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郭化若给党中央写信,请求复出工作,毛主席得知后:同意

 兰州家长 2022-11-1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图丨郭化若

前言

1973年,郭化若复出工作,经毛主席批准后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就在郭化若复出工作后不久,毛主席交给了他一项特殊的任务。郭化若在看过这个任务内容后,罕见失态,口中一直在说着:“毛主席还信任着我,没有将我给忘记……”

毛主席对郭化若:红军还是需要你的

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官学校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其中由蒋介石担任校长,廖仲恺担任党代表。

黄埔军校第一期于1924年6月16日开学,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了大批党团员到军校学习。一时间,报考黄埔军校,争取当一名合格的革命军官,成为广大革命青年热烈向往的目标,郭化若也不例外!

郭化若在考进黄埔军校后,结识了一些共产党员,并有机会更多地阅读到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随着学习的加深,郭化若也愈发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领导劳苦大众闹翻身的政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1925年冬天,郭化若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共产党组织是秘密的,一般党员都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党的活动也是秘密进行的。

文章图片2

图丨蒋介石

不过随着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不久,蒋介石贴出布告,要求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组织必须公开,共产党员也必须公开自己的身份,而且不允许“跨党”。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化若毫不犹豫地退出了国民党,宣布自己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了这次严峻的考验。

然而不久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从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全国重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

在国共彻底分裂、革命失败的狂风暴雨中,每个革命组织和革命者都面临着考验。有些人选择了屈从,加入了反动派,而有些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决心继续跟着共产党搞革命,只是内心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

郭化若就是后一种人,他一直在等着党的指示。1927年7月20日左右,郭化若接到组织上的指示,便立即行动起来。在此后的日子里,由于南昌起义部队屡遭挫折的情况下,郭化若目睹了许多缺乏训练好的士兵和动摇不动的军官,纷纷逃亡。

文章图片3

图丨郭化若旧照

面对这样的场景,郭化若告诫自己:一定要坚定革命的信念,经受住革命失败的考验。

1927年11月,郭化若被组织上派到苏联去学习。在黄埔军校,郭化若学得就是炮兵科,来到苏联后还是学得炮兵,他对炮兵很感兴趣,每天都有所收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郭化若便返回了祖国,并向组织上申请希望直接投身于革命战争中去。

组织上考虑到郭化若在正规军事学院学习过,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便批准了他的请求,派他到江西参加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队伍。

郭化若来到红四军工作以后,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也被任命为红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从这时起,郭化若就在毛主席和朱老总身边工作,以参谋身份襄赞军机,时间长达一年零九个月之久。

郭化若随着和毛主席的相处,也愈发认识到毛主席的主张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毛主席的领导才能是卓越的,为此便紧紧地围绕在毛主席身边。

文章图片4

图丨蒋介石

1933年9月,蒋介石调动五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中央红军未能打破这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郭化若尽管遇到了种种难题,但他都没有屈服,反而是坚定革命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1935年10月,郭化若随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在回想起这段经历时,郭化若感慨道:

有人讲“长征全靠两条腿”。我的腿和脚也靠不了了,只能是“长征全靠一片心”。倘使当年在长征路上牺牲了,那真是“一生真伪有谁知”?

在长征结束后,郭化若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训练处处长。

在当时很困难的情况下,郭化若组织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在政治教材方面,编写了党的建设、政治工作、中国革命问题等教材。同时,改革训练方法,以操场练兵和野外演习为主,沙盘作业、课堂讲解为辅。郭化若所采取的种种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学员们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思想水平。

文章图片5

图丨郭化若

郭化若对于工作十分的负责,为了能够做好学校的工作,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到1937年春夏之交,郭化若终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组织上批准他到延安治病,并申请到中央党校学习。

毛主席在收到他的信后,便回信道:

你的工作要求与身体情形已经知道了。你在长期苏维埃战争中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忠诚与劳绩,我们都是完全承认、一致赞扬的。你的身体情形如此,除同意你下期来延安外,正在替你买药,不久当可买来寄你。你本学期工作应该在不损伤身体的原则下减少到适当的程度。

郭化若在收到毛主席这封信没多久,便又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许多药品。毛主席给他的这份电报,郭化若生前一直珍藏在自己身边。他为毛主席对他的关怀和厚爱深深感动。

郭化若在收到毛主席电报不久,又收到中央党校负责人张闻天的来信。此前,郭化若曾给张闻天写信,反映自己的身体不行,不适应在部队工作,想改行,要求进中央党校学习后重新分配工作。

文章图片6

图丨张闻天

张闻天来信中写道:“你的意见已经向毛主席汇报过了,同意你入校学习,但不同意你改行。毛主席说,红军还是需要你的。”

根据毛主席的电报和张闻天的来信,郭化若将手头工作交接完成后,便前往了延安。

1937年8月,郭化若抵达延安后,经常去看望毛主席。在延安,毛主席第一次见到郭化若时,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以后说:“化若同志,你瘦太多了,怎么搞的?”

郭化若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体重一直往下掉。”主席有些心疼地说:“累的,是累的,你们的工作很辛苦啊!”

文章图片7

图丨毛主席

两人见面后,交谈得很是开心,在分别时,毛主席向他叮嘱道:“你要好好养病,将身体养好。如果学习哲学有什么体会,也来找我谈谈。”

1937年9月,郭化若便开始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在之后的岁月中,毛主席很关心郭化若同志的情况,也多次找他谈话……

郭化若给毛主席写信

1965年10月,郭化若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前往合肥住进了安徽省军区第二干休所。

郭化若在干休所遇到了不少过去他的老部下,大家对他的情况也都了解,常常会上门拜访。有时候,一些老部下去看他,郭化若都谈笑风生,还自我开玩笑道:“现在我总算享受无官一身轻的乐趣!”

郭化若本身就没有什么官架子,在百姓面前也不摆谱,如今身处逆境的情况下,更是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

1966年郭化若来合肥的时候,原来给他配的一辆小车也带来了。可是,郭化若在住进所里后,便表示:“我现在已经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用不到专车了。”为此这辆车,便由所里统一管理。有事郭化若需要出门办点事情,宁可坐公共汽车,也不要求所里派车。

文章图片8

图丨郭化若

郭化若在生活上很是俭朴,对于衣食住行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和百姓们一样就好。郭化若在空闲下来后,喜欢读书,在他的卧室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他每天都会抽出五六个小时来读书,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

就这样,郭化若以平常心在合肥待了几年。直到1972年,郭化若给党中央写了封信,要求重新分配适当的工作。不久后,郭化若接到通知,让他先来北京治病,然后等分配工作。

郭化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于1973年5月11日抵达北京,被安排在总参谋部的招待所内。郭化若抵达北京的消息也被他的老战友们所知晓,为此纷纷前来看望他,大家都多年未见,又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为此一时间感慨颇多。

为了争取早日复出工作,郭化若便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郭化若简单汇报了下自己的情况,并希望能重新给自己分配适当的工作。

文章图片9

图丨郭化若(左)

就当郭化若在北京等待分配工作消息的时候,他也没有闲下来,反而是在北京城四处转转。他在得知即将开赛的第三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郭化若还给国家体委了一份报告,在这个报告中郭化若提出了许多有着指导意义的建议。

1973年冬,郭化若的工作安排终于有了结论。在经过毛主席的批阅后,最终郭化若被安排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担任副院长。

郭化若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后,他便下定决心在军事科研工作的领导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余生。郭化若向来非常严谨,他在到了军事科学院工作之后,常常对编写战史的研究人员说:

编写战史,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探索性的脑力劳动,是一件老老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必须具有不怕困难、不怕艰苦、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革命毅力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不能为了省事而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文章图片10

图丨郭化若

可以这么说,郭化若这种治学态度还是影响了一大批的研究人员。

就在郭化若复出工作后不久,毛主席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即:给《孙子今译》写一个“批判吸收性的序言”重新出版。

郭化若在看过这个任务内容后,罕见失态,口中一直在说着:“毛主席还信任我,没有将我给忘记……”

郭化若为何会如此激动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孙子今译》是由郭化若所写的,而他走上研究《孙子兵法》的道路,就是在毛主席的指引下才开始的。

1938年秋,有一次郭化若给毛主席送有关前线的电报时,毛主席边看电报边说:

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脑袋转不过弯,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招架,处处挨打,能不打败仗吗?

文章图片11

图丨毛主席

等毛主席看完电报后,郭化若准备离开时,毛主席突然说道:“郭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古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的军官,搬古兵法,他们懂,听得进去,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

就这样,郭化若便踏上了研究古兵法的道路。为了能够完成毛主席所布置的这个任务,郭化若翻阅了很多古代战例,并且对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很感兴趣,并为此写出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抗战的启示》一文。

郭化若的这篇文章在发表后,引起了不少国民党将领的共鸣。郭化若在阅读大量古代兵书后,深深感到,讲古兵法,首先得讲《孙子兵法》。中国历代军事家多以《孙子兵法》指导自己的军事活动,由此取得的辉煌战绩数不胜数。

从1938年8月起,郭化若就将自己学习研究古兵法的重点放在了《孙子兵法》上。在研究《孙子兵法》的过程中,郭化若也常常去请教毛主席,为此在毛主席的指导下,郭化若很快写出了四万余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

文章图片12

图丨郭化若(右)

郭化若的这篇文章在发布后,在八路军内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家产生了学习《孙子兵法》的兴趣。不过很多八路军将领表示,由于《孙子兵法》这本书是文言文,一般人不易看懂,能不能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在之后的岁月中,郭化若便一直将《孙子兵法》翻译成白话文当成自己的心愿。由于在战争年代,郭化若也身负重任,为此没有多少时间来研究翻译,直至在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才抽出时间来,潜心研究编写,最终于1957年出版了《今译新编孙子兵法》。

为此,当毛主席让郭化若重新给《孙子今译》写一个“批判吸收性的序言”时,他才会如此失态,但他的内心是激动和高兴的。

郭化若在接到这个特殊的任务后,便立即开始着手《孙子今译》和序言的修改工作。郭化若在经过查询各种资料,征求不少同志的意见,反复推敲改写序言和译文、注释,最终经过军委的审批后,成功重新出版。

文章图片13

图丨郭化若

1995年11月26日凌晨4时14分,郭化若因病逝世,终年9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