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加减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医案、配方

 快乐养生堂 2022-11-10 发布于山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臌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着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于中医学之“肺胀”、“喘证”范畴,其病因多由内伤久咳、喘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痰浊内蕴,日久气阴耗伤,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肺虚卫外不固,外邪六淫(包括致病微生物、气候变化、粉烟雾及有害气体接触等)反复乘袭,诱使病情发作,并呈进行性加重病变首先在肺,日久累及肝肾,精气耗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导致气喘日益加重,吸入不易,呼吸浅短难续,动则更甚。现代许多中医家认为:①反复感受外邪,喘咳日久,损伤肺气,致肺气日虚,肺金不能生肾水,导致肺肾两虚,喘咳乃成,形成肺气肿②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生肾水,肺金消而肺气虚,肾水少而肾亦虚,发为喘咳。又脾主运化,脾伤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生痰化饮,上壅于肺,肺失清肃宣发,发为喘肿③房劳过度伤肾,巧思过极伤脑。“肾生骨髓”,“脑为髓海”,今肾伤则生骨髓日少,脑伤则下及于肾令肾更虚,肾不滋肺则肺虚,肾不养脾则脾虚,肺、脾、肾虚,本病乃成。④他脏病变传来,转为本病。⑤病程长,气滞血瘀。痰浊壅阻,肺气失宣,经久不愈而发展到肺脉闭塞,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络脉受损,或痰瘀互结,病深至。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治以止咳祛痰为主,缓解期主要为肺肾虚、血瘀,治宜补益肺肾、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

赵富生以乌梅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2例。方药:乌梅、党参、当归各12g,细辛、桂枝、干姜、黄连、黄柏、地龙、紫苏子各10g,白附片、花椒各9g,炙甘草6g3剂后痉咳止,再予原方3剂,无气喘气短之症,追访3个月无复发。

【病案举例】

聂天义报道病例:邓某,男,58岁。患咳喘反复发作10余年,近半月来加剧,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感染。经用青霉素、链霉素、氨茶碱和复方甘草片等治疗效果不明显,遂转中医治疗。诊见:咳嗽喘促,动则尤甚,痰白呈泡沫样,间以黄色质稠,量多易咯,形寒肢泠,腰膝酸软,小便微黄,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体胖、苔微黄,脉弦尺弱弱。证属肺肾阳气亏虚,饮邪上逆,内蕴化热。治宜温肾补肺,涤饮降逆,止咳清热。方用乌梅丸加减:乌梅、桂枝、川花椒、姜、白果各10g,细辛黄连各6g,红参(另炖、冲服)30g,制附子、当归各12g,黄芪24g,紫苏子、桃仁各15g,地龙20克。水煎服。5剂后咳喘减轻痰量减少,已无黄痰,大便正常。于原方去干姜、制附子,加巴戟天20g,淫羊藿18g,红参改党参30g,黄连减为3g,再10剂,咳喘遂平。

按:本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病程缠绵不休,经常反复发作,难于根治。如治疗不当,极容易发生变端,出现喘脱的危象。因此治疗应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祛邪的不同治疗方法,在缓解期,则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抗病能力,并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尽量减少发作;在发作期,则应着重针对具体症状的辨证治疗。研究表明,扶阳法治疗阳虚证的慢支、肺气肿患者可明显改善免疫指标,使淋巴细胞转化率、E一玫瑰花结形成率均有明显提高,说明中药扶阳治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活血化瘀中药对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肺动脉高压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