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五十一)

 大侃说 2022-11-10 发布于山东

《史记》里记载孔子见老子,老子到底说了什么?孔子本来是想问“礼”于老子,老子的官衔是周朝的守藏吏,相当于图书馆馆长,读得书多,知识渊博。孔子讲“礼”,老子委婉的批评了孔子。

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我听说:有钱人呐,大的商人呐,他们把好东西都藏起来,不轻易给别人看,就好像没有一样;人也一样,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智慧不要轻易拿出来向别人炫耀。有教养的君子,德行很高,智慧很高,但外表是什么样呢,表现的好像很愚钝一样,就像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有点委婉的批评孔子说话太多,神态太张扬,要他把这些去掉,对自己会更加有利。

临别时,老子又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意思说: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的原因“好议人者,发人恶者”,常在背后议论别人,或者老去揭别人的短处。

这是韩鹏杰老师解读“老子其人”中的一段对话,之所以要再写写,原因有二:

1、 对这段对话感触博深,也体现了道家的宗旨“卑”“弱”,我们每个人,谁都不例外,内心都有遏制不住高调的冲动,只要有机会都想张扬一下。如果从心理学来分析,内心想要被关注的渴望。但表达方式错了,被关注和张扬是有区别的。被关注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智慧,变成一道光影响别人;张扬是把自己提到很高的位置,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赞美,认同,羡慕。但适得其反而不自知。

2、 通过写让知识记忆更深刻,你觉得懂了,但很快就会忘记,再去分享的时候,无从记起。你要知道,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用的时候,能够提炼多少。求乎其上,以求能够仅得其中。

写是最好的方式,当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写着写着就把生活的体验写出来,也可以认为是灵感。有的说:我没有灵感写不出来。首先是逻辑上的错误。

有时候,确实需要灵感,但如果没有随时记录的习惯,灵感一瞬即逝,然后又会出现下一个灵感;

更多的灵感源于,在描写一段经历,一段文字,或者写下一段名言名句之后的启发。其实我的很多文章里会用“谁谁说”,这个时候要么写不下去了,要么需要用名句来概括自己的想法。

写不下去,用名言名句做转折是非常有用的方式。用“我记得”开头,写着写着就会把内心触动写出来,哪怕这篇文章只有100字的真实感受,也就有了成长。

也可以把写作当成沉淀的过程,人之所以烦恼,痛苦在于念头太多,老子用一个生动的示例讲解:你拿着一个透明的杯子,装上混浊的水,怎样能让它清澈呢?你别动它,就放在那里慢慢的沉淀,时间久了,混浊就沉到下面,上面就变得清澈了。所以老子说了: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同样,念头就像水中的混浊,不是把念头清理掉,它是清理不掉的。走了一个念头,又来一个,只会越来越混浊。人要做到在那里不动就能变得清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冥想。但是可以通过写作做到,写作让念头沉淀,静下来,让思想变得清澈,清晰,冷静,理智。善静者清。

当自己“清”了,也就懂了老子对孔子说的话:大智若愚;不好议人者;也不发人之恶者也。

学习情绪管理,自我成长,100天发现不一样的自己。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