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12.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1.病机学说及其临床运用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2.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3.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