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刘沟村图书馆 2022-11-1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王尔德说: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知道。但我们民间的很多俗语,都是老祖宗智慧的流传。这些俗语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反映出了老祖宗对生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虽然这些俗语略显粗鄙,但也正是这样简单易懂的通俗之语,才使得俗语可以代代相传。

孔子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四十五岁正处于不惑之年与知天命之年的中间,所以是我们人生中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

人生的前四十多年都属于积累的阶段,就是所谓的“闭关”,只要积累得够多,他们之后的生活就越轻松,就像老虎一样,无论遇到什么都能表现得游刃有余。

正如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所说的那样,只要你想,无论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即使你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最差的结果也只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

这个“出山虎”其实就是关键,为何要这样讲?伟大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年轻时辛苦地打磨,积累各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最终的展示。

年纪大了,有什么好怕的,没有必要颓废,人生的精彩或许才刚刚开始。

古往今来,四十五岁后成大事的人比比皆是,姜太公八十年里贩夫走卒勉强度日,百里奚七十年里甘做奴隶乞食而生,晋文公晋文公重耳流浪19年苟且偷生, 62岁称帝,汉高祖刘邦47岁时才聚众起义;黄忠72岁时因为在定军山,一战斩杀夏侯渊而名声大震;“冢虎”司马懿70岁高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终成三国最大的赢家;齐白石57岁时才开始专注于绘画,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国画大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是什么使他们坚持,唯心不老壮志未泯而已,顺天安命焉能如此光芒万丈。跟随本心而致良知何须担心因为年老体衰而一事无成,只要此心不老便是青云常在,只要壮志不渝成就只争朝夕。

可以说,随着阅历的丰富,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看事情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可以看透事情的本质,所以他们很少会被迷惑,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他们在事业上表现得更加努力,处理事情时也十分谨慎。

在武侠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闭关修炼的高手觉得自己练到家了,便选择出山闯荡,入世拯救苍生。

这句俗语中的“出山虎”,指的就是那些通过磨练,获得了技能与经验并选择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特长的人。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人生苦短,只争朝夕,以其叹息岁月无情流逝,只要不堕青云之志,何惧剑老无芒,人老无刚?两鬓白发又何妨?君不见,愚公九十移高岗,几回《本草》险把命丧,东坡银发满雕弓,北固亭中射天狼。

我们必须承认,一般一个思维成熟的人,是体味了世事百态之后而知进退的人,他们享受生活,不被生活琐碎打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