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分钟能完成的工作,不要花上一天时间去做”

 萧月说职场 2022-11-10 发布于辽宁

我有三天的时间需要完成一份报告。
第一天,我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找资料,看类似的报告范本。第二天,我仍然在网上找资料,看类似的报告范本,同时开始搜集数据,可是仍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动笔。第三天的上午,我开始试着提炼观点。第三天下午,我必须要把提纲列出来了。第三天晚上,灵感终于姗姗来迟,我工作到深夜,赶出了这份报告。
有多少人跟我的经历差不多?
如果这份报告的完成时间只有两天,我相信自己也能完成。无非是把前两天找资料的“拖延”时间压缩到一天而已。

削减工作时间,3分钟能做到的事情,不要花一天的时间去做。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会不断扩展,直到时间用完。
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的一个概念。由一位叫做诺斯古德·帕金森的英国历史学家在他写的一本畅销书《帕金森定律》提出。在开篇中,作者故作天真地写道:
据一般观察,工作的扩展是为了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将可支配的时间用完。
换言之,一位悠闲的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给她侄女写明信片、寄明信片。
她可以花1个小时找明信片,花1个小时找眼镜,花半个小时找地址,花1小时零15分钟写明信片,花20分钟决定要不要去下一条街的邮筒寄明信片时拿把雨伞。
这么说吧,一个工作繁忙的人3分钟所付出的努力,换一个人就有可能在一天的怀疑、焦虑和苦干之后整个垮掉。
时间越短,专注力和效率就越高。
想想看,要是把2小时的考试延长到4个小时,你一定能比2小时答的分数更高吗?

随着截止时间的临近,工作效率会像井喷一样爆发。

学生不希望因为没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点名。员工也不希望因为没按时完成工作被老板批评。
按时完成是一项美德,如果同时还能完成得很出色,那简直就是加分项了。
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前一天晚上忙通宵是常事。自由撰稿者被编辑催稿,往往也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能把稿子交上去。连我的小外甥赶寒假作业,都会拖到最后几天突击完成。
他们不知道应该早点开始做吗?恐怕心里都清楚的很,但是落到实际时却很难做到。不是觉得有什么准备工作不到最后一刻想不起来,就是没到交稿的最后一天没有灵感,要么就是不想让写作业毁去寒假这样闲适的假期。
只有到了最后一刻,那种“现在不开始做,就真的做不完了”的念头真正在大脑里引起共鸣时,人的激情被点燃了,大脑开始全速运转,工作效率也开始像井喷一样爆发。

利用这种心理,人为制造最后一分钟恐慌。

我上学的时候,学校会在每个周末留作业,周一上课的时候交给老师。
开始时,我都是周六周日玩两天,把作业留到周日晚上做。我会发现,无论我是跟爸妈去逛公园、跟亲友聚会,还是我们一家三口去乡下过周末,我心里总是惦记着没完成的作业。
那些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完成的作业,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我的胸口。无论是我在公园骑旋转木马,在亲戚家跟表姐一块谈钢琴做手工,还是在乡下摘苹果追着小鸡小鸭跑,我的脑海中总是时不时传来一个声音提醒我“你还有作业没做完”。
这不仅仅是扫兴二字可以形容得了的。我感觉我被作业追杀,走到哪里都逃不掉。
后来有一次,我决定周五晚上就把作业做完。当我牺牲了周五晚上固定看电影的时间,用了两个半小时完成了这周的作业时,我发现自己从里到外有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接下来的周六周日两天,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的,再也没有“作业没做完”这个念头出现了。
从那以后,我给自己设定了个新的交作业时间。我告诉自己,作业必须要在周五晚上写完,因为交作业的截止日期改成了周五半夜12点。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必须要在周五晚上12点之前写完作业。
我做到了。而且比以前偶尔用周六周日白天写作业的时间要短,效率要高。我不会写着写着就去吃雪糕,喝饮料,上网看看新闻,相反,我集中精力完成这个当晚就要完成的紧急任务,让我的效率更高。

写在最后。

“拖延是最致命的摧残形式。”帕金森这样形容拖延症。
为自己改一个合适的工作期限。任务完成后的时间,都是你创造出来的属于你的空间。
晚的工作期限不仅没有用,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苦恼。
试着制造最后一分钟恐慌吧!提高效率,赢得时间。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