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不外出”笔记:山野之行的回忆与想象

 df7086 2022-11-10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居家不外出”的日子里,站到窗前的时候就很多。站到窗前看空荡荡的街市,看雾霾遮挡住的楼群,也偶尔可以在黄昏的时候透过倾斜的阳光看见不远的西山。之前在山中徒步的一些场景,就在这样对夕阳落山的遥望里重新浮现。

那一带的山势很特殊:山和山之间的连接天然地形成了一道空中的草原,更准确的说是窄长的大道,在基本上是一个海拔的高度上可以一望无际地一直走下去。这样基本平坦的大道,不是人工所为,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早在人类能修建平坦大道之前,就已经在半空中修出来昭示人间的。学得来学不来是人的事,甚至意识到、意识不到这种昭示也无关于它永恒的沉默。

所以它的奇特是绝对奇特,再找第二处意思一样的山估计很难,而平坦也是基本平坦,不是绝对平坦。基本平坦就是依旧有起伏,有坎坷,有茅草猎猎于风中,有山石这里那里成片成堆地无规则呈现。远远地从地面上仰望的话,人就很容易跃跃欲试,想尽快登上山顶,沿着那空中平坦的大道,从头走到尾,看看它究竟开始于什么地方、结束于哪里。

终于登顶以后,可以沿着山顶大道走了,才发现这样走起来固然不像是刚才登山那样一步一步每一步将自己的身体拔高的艰苦努力了,但也还是不像从山下仰望的时候那样如履平地一般地流畅。走在这条由一系列的山顶组成的大自然的空中大道上,上上下下的起伏之外还需要时时注意脚下的石头,注意人们在长期的行走中公认的那一条时隐时现的最好走的小路的走向。

肯定是有行走痕迹的这条小路最好走,但是那是对放羊的人,还过去打柴的人、翻山越岭去走亲戚的人来说的,对于观光者来说,始终行走在这条山顶大道上的制高点上,从而可以同时观看山的两侧风光,那才是最想走的路径。这样就要经常离开有痕迹的小路,踏入草丛中,登上石头去观察和寻找。

蹚着草走,脚面上有轻微的弹跳感,是蚂蚱跳上了脚面,低头仔细看,看见的却只有挂在草叶上的螳螂。脚步下惊走的地龙甩着尾巴快走快停,始终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警惕;脚步惊吓了一直在鸣叫的秋虫,它们戛然而止的叫声余韵在空气里回响,渐渐归隐于风声之中不久,随着你脚步的远去就重新在身后啾啾唧唧起来。

山顶上这样草丛中掩映着石头的植被状态里,树木几乎是没有的,仅有一点酸枣之类的灌木也都风吹得很矮小,因为干旱的原因,只有阴坡上才会稍微茁壮一些。而一旦走到灌木相对茁壮的地方也就预示着已经离开了山顶大道的制高点,需要调整自己行走的方向了。

走在山顶大道的制高点上,俯瞰一下左边的山谷、俯瞰一下右边的山谷,山谷里的村庄河流蜿蜒着的曲线和群山的山顶形成的起伏有着惊人的一致。层峦叠嶂既在天上,也在地上。

再向前看看一时望不到头的这山顶大道的远方,望着似乎永远在远方的云,云与云之间的颜色差异和有颜色差异的云互相搭接在一起的曼妙,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不知疲倦地走下去。那远远的云,在山顶上你才会离它们最近。离它们多么近也走不到云里去,却一直愿意一直走下去,再接近一些,再接近一些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很像是坐在一列高高在上的列车的全景天窗前,只需要这样不怎么费力地走下去就可以一直收获前面源源不断地到来的风景。这些风景在你眼前毫无遮挡,全景全息,以不尽的天空为背景的山川河流和草木山石的气息通透都包围着你、穿透着你,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会融化……

现在知道,所有当时在山野之中感觉很平常的一切,都是极其珍贵的。当时觉着一定存在更好的前景,所以一直在向前探寻,探寻绵延不断的山野之中一定会有的对于未来更好的存在的向往。现在居家不外出的状态里逐渐明白,最好的就是那在山野中一步步行走着本身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不存在一个更好的所在了。这不完全决定于他自身的努力与否,努力得够不够,还有一个大环境的决定性要素在决定着一切。

人是历史中的人,人的时间是整个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段,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被扔在哪一段就是哪一段,被扔在哪个时空之中就是哪个时空了。你周围的是谁,你厕身其间的这个社会当时正是一个什么状态,你都无从选择。倘使历史给过你自由地徜徉在山野里的机会,那就作为记忆好好回味,将那些也许当时不是很在意,觉着还会有很多机会再次体会、再再次体会的一切,慢慢咀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