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厌学心理分析:我都不上学了,还吃什么饭?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厌学的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他们知道自己应该上学吗?

他们心里着急吗?

……

凡此种种,都是家长们心中最关心,又是孩子最不愿意谈及的话题,有些孩子一谈上学就发火,有些孩子怎么问都默不作声。

家长着急上火,却又无可奈何。

厌学心理分析,是我想做的一个专题,希望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帮助家长们答疑解惑。

01

“我都不上学了,还吃什么饭,我就没资格吃饭。”

这是一个大约有半年没上学的孩子跟我说的原话。

我于是问她:“那你不吃饭不饿吗?”

她可怜巴巴地回答:“肯定饿啊,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吃一点饭。”

她每天几乎都只吃一顿饭,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似乎为着内心的某种信仰。

为了少吃饭,她会尽量少动,大部分时间都躺着、坐着,十几岁的孩子,变得像暮年人般老气横秋。

我问她:“是你爸妈不让你吃饭吗?”

她坚定地摇头:“没有,他们都上班,根本没人管我。”

我表示还是难以理解:“为了什么呢?又没人不准你吃。”

她理直气壮地说:“别人都在上学,我不上学,每天在家吃了睡,睡了吃,像猪一样,一点价值都没有,我吃饭就是浪费粮食。”

似乎感觉到说得还不够准确,又接着补充说:“我觉得自己呼吸都是浪费空气。”

我无奈地望着她,她的想法,应该代表了很大部分厌学孩子的心理。

02

这个心理是什么?

是因为不上学,带来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表面看起来,她每天的生活过得轻松又愉快,睡到几点没人管,起来之后就是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发发呆……简直是很多孩子的理想生活。

然而,她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内心充满着纠结和冲突,不断在内心攻击着自己,骂自己骂得比谁都狠。

在他们眼中,不上学,是一种羞耻。

具体羞耻什么,大约他们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其他同学都上学,就自己天天待在家里,就是丢脸。

大部分孩子,休学在家的时间,几乎不出门,或者只是晚上出门。

另一方面,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的事情着急得寝食难安,甚至处于崩溃的边缘,自己却又无能无力。

做出改变,突破自己?害怕、焦虑、不敢迈出第一步。

待在原地虚度光阴,又担心未来,纠结前途。

怎么做都不对,怎么选择都矛盾,最终还是停在原地,止步不前。

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愧疚感,例如,像这个孩子的不吃饭,抑或是有些孩子会选择的自残。

这是一个很傻很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方式,却是他们能找到的,唯一能暂时缓解情绪,获得自我安慰的方式。

03

另一个,很重要的负面心理是:无价值感。

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似乎唯一的价值便是:上学,取得好成绩。

一旦不去学校之后,迷茫和自我怀疑,立马席卷而来。

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上的技能几乎为零,根本无法通过为家庭做贡献,来实现自身价值。

做家务吗?不仅不会,还麻烦,而且,那不是父母的活吗?我干嘛要干?

打工挣钱吗?又辛苦,工资又低,跟自己的理想生活出入太大。

不仅不能做贡献,每天还要问父母拿钱,给父母添堵,有什么价值体现吗?

反复出现在头脑中的,都是自己一无是处的证据,一桩桩,一件件,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这种无价值感,会像一座大山,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压得孩子动弹不得。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04

有几个不上学的孩子是开心的呢?

至少我见过的不多,大部分孩子虽然看起来啥事也不干,内心却经历着煎熬和挣扎,负面情绪在心中堆积如山。

我们总是有一个疑问,既然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应该上学,也想去上学,那么:

为什么他们不能去学校呢?

想做就去做呀,上个学,有那么难吗?

还真有。

或者换句话说,难的不是上学本身,难的是突破自我,克服恐惧感和自己固有的模式。

而压在内心中的那些负面情绪,就像手铐脚镣一般,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更加寸步难行。

过多的负面情绪,消耗完他们的能量,让他们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要突破,首先就要跳出负面情绪的怪圈。

05

怎么办呢?

行动起来。

从最小的,孩子能接受,能做的,最容易的事情开始行动。

我们很多时候会误会一件事:上学这件事,只要还是某一天想通了,就一定立马能去,并且适应良好。

这是一种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幻想。

这是把上学分割成:上学——不上学,两个片面的、对立的面,不在一端待着,就一定会到达另一端。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达成上学这个目标,那么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什么都不做,坐等上学这一天的到来。

日复一日,就在焦躁、压抑地等待中,过去了。

我更愿意将上学这件事比作像爬山,山顶就是“成功上学”,但不可能在某一天醒来,就一瞬间登顶。

跳出焦虑、自责、愧疚的情绪,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在爬上,在为登顶积聚力量。

一个人,无论是成人,孩子,都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收获价值感和成就感。

混吃等死,表面轻松,实际内心在不断地鄙视自己,比谁都煎熬。

行动起来,哪怕是帮家长洗个菜、拖个地,哪怕是在家里穿穿校服,跟同学简单联系一下……

都是在爬山。

最后能否登顶,什么时候登顶,我们没办法保证,但至少在行动的过程中,是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内心是有力量的。

那么,未来就有希望。

06

写在后面的话:

开学伊始,找我做心理咨询最多的就是厌学的孩子,不断有家长在公众号上询问,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我想,在寻找招数之前,首先还是需要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究竟是为什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方法,才有可能凑效。

心理的引导不像吃药,猛灌下去也能有左右。

当然,能够理解家长们的急切心情,之前,我们也有写过厌学建议的文章,在这里一并奉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点击蓝字阅读:

孩子厌学,家长可以做什么?

孩子厌学,父母应该怎么办?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定期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