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墨名家杨天佑《溪山云起图》:绿水青山,藏人间至味

 蓝鹰书院 2022-11-10 发布于北京
元代道人王哲曾在《减字木兰花》中如此赞道:

“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

  自古文人多喜吟咏山水,而在其中,“绿水青山”则被各路文豪争相称道。

一处清潭,一片青山,试问何人见到此景,能淡然掠过,心中不起波澜?

究其原因,人间万千的闲适,都可在这片青山中寻得。

走进杨天佑先生的《溪山云起图》,品自然之瑰丽,寻人间之兴味。

看见山上几排碧树,若心里有闲情逸致,胸中有笔墨书怀。游目骋怀,眼下便会尽是翠绿。

图中层层叠叠的山,由上至下,无一处不透露着欲滴的碧绿。

你若要问:“何处有如此惊奇的景色?”

便要答:“心情开阔时,处处皆是。”

这便是书画艺术的魅力,将存于人们向往中的景色搬至眼前,如梦如幻,引人入胜。

全图将青翠的色调贯彻到底,第一眼惊艳于这精致的巧思,越品越深陷于其中幽远、淡雅的气氛和情怀。

峡湾奇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层峦叠嶂,隐天蔽日”。

多想钻进画中,体验这巍峨景色带给人的震撼,聆听林中鸟叫,感受空气中淡淡的水汽。
深吸口气,仿佛就能吸进前夜的雨,吸进今朝的风。

溪山云起,起的是薄云,展现的却不止这层薄云。

在云雾之后,一重山,两重山,层层叠叠。

这一片云彩,究竟隐去了多少更加雄伟峻秀的青山,只能由览画人自己想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仿佛在画布之外,仍是如此美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真是好一个墨有尽而意无穷,好一个“青未了”。

一条石径,一户人家。一处好景若少了人烟,便失了生气。

能住在这样的山间,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山中生活,定是无比惬意。

妻子在水边捣衣,嘴上哼着小曲儿,还不忘与远处的渔船打声招呼。

小儿贪睡,顶着正午的阳光起身,而家中长子已然背着竹筐,去山中寻些珍馐,拾些木柴。

一家人各司其职,盼望着家中的父亲今日能丰收归来。

苏轼云“人间有味是清欢”。

心向往之,幸有佳作慰藉我们的心灵。

画作正中央,是一处山间石瀑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自古以来,水光山色,便是绝配。

水流汇入峡湾,山上山下,皆澄澈无比。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如果碧绿的山色给人以震撼惊艳之感,那融于山间的溪水便添了几分柔和,几分雅趣。

一条溪水,仿佛打湿了整片山峦,打湿了空中的云雾,站在画前,仿佛都能嗅到怡人的湿气,感知到扑面而来的清爽。

一群鸥鸟,尤为喜人。

寥寥几笔,便仿佛有鸟鸣之声萦绕耳边,画中的一切都好似活了过来。

不同于辛弃疾词中的“惊鹊”,溪山云起间,鸟儿姿态更为悠闲。

是啊,这让我们惊叹向往的群山,本就是它们的家园。

感受到鸥鸟的闲适,这景色便更显清新雅致。

以动衬静,实为妙笔。

人间有味,在自然四时之景中。

画中之兴味,静等您来俯身发掘。

学习此幅作品的创作技法,请扫下方二维码,杨老师手把手教会您!别犹豫,您也会画出如此雅致唯美的彩墨山水画!

或是复制下方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s://wkd./s/2QKfsC

画家简介:

杨天佑,重庆人,蓝鹰书院签约画家、金牌讲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民族建筑艺术委员会会员,师从当代著名画家徐湛,曾刚、施云翔等当代名家,同时兼学古人,师自然,尊道法。丹青墨彩中具有传统宋元山水古意,传统古韵中又具有新时代的时尚感,在现代与传统笔墨之间游刃有余,画作形成艳而不俗、大气恢弘的山水景象,常常博览群书,研读四书五经,古今画论,凝视感悟古人画作,努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意在追求山水入心、画心境、画修为。篆刻研学赵之谦、吴昌硕及齐白石等名家,颇得古人遗风,刀锋凛冽挺拔、韵味十足。曾参加全国书画大展,屡获丰绩,积极参与各种慈善事业以及国内外一系列学术邀请展,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承传润化为清逸笔调,以画示心,以画会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