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牟平县曾设有一个“滨海乡”,辖区主体即现莱山区黄海路街道

 胶东故事会 2022-11-10 发布于山东

本文的主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此次要介绍的是老牟平县的“滨海乡”,它设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民国时的牟平县,乃是由清代宁海州改设,其面积相当辽阔,南北皆临海。而在这一南一北两条海岸线上,当地都设有带“海”字的乡级区划,其中南为“观海乡”,北即“滨海乡”。

根据《牟平县志》的记载,“滨海乡”共辖十一村(其实是十个村,其中一村在统计册上分为上下两村),分别是:后七夼、前七夼、金沟寨、迟家、石沟屯、樗岚、清泉上寨、清泉下寨、梁家、福临夼、崆峒岛。

(▲原滨海乡大体位置示意)

看到这些村庄的名字,相信烟台市区的朋友很快就会有相应的方位概念。没错,当初老牟平县的“滨海乡”,与现在烟台市莱山区的黄海路街道重合度很高(注:莱山区还有个滨海路街道,但跟历史上的滨海乡并无直接关系)。

根据《莱山区志》等资料的记载,黄海路街道设立于1999年,起初辖有9个村,包括:前七夼、后七夼、迟家、石沟屯、樗岚、清泉寨、埠岚、梁家、福临夼。

与滨海乡相比,1999年的黄海路街道少了金沟寨、崆峒岛,多了埠岚村。虽然少数村庄有些出入,但辖区主体基本相同。

所谓“滨海乡”,自然是以地理环境而名。但有的朋友或许会问:“老牟平县的海岸线那么长,为何别处不叫滨海乡,而单单是这里能有此称谓呢?”

这其中的具体原因,县志中并无详细记载。但从区位和时代背景来推测,很有可能是与此处临近烟台商埠有关。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片区域当时虽属牟平县,但受烟台商埠的经济辐射较大,在该县内的地位应当也算是比较超然吧。

不过,强邻在侧是把双刃剑,经济上虽然可以受到带动,但区划调整时却容易吃亏。据《牟平县志》记载,民国23年(1934),崆峒、担子等岛屿划归烟台特区。“崆峒岛村”自此脱离滨海乡。

此后,在1958年9月,初家公社(含原滨海乡陆上区域),也划归烟台市。后来该公社虽一度划回牟平,但金沟寨村却一直留在了烟台市(后来的芝罘区)。

再后来,莱山区设立,原滨海乡内的村庄除崆峒岛、金沟寨之外,都随初家镇划归莱山区,后隶属黄海路街道管辖。而到了2002年10月,其中的梁家、福临夼两村又划归芝罘区管辖。

至此,老牟平县滨海乡十个村当中,有四个归属芝罘区(崆峒岛、金沟寨、梁家、福临夼),有六个归属莱山区(前七夼、后七夼、迟家、石沟屯、樗岚、清泉寨)。

经过时代的发展,这些村庄已陆续改造,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而得益于依山傍海的优越环境和两区交汇处的便利区位,就房价而言,这里也称得上是烟台的高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