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厌学孩子工作的,一些感悟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因为大量接触厌学孩子的心理工作,每到开学季的我,总会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家长们的消息。

想知道孩子们上学适应是否顺利,又害怕听到不那么理想的消息。

好在,这学期的开学季,还是以好消息居多。

于是,也想跟家长们一起分享一些,跟厌学孩子工作的感悟、体会。

1

与挫败、失望同行

面对厌学的孩子,是一个煎熬、不安的过程。

作为家长,尤其如此。

时时刻刻担惊受怕,担忧着孩子明明高高兴兴地出门,回到家又撂下一句:“我明天不去上学了。”

这种焦虑,外人难以体会。

紧接着,便是无休止的自我怀疑。

是不是自己没有教好,孩子才会厌学?

是自己太严厉了吗?是自己太宠孩子了吗?是自己造成孩子没自信吗?

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再三翻盘,一遍遍自我批判。

怀疑再三,又不得不重振信心,跟孩子共同面对问题。

毕竟,谁都可以放弃孩子,唯有父母不行。

作为心理医生的我,见证着这一过程,为很多父母不放弃的信念感动。

没有人喜欢挫败和失望,但帮助孩子共同克服厌学问题的路上,充满着它们。

也为此,才有孩子终于回到校园之后的,欣喜、安慰。

2

大部分孩子是想上学的

这一点,也是支撑我做厌学心理工作的核心。

大部分孩子清楚地知道不上学的后果,对于厌学,是挣扎的,纠结的。

有的孩子面对不了这样的挣扎和内耗,干脆把头扎进沙子里,装鸵鸟。

有的孩子表面无所谓,内心却经历着煎熬。

为自己落后同龄人而心焦,为让父母担忧、焦虑而自责,为渺茫的前途而沮丧。

若是真的下定决心不上学了,这些情绪也都不会存在了。

痛苦,正是因为纠结、矛盾。

关于这一点,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孩子,每次来找我,一提到上学,便一直流眼泪。

表情里都是痛苦和恐惧。

我有时候看不下去,忍不住问她:“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来找我,还要谈上学的事?”

她会很肯定地答:“因为我想上学。”

这个孩子的话,对我影响非常大。每当我对孩子们上学的意愿有所怀疑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想起来。

大部分孩子都是好孩子,愿意上进,愿意走更多选择的人生道路。

只是中途遇到了困难,迷茫了,退缩了,也是人之常情。

3

鼓励尝试和减轻压力,两条腿走路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是应该坚定一点,推孩子进入学校;

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

都没有错。

我个人的经验是,两条腿走路。

鼓励尝试,只要孩子愿意试着回到学校,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都应该认可、肯定。

要知道,“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能够直面失败,去克服自己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不会差。

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减轻压力的工作。

孩子如果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等情绪问题,肯定要先解决这部分的问题。

一个重度抑郁的孩子,就像我们被病毒感染之后免疫力低下的身体,很容易被环境影响,造成情绪崩溃。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值是10分,满分就是10分。

这时候,并不建议强行将孩子送去校园。

此时,学校对于他们而言,就同监狱无异,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问题在于,我们没办法像监狱一般,把孩子一关好几年。

因此,一当孩子从煎熬中脱离,想要再次回校,就变得如登天般艰难。

反复几次折腾下来,不断的失败打击,孩子可能就彻底摆烂了。

将10分的压力,降到6分左右,再去尝试,会是一个更有效的方向。

当然,一味地追求零压力,完全准备好,那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因为这基本不可能实现。

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要更稳,更长久一些。

4

与其陷入愧疚,不如直面问题

一旦孩子厌学,我们很容易陷入愧疚和自责当中。

就如我们前文说的,一遍遍反刍式地回想,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究竟哪里做得不恰当。

是不是陪孩子太少了?

是不是对孩子的事情太包办了?

是不是之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太高了?逼得太紧了?

是不是太溺爱孩子了,管得太松了?

……

罗列十大罪状一般,审判自己。

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是陷入愧疚的情绪循环中,就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攻击了。

会让人力量全失,彻底自我怀疑。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无法承受厌学带来的巨大挫败,也可能会把情绪转化为愤怒,投射到家长身上。

历数家长的种种错误,反复控诉。

家长一旦认同了孩子的控诉,双方就同时被拉入漩涡中,在愧疚、愤怒中反复挣扎,越陷越深。

很多时候,长时间解决不了的厌学问题,就是因为双方反复纠缠、消耗,而没有真正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还是那句话,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是过度自责,于解决问题,全无益处。

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深陷漩涡当中,及时抽身。

写在后面的话:

这个系列主要记录我在与厌学孩子工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既是我自己的思考和整理,也是希望与家长们共勉的经验分享。

不一定都能有借鉴意义,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