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孩子,情绪失控背后的原因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个家长留言。(也欢迎大家多留言,为我们提供话题和故事)

而类似的问题,在青春期孩子身上确实很常见。

他们在学校属于乖学生,是老师认可的对象。

跟同学、朋友相处,彬彬有礼,情绪平稳。

甚至跟陌生人互动,也是热情、有分寸的。

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在家里,面对父母,他们的情绪会陷入类似失控的状态,发脾气、砸东西,彷佛是内心的猛兽被彻底释放了出来。

在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

1

希望给外人留下好的印象

在我的咨询中,时常碰到这样的现象:

听家长的描述,孩子的各种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说也说不完,家长也大倒苦水,认为孩子太难教育了。

结果孩子来了,低眉顺眼的,拿个东西都要先征求同意,应答也是流畅、坦诚,更重要的是,情绪从始到终都如此平稳。

甚至还能时常保持着微笑。

心里就纳闷起来:孩子看起来挺好的呀,没什么问题呀。

后来,接触久了,才发现,那是为了要给陌生人留一个好印象。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家越跋扈的孩子们,越是在意自己在外面的形象。

对于负面评价极其敏感和抗拒。

一个典型的表现便是,当我跟这类孩子的家长交流时,他们会不安地在门外等待,想方设法偷听,并且隔一段时间就敲门向家长抗议:“不许说我坏话。”

实际上,家长可能并没有说他的不好。

我想,他们大约是清楚在家长心目中自己的评价,因而特别敏感,生怕家长影响到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另外,因为家里情绪控制不好,有些心虚,因此,更要在外面证明,自己很好,很值得人喜欢。

两级反差,就在这种拉锯中形成。

2

压力应对的两极化

不懂得压力应对技巧的孩子,往往会用两极化的方式,来“抗压”。

要么过度压抑,要么过度释放,像坐跷跷板。

在外,特别是像学校、陌生环境等地方,他们会保持过度警惕,全面压抑自己,几乎是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类环境中放松自己,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总觉得自己一旦放松下来,就会做错事,进而被惩罚。

在外面,他们处于全面紧绷、压抑状态。

而一旦回到家庭中,便会转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放飞自我。

不爽就说,说不过瘾就发脾气,再不过瘾就砸东西,总之一定要释放,要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千方百计获得家庭中的掌控权,以此来释放在外部环境的压抑和憋屈。

表面看起来,似乎他们跟父母身边对调了一般。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其实很像在工作中,对领导和同事点头哈腰、有求必应的成年人。回到家中,就希望自己占据绝对权威,说一不二。

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心理补偿”。

只是,欠债的不用还,最亲近的人却要还这个债,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3

对家人的信任

客观而言,孩子能在家庭中表现自己真实的,甚至讨人厌的一面,核心的支撑是来自于对家庭成员的信任。

不用担心自己暴露真实的情绪之后,会遭来父母的嫌弃,甚至直接抛弃自己,可谓是心安理得,无所顾忌。

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这样一个信任的港湾。

向家人宣泄情绪,可以算是孩子的情绪出口。

换句话说,这可能比在学校也压抑情绪,在家里也憋着情绪,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更有利一些。

只是,这样的“差别攻击”宣泄法,可苦了父母们。

明明对自己的孩子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稍有不顺心便一通坏脾气,再升级一点,就是直接砸东西、骂人。

父母又为何要平白的受这份罪呢?

4

缺乏情绪消化能力

回头总结一下,便会发现,这类孩子其实缺乏应有的情绪消化和压力应对能力。

对于外界,比如学校规则、人际相处带来的压力,要么采取“忍”字诀,全盘压抑;要么就是“放”字诀,不顾后果地宣泄。

究竟在面对压力时应当如何自我调整,如何恰当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是懵的。

他们追求的是,一时宣泄的“爽”。

如此,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外压抑-在家宣泄-在外压抑。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压力还是那些压力,实际的意义不大。

打个比方,这就像吹一个气球,一直压抑的孩子,就好比一直往气球里吹气,到一定程度,就直接爆炸了,孩子就崩溃。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这类孩子,也是一直往气球里吹气,但是他在家里能宣泄,就好像气球上有个洞,能放掉一些气,所以一时半会不会炸。

只不过,这是一个“长痛”和“短痛”的区别。

有洞的气球里,压力仍然在内部积聚,无法实现真正的轻装上阵。

5

最痛苦的是家长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明明在家里闹翻天的是孩子,怎么说家长最痛苦呢?

这个问题,估计只有经历过的家长,才能深有体会。

家长在这里,相当于充当了孩子“人肉垫”的功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载孩子如万马奔腾的负面情绪。

一方面,来势凶猛,毫无征兆。家长还一头雾水呢,孩子那边已经闹起来了,而且不闹个尽兴,誓不罢休。

另一方面,家长心里是有委屈的。明明自己对孩子尽心竭力,生怕他饿着、冷着,付出一切,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难怪有家长会说:“我都快抑郁,快崩溃了。”

再加上,担心批评、指责孩子,会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大部分家长只能“忍气吞声”,甚至到了“唯唯诺诺”的程度,生怕又惹到家里的小祖宗,大闹起来。

关键是,孩子向家长宣泄,家长向谁宣泄呢?

总不可能夫妻对骂,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吧?

于是,就只能忍着,憋着,久而久之,不憋出内伤才怪。

6

了解孩子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解决和处理。

因为篇幅限制,我们下一期再展开阐述,遇到这类孩子该如何引导,家长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