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厌学,父母要过哪些心理关?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最近,我第一次尝试完全不接触孩子,单靠对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来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最终帮助休学近一年的孩子,历经艰难地走进教室,尝试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个过程中,见证了家长的无助、焦虑、自责、挫败,以及无数次想放弃的冲动,当然,也有数不尽的眼泪和叹息。

      这几年中接触了大量厌学的孩子,也持续性的在做家长们的沟通和支持工作,但并未深入细致地体会过厌学家长们细微的情绪和挣扎,整个过程的跟进,令我对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我想,这大约就是父母在过程中需要过的心理关。带着孩子闯关升级,最终度过厌学难关。

      尝试将它们整理出来,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孩子厌学,不全是家长的错

      孩子厌学,不全是你的错,只是孩子需要你支持、陪伴他度过这个难关。

       自责,是许多家长面对孩子厌学问题时最直接的情绪反应。

      只要孩子出现厌学,无论之前是宽松式教育,还是严厉的棍棒教育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在无尽的寒夜,深刻反思自己,拼命挖掘自己罪状的过程。

      宽松的反思自己太溺爱,太没有原则,才导致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不负责任,想上学就上,如此任性。

       严厉的反思自己要求太严格,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明明孩子已经不堪重负,家长孩子继续施压,才导致了孩子厌学的悲剧。

      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的问题,孩子厌学,父母是最大的责任人。

     每天列举自己都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说话太大声,陪伴孩子太少,没有听孩子心里的想法,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把成绩看得太重,给孩子报太多辅导班……

      甚至,某一天孩子跟自己说话,自己语气稍微重了一点,都会成为无限愧悔、足以用道德的皮鞭鞭打自己的理由。

      孩子厌学之后,我们开始用100分完美家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心理咨询室里心理医生与孩子的互动过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看大街上所有的父母都比自己做得好,无时无刻,自责异常。

      自责导致的直接影响便是补偿,以无限地退让来补偿,以没有原则,完全无条件地将就孩子来补偿。

      亲眼见到曾经孩子稍一反驳便拍桌子大吼的爸爸,在孩子厌学之后变得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曾经无比反对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因为怕孩子有压力,完全不敢管控手机;而一直都孩子成绩寄予厚望的家长们,标准更是直接降至“能去学校就好,不听课也没关系。”

      遗憾的是,一再地退让,无限的自责,无底线地退让和补偿,并没有实现孩子顺利回校的愿望,反而将“家”变成孩子的天堂,沉溺其中,哪还有学校什么事。

     自责-补偿-失望,如此循环往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面对不确定未来的焦虑

      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孩子厌学的冲击力,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个爸爸曾经告诉我:“我父亲过世的时候,都没有我面对孩子长期厌学时的无助和悲伤。”

       一个妈妈说:“我从来没想过我的孩子会厌学,她那么乖,那么懂事,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

      还有哽咽的话语:“只要孩子能去上学,我做什么改变都可以。”

     偏偏厌学这个赖皮鬼,彷佛乐此不疲一般,一周周过去,一月月过去,仍然没有要走的意思。

      焦虑,无限的焦虑,如海浪般袭来,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不知道如此的折磨何时才是尽头。

     渐渐生出怀疑:孩子能去上学吗?孩子不能去上学,将来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养不活自己怎么办?

      未知、不确定,以及没有时间节点的漫长等待,是焦虑成长的温床,失眠、无法专心工作、害怕回家……

      焦虑像个无形的野兽,能把人折磨疯。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有广告说:“七天之内保证孩子顺利回校上学。”“一个月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无论多少钱,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家长们掏起来都是义无反顾的。

       那不是为解决问题花的钱,是为缓解焦虑花的钱,让自己重新燃起希望,让焦虑水平能稍稍降低一些。

     更多时候,焦虑幻化成愤怒,直接倾泻在孩子身上:“你知不知道都是因为你,我们全家人的生活都毁了!”“别人都能上学,为什么就你不行?”

     之前好不容易慢慢修复的亲子关系,因为这一顿火,瞬间崩塌。冷静下来又继续自责,恶性循环。

不断经历挫败后的信心

      “你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孩子跨过厌学这一关吗?”

       “你相信孩子可以振作起来,继续上学吗?”

       这是我经常问家长的两个问题。很多厌学的孩子,几乎都处于“自暴自弃”的边缘,内心敏感,自我否定,没有多余的力量支撑自己,信心也消耗殆尽。他们急需要外界的,特别是家人的支持。

      但是家人有信心吗?对自己有信心吗?对你的孩子有信心吗?

       在孩子三次、五次答应去上学,却迟迟没有动静,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之后,还能有信心吗?

      在孩子好不容易踏进校园,眼前彷佛出现希望的曙光,却在上了一周一次,再次无法坚持,再次逃回家里,还能有信心吗?

      在面对孩子无数的丧气话,整天打游戏,日夜颠倒的作息,不出门,不社交,甚至不洗澡的颓废生活时,还能有信心吗?

       真的很难。

      每一年的开学季,我都一样内心忐忑,不知道哪个孩子能够顺利去上学,哪个孩子又会因为无法预知的状况而“上学失败”。父母失望的眼神,无力的叹息,孩子进一步低到胸前的头,都透露着无力和挫败。

      厌学问题处理起来难,并非技术难度有多高,而是这种不确定的挫败,不断地考验着咨询师和父母的韧性。

     是的,是韧性,是被打击,被挫败之后仍然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饱含信心的韧性,单纯靠耐心不够,几乎需要有一种信念支撑。

      而遇到失败就放弃,就改道,乃是人之常情,如何能够保持信心,坚定目标,着实不易。

      但是孩子,确实需要这样的信心。

不放弃,不能放弃

     我有一个跟进了大半年的孩子,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和社交恐惧。

      在去年9月的时候终于在休学了近一年之后顺利回到学校上初三,过程虽然波折,开始时也时常在放完周末假期之后,想方设法不回学校。

      好在,一个多月之后,他基本能够正常上学,并且主动提出要补习,希望能够考一间好一些的高中,父母当时脸上的欣慰和惊喜,看得我有些心酸。我们都期待着,这个孩子能够有正常的学校生活,一步步战胜自己的心理问题。

      没想到的是,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切。

      疫情让他在家里差不多待了半年,从开始的积极补习,到后面渐渐恢复玩游戏的日夜颠倒状态,社交也渐渐归于零,整个人几乎足不出户。

       疫情平稳,要重新开学的那一天,他好不容易逼迫自己,穿好衣服,背上书包,却再次被无边的恐惧笼罩。他不敢跟爸妈说自己不敢去上学,在情绪支配下,他整个都是懵的,跑进卫生间,喝了洁厕剂。

      分量并不大,他也很清楚:“我并不想自杀,只是想吓吓父母,让他们不要逼我上学。”

      送医、住院、洗胃,一番折腾下来,父母出乎意料地平静,孩子不用去学校,却没有意料中的解脱感。

      爸爸不住地叹气:“我没办法管他了,我也管不了他。”妈妈一直哭,不停地用纸巾擦已经红肿的眼睛,说不了话,一说话就掉眼泪。

      如何在面临如此打击之后继续保持信心?继续不放弃,真的不容易。

     只是,家长如果放弃了,孩子还能自己坚持吗?

陪伴孩子一起度过难关

      孩子厌学问题的解决,不是技术问题,不存在什么万灵丹,也没有药到病除的“神药”或者“大师”。

      每个心理咨询师,包括我自己,手里都接过谈一两次就顺利回校上学,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奇迹的案例,但那只是个例,不是常态,并不能证明自己水平优秀,或者厌学是个很好搞定的问题。

      厌学背后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问题,困难应对模式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的爆发和缩影,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是完全的掩耳盗铃。

      因为焦虑,家长们迫切地想快点,再快点把孩子送进学校,哪怕打进学校,骂进学校,都没关系,只要孩子在学校待着,自己便能心安,便能睡着觉。

      然而,问题并不会因为掩盖便不存在。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探寻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一层层突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厌学,是一个机会,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不足,家庭相处的问题,甚至是家长自身的人格问题;是一个机会,去检验家庭关系的稳固程度,正视家庭的抗挫折能力。

      突破心理关,再与孩子共度难关,除此之外,没有捷径,没有秘方。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