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天道》(10)-灵魂归宿感, 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

 伯谆 2022-11-10 发布于湖南

灵魂归宿感, 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
怎么去理解灵魂归宿感呢?
从哲学上定义是:最终定下来,不再改变和折腾的地方。
有一部电影叫《海上钢琴师》,天才钢琴师1900最后与退役客轮一起沉没大海,他生于客轮,一辈子从没下过客轮,最后执着于死在客轮。
形式存在的客轮是1900灵魂归宿的着落点,也是他生命始终的艺术追求,和精神自由的载体,一开始陆地的尝试,使得灵魂颤颤栗栗,无力而缥缈,直至恐惧感陪衬为借口。
假使客轮以外,他无能把自己链接为众生一粒,如果是这样,他不再是天才而是一具行尸走肉,抽离了艺术魂魄,对于天才1900来说,是对灵魂的剥夺,更是一种生命的毁灭。
最终1900守护于灵魂归宿,完成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死亡。
而剧中罪恶滔天的王明阳,灵魂归宿感在哪?就是“净土”,给你的灵魂找一块净土,让你的精神站着。
其实有点难懂,它是进入“窄门”的觉悟,觉悟出现,净土就出现
所以审王明阳最难的,不单单是粉碎他引以为豪的生存哲学,更重要的是把他的哲学思辨引入觉悟。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芮小丹从客观事物开始,一针见血的指出王明阳引以为豪的生存哲学,是懦弱的弱势文化追求的破格获取,打开其第一道防线,开始真正对上话。
然后说出“净土”,王明阳内心的不屑和傲慢出现。
紧接着指出王明阳:你还没有读懂《圣经》,所以你没有权力评价《圣经》。此刻两人开始“讲理”,进入了一个思维的碰撞阶段。
在期间两人都指出基督教的矛盾,碰撞后芮小丹再引出“窄门”这个概念。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这个和佛教里的不昧因果如是涅槃等同。
从这个方面来说,王明阳确实没参透《圣经》的奥义。
开悟证果最后一句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直接让王明阳彻底认罪伏法。
此刻已经完成了丁元英说的:这个人需要一个句号,那块“净土”已然出现。
而这里就是王明阳的灵魂归宿。
与此不同的是,电影《海上钢琴师》的1900,其灵魂归宿感是存在于追求的艺术之中,在他的精神深处,客轮是载体,因为执着的存在不同,所以客轮作为实物的存在,也成就了他的命运坚守之地。
这是灵魂归宿感的分析。
而至于王明阳为何听完后认罪伏法。
其实王阳明也是人,他是个高智商的聪明人,研读《圣经》,有极高的哲学素养和思辨能力,也就思考过人类的终极问题。 
从人的角度分析,只要他是人,内心就会敬畏神的法则“道德律”,也有良善和慈悲的概念,这是人人都有的佛性体现,正如丁元英五台山论道说的 ,佛乃觉性,人人都有觉性,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而佛语也说:众生是执迷的佛,佛是悟了的众生,都说明了人有佛性。
当王明阳被芮小丹的“窄门”话题引入,到了:神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时,此刻拨云见日,再被接着说,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还没有证到事物本质,那到底是什么?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一出,把基督、道家、佛学的核心义理进行了融合。
此刻觉悟和良善,水干石现,王明阳就此伏法:自愧弗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