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怎么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我们就从一个家长的提问说起:

今天开冰箱门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他叔叔送孩子的奶茶打翻了。

然后我儿子知道后就可难过,说他等了好久了一直没喝,就等着周日好好的喝一回。

我就安慰他说:“刚好为你的身体健康着想,你刚好可以减减肥嘛。”(我儿子十四一百七十斤已经严重超标了,现在好不容易瘦了三十斤,可不敢让他再胖了)。

他就说这一杯奶茶十二块,他从来没买过嫌太贵了,他买饮料从来不买超过六块的,好不容易能喝一下,结果被我打翻了。

我就说:“这就是一件小事,有啥可难过的。”

之后,还说我一点也不会安慰人。

我有些生气,我就说:“那我咋办,再请你喝一杯?”他说没必要了,他不想花自家钱,喝了也不痛快。

可是,我们家的家庭条件对于一杯十二块钱的奶茶,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我儿子不知道为啥就特别抠门,从来不敢买那么贵的东西,我感觉完全不至于。

他就说其实他也不是完全只因为奶茶打翻而难过,他是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了,竟然还为一杯十二块的奶茶而难过,真是太没用了

这我该怎么办?

1

孩子的情绪是怎么回事?

我们疑惑的是,孩子怎么那么容易生气,又那么难安慰呢?

我想,孩子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可能是在自己的情绪从始到终都没有被看见,被理解。

心里有一口气,吐不出来,也憋不回去,就卡在那里。

a、吐不出来。

是因为他表达了,家长完全理解不了,觉得孩子完全是小题大做,就为了一杯奶茶,至于吗?

就算是叔叔送的,那不还是一杯奶茶吗?奶茶就变成了龙井茶,价值连城了?

况且本来身体就超重了,喝奶茶就对身体不好,打翻了刚好可以不喝,一举两得。

家长接不住,也不想接孩子的情绪,一旦爆发出来,愤怒就只能掉地上,那样更难受。

因此,发火不能充分地发。

b、另一层原因是,孩子内心可能有懊悔和自责。

为什么自己没有把奶茶放好一点?

为什么没有提醒家里人开冰箱的时候注意一点?

这下好了,心心念念的奶茶没了,没得喝了。

怪谁呢?

生自己的气,但又不好自己对自己发火。

这口气还是不能吐出来。

想把气憋回去?又实在心有不甘。

c、憋不回去。

是因为这杯奶茶他盼了一个星期,而且是叔叔请自己喝。

奶茶里包含了叔叔的情谊,这一周来自己的期待,已经可以毫无顾虑喝奶茶的畅快。

所有这些,都因为家长的一个不小心,化为乌有。

那一瞬间的失望,激发出来巨大的愤怒。

这些情绪需要见光,需要被看见,才能被消解。

但显然,在整个对话当中,我们看不太到这样的痕迹。

2

孩子的情绪,恐怖吗?

孩子的情绪,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有些恐怖的。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不能孩子一不高兴就骂回去,甚至打一顿,妥妥的啥事也没有了。

而我们家长自己小时候,一有情绪,换来的往往就是家长的责骂。没有相关经验,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接孩子的情绪。

我们不知道怎么接住孩子的情绪,也不想接。

只想赶紧让孩子安静下来,把这件事情忘掉,该干嘛干嘛。

另一层隐含的担忧是:孩子会不会怪我?把所有气都撒在我身上?

那太可怕了。

面对一个我们不熟悉的,还可能隐含着危险的东西——负面情绪时,人的本能反应回事什么?

回避,跑。

3

一套组合拳

于是,为了自保,家长迅速启动了防御模式。

想方设法地回避孩子的情绪,回避真正的问题,开始打太极。

首先,否定孩子的情绪:

“掉了就不喝了,刚好减肥。”

“这么点小事,有啥可难过的?”

第二招,自己生气,先发制人。

你怎么安慰也不听,劝也不听:“为了一杯破奶茶,你究竟想怎么样?”

一般而言,看到家长生气了,孩子都会软下来,或者选择息事宁人。

毕竟,惹家长生气了,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不过,这个孩子显然是比较执着的。或者说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根本没留意到家长已经不耐烦了。

第三招,是直接解决问题。

我把你的奶茶打翻了,我买一杯赔你,总可以了吧?

就一杯奶茶钱,家里还是出得起的。

没想到,孩子却觉得浪费钱,说喝得也不痛快,不接受。

整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一条是在直面孩子的情绪吗?

没有。

都是绕着孩子的愤怒走,假装看不见,想办法压制,实在不行,便直接解决问题。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真正看见,还是那句话,这口气就会一直吊在那里。

4

不是对错的问题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孩子是一直在等家长道歉,想让家长承认错误吗?

面对一个愤怒的,气势汹汹的孩子,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被攻击”,似乎孩子就是要父母认错,妥协。

我个人不是特别认同。

以上面的提问为例。

孩子可能从一开始期望就没那么高,他也不是非要父母跟他低头认错,毕竟,他也知道,自己没放好奶茶,也有责任。

退一万步讲,叔叔拿来奶茶,他马上就喝了,不就啥事都没了吗?

他有理亏的部分,很难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道歉。

人有时候生气,是生自己的气。

全程看下来,孩子其实一直是难过居多,自己心里憋的慌。

唯一怼家长的一句是:“你一点都不会安慰人。”

他不是责怪家长,他只是失望、难过,遗憾,想家长能接住他的情绪,能安慰到他,让他心里舒服一点。

他所希望的,不过是自己的情绪能被看见,能被理解,憋在心里的那口气能吐出来。

而不是一番来回互动下来,最终还是只能把难过往内心里咽。

如果家长能说一句:“我不小心把你的奶茶弄撒了,你没得喝了,有点失望吧?”

或者更深层一点:“你等了一个星期,最后啥都没得喝,真是有点郁闷吧?”

把孩子憋在心里的那口气,帮他拿出来,摆在彼此之间,一起研究研究它,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

情绪就不再是看不见的,不可琢磨的可怕东西了。

孩子的心也就能安下来,定下来了。

情绪,可能就能慢慢地平缓下来。

5

写这篇文章,是想借这位家长的提问,说明一点:

孩子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真的没那么可怕。

他不是非要争个对错输赢,在孩子眼中,父母不是敌人,是他的依靠。

我们可以不启动强大的防御去对付他。

他们需要的,只是情绪能被看见,或者被理解而已。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