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中国的奇女子,嫁给了美国将军

 CYC2008 2022-11-10 发布于湖北

播讲:郭炜 

节目编辑:张欣哲 程涵

小剧场配音:周湘宁 陈光 徐徐729

图片

艰辛的逃亡

       陈香梅出生在书香门第,她自己的人生不仅是个传奇,连她的长辈们也个个都是传奇。她的祖父陈庆云年少有才,三十出头就做了中国招商局局长。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是革命家廖仲恺的胞兄,民国时期,他出任过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早年,两位人中龙凤——廖凤舒与陈庆云结为了莫逆之交,两家指腹为婚。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母亲廖香词从小就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而且还曾到法国、意大利学习音乐和绘画,这在上个世纪初可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图片

陈香梅

       婚后,廖香词生下了六个女儿,陈香梅排行第二。如此幸福甜美的生活,要是人生之路一直这样走下去,或许陈香梅就是一位才貌双全的贵族小姐,平静地上学结婚、相夫教子。

       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生活。陈香梅一家从北京流亡到香港。当时陈香梅的父亲远在美国任职,母亲和六个女儿在香港寄人篱下,生活很艰难。四年后,母亲在香港病逝,当时,陈香梅16岁,大姐不到20岁,小妹才6岁,姐妹们相依为命。

图片

卢沟桥事变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军机群轰炸香港启德机场。此时的陈香梅姐妹六人正在比利时修女管理的圣保罗女书院读书,姐妹几个提心吊胆地生活了半年,香港没有亲人,国外的父亲又联系不上,最后,陈香梅决定和姐姐一起,带着妹妹们逃回内陆。

图片

香港启德机场

       1942年6月,陈香梅几经周折,托人弄到了离港通行证,六姐妹踏上了逃亡之旅。她们想了一切办法保护自己,比如在离开之前,陈香梅和大姐把母亲的珠宝遗物和一些细软缝在棉衣中,或是藏在挖有洞的书本里。也幸亏是她们考虑周全,在香港登船时,这些家当差点就被日本的海关人员搜身发现,姐妹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好不容易上了船,只见船舱内外全是人,她们只好拿着行李呆在甲板上,动都不敢动,因为稍有变动位置就会被人占去。她们轮流休息,在船上煎熬了三天三夜才到澳门。从澳门到广州湾的路途,姐妹们是随着逃亡的人流徒步前行的。

       这一路不仅要躲避日本人的搜查、还要躲开轰炸、穿越封锁线、绕过土匪出没的地区。走着走着,就会看到同行的人突然倒下,这些情景给姑娘们带来了多大的心理阴影,您也能想象出来吧?就这样,足足走了15天,她们才到达广州湾。也幸亏陈香梅做事谨慎,她先和桂林的学校进行了联络,决定在那里等待父亲的消息。

图片

广州湾

       在经历千辛万苦、跋涉了几千里后,姐妹们用了一个半月,终于到达了桂林。在桂林,陈香梅幸运地联系上了父亲,她也安排好姐妹,进入岭南大学就读。

图片
图片

结识陈纳德

      陈香梅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从岭南大学毕业时,因为才学出众,已经有一家杂志社和一家晚报想聘用她了。但可能是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陈香梅竟然决定要上前线,想为抗战出一份力。于是她成了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战地女记者,而她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陈纳德将军的人物专访。

       采访那天,当陈香梅走进标有“会议室”的大房间时,里面已经坐着十几位中外记者了,他们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汉。记者招待会的主要内容,是陈纳德介绍第14航空队抗战取得的战果,记者们也会不时地问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一次正式采访,陈香梅还真是有点紧张,她翻来覆去地想要提一个精彩些的问题,可是直到招待会结束,她还是没想出来。正当她沮丧地随着其他记者们准备离开时,却看见陈纳德正微笑着朝自己走来。

图片

陈纳德

       怎么老陈一下子就发现了小陈呢?这话说起来长了,原来陈香梅在美国做领事官的父亲与陈纳德是老朋友了,姐姐陈静宜如今也正在第14航空队做护士,父亲听说二女儿毕业成了战地女记者,担心她的安全,还特意托付老朋友陈纳德有机会照顾一下。陈纳德把这层关系一说,陈香梅立刻就放松下来了。她把老陈当成了自己的长辈,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陈纳德交谈起来,并愉快地接受了他一起喝茶的邀请。

       离开第14航空队司令部时,陈香梅真是特别高兴。您想,第一次的采访任务,这么顺利就完成了,而且采访对象还是父亲的老朋友。有了第一次,以后的采访就方便多了。

       频繁的接触使陈香梅对陈纳德的身世和业绩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他也愈发崇敬了。她把这个人的一切功绩都写了下来,希望以此能够鼓励大家战胜侵略者。于是,有关陈纳德和第14航空队的报道、专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昆明、重庆的报刊上。

       1944年8月,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攻陷湖南衡阳,这意味着湘桂铁路的终点——桂林已经处在日本军队的威胁之下,那时陈香梅和姐姐在昆明,而她们的4个妹妹还在桂林,陈香梅和姐姐非常着急。这时,陈纳德告诉她:

图片

           你父亲给我来了电报,请我寻找你的妹妹们。我已经派出一支特别搜索队前往贵州。希望这消息能使你感到高兴,安娜!

安娜,是陈香梅的英文名字。听到这个消息,陈香梅的心终于放松了一些。

       陈纳德派出的特别搜索队效率很高,圆满完成了这次使命,很快,陈香梅的4个妹妹坐着第14航空队的军车平安抵达昆明。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决定把她们接往美国。

       陈纳德的秘书很快就为陈香梅和她的4个妹妹办好了去美国的签证。当拿到机票时,陈香梅的几个妹妹都非常高兴,然而,陈香梅的心中却有了另一种难以言状的滋味。

图片
图片

爱情修成正果

       陈香梅拿到签证后非常犹豫,她去向陈纳德致谢并道别。善解人意的陈纳德看出了陈香梅的心思,他说:“如果你不想去美国,我可以请秘书取消你的签证。不过,你要仔细考虑一下。”

       19岁的陈香梅知道,她其实愿意留在中国。因为她喜爱记者的工作,她要以战地记者的方式记录下那些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战士们,同时让大家了解飞虎队为抗战做出的贡献。于是,陈香梅放弃了前往美国的机会,她继续留在了前线。

       然而,陈香梅之所以坚决要留下来,还有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她发现,她与陈纳德在一起总能无话不谈。他们能从历史聊到战争,从东方文化聊到西方文化。陈香梅的朋友很多,可是她唯独感觉和陈纳德在一起的时光是不一样的,她会觉得难得的踏实、有干劲、还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开心,那是一种想起他就要笑出来的开心。难道……陈香梅越想越害怕。

图片

飞虎队

       毕竟,眼前的这位将军,比她要年长三十多岁,那可算是她的父辈啊!最关键的是,他的妻子女儿还在美国,自己怎么能有这样的念想呢?

时间过得很快,1945年7月,陈纳德从美国军队中退役了。

      消息一传开,百姓们都依依不舍地前来与这位曾率领“飞虎队”英勇抗日的将军道别,在人群里,最后一个与陈纳德道别的是前来采访的陈香梅。两人紧紧地握手,久久没有松开。百感交集的陈香梅打破了沉默: 

“明天我会到机场为你送行的,将军!”

“安娜,我会回来的!”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陈纳德默默地和妻子办妥了离婚手续。由于战争,他们分居8年,再相聚时,已是曾经沧海,物是人非。然后,他再次回到了中国,首先抵达的是上海。当他刚走下飞机的舷梯,就有一群记者围上前来,而他在记者中再次看到了陈香梅。他们向彼此伸出了手,两双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了。

图片

       没错,陈纳德这么着急回来,就是向陈香梅求婚的。然而陈香梅却是心事重重,她又激动、又难过。年龄的差距、国界的分别……这些问题摆在一起,再开明的家人也没法同意啊!

       为了阻拦女儿嫁给一个比自己还大了一岁的男人,陈香梅的父亲甚至带女儿避开了陈纳德,跑到西湖边上谈心,希望女儿改变主意。但在几百公里外,陈纳德却在一天两通长途电话不停地鼓励心上人要坚持下去。

       最后,陈香梅还是去求助了外公外婆,让陈纳德陪老人玩桥牌,谈天说地,哄老人开心。另一边陈纳德也在恳求陈香梅的继母,双管齐下,才算让陈香梅家答应了婚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纳德离世

       1947年12月21日,在美国将军陈纳德的私人公寓,23岁的中国新娘披上了嫁衣,54岁的新郎身穿美国空军中将军服,他们打破了年龄与国界的壁垒,彼此许愿终生相守。然而上天留给这对爱人的共同时间只有十年,1958年,身患肺癌的陈纳德病重不起,7月27日,陈纳德去世。带着一双不满十岁的女儿,陈香梅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中。

图片

       为了生活,陈香梅来到华盛顿,她白天工作,晚上做兼职翻译,还要带孩子。直到1962年,她将自己与陈纳德的相识、恋爱与婚姻记录下来整理写成了畅销书《一千个春天》,这本书被《纽约时报》评为十大畅销书之一,陈香梅也再度回到了美国人的视线中。

图片

       凭借着畅销书作家与陈纳德将军遗孀的双重身份,陈香梅迅速打入美国的上流社会。此后她曾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也曾加入美国大银行,成为大银行里的第一位亚裔董事。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她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59年美国总统大选,陈香梅替共和党摇旗呐喊,虽然尼克松与洛克菲勒最终落败,但她在美国政界的首秀却相当成功。1967年,尼克松再度出马,任命陈香梅为“全国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

图片

尼克松

       尽管陈香梅在政坛人气很高,但是她一直坚持“参政不入阁”。1972年,陈香梅当选为美国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从肯尼迪到约翰逊、再到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直到克林顿,每位总统都有一份有职无薪的工作派给她,这绝对是一份难得的荣誉和信任了。

       1980年底,作为里根总统的亲善特使,陈香梅接受了邓小平的邀请,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北京,她与邓小平亲切握手的照片立刻成为中、美两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邓小平的坚毅、沉着、诙谐和机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里根

       1981年元旦,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款待美国代表团,特意安排陈香梅坐在美方的首席位置,参议员泰德·史蒂文斯坐在美方的次席位置。邓小平幽默地解释道:“美国有一百来个参议员,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除了作为中美特使,陈香梅还为两岸关系的解冻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1989年初,她在台湾组团赴大陆访问,在两岸之间积极沟通,促进了两岸交流。

图片

陈香梅与邓小平

        经历战火,大起大落,自食其力,为家为国。回顾往事,陈香梅曾说:在生命的旅途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所爱并被爱的。而她却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又被那个人深深地爱过,这就是幸福。

图片

编辑:赵安

素材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