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诗意的荷与大田古村的幻美》

 萧逸帆520 2022-11-10

诗意的荷与大田古村的幻美

/郑立

一座黄家大院深不可测。

一扇古意凝重的大门沉重地打开,迎面是嘉庆的风,转头却是同治的阳光。

檐头的蛛网微颤,雕花的窗棂细尘轻起,几声燕子的呢喃,在大田上御风而行。我踏进大门,宽敞寂寥的厅堂,呆实朽旧的座椅,陈迹斑驳的八仙桌,厚拙逼人的条凳,与蛀蚀点点的板墙相得益彰,古旧得散发着一股迂没之气。好在正堂板墙之上,有“景行仰止”大匾一块,右侧板墙上还有“明经”大匾一块,匾木厚重黑亮,字体大气磅礴,给人以仰观之威压,让人肃然而生敬意。在大田湿地忝列国家级古村落之后,我是仰慕黄又陶之名而来的。

时值盛夏,在竹荫蕉林掩映的古村落,黄家大院仅是大田的一隅,一把锈蚀的大铜锁除黄氏家族祭祀或远走他乡的黄氏裔嗣还乡探望,才可以开启。黄家后人散居四处,黄家大院因管理不善,早就败落不堪。古村落需要修缮才能对外开放,我随沧沟乡的一位文化干部才得以入内。从文化入手挖掘大田湿地的内涵,这是一个精准的选择,黄家大院就是一枚耕读文化的钉子,已把大田湿地严实地钉在历史的坚壁上。

在黄家大院厅堂的里间,俨然是一处书房,又像是一处香房,祖龛或神龛模糊难辩,文房四宝还是分得清楚的,几部霉烂的经书及宗谱散落在吊板上。头顶上的瓦桷多处破漏,阳光从漏洞中筛下来,金灿灿的光条解除了阴森的禁锢,一个手持经卷的人,在光影中闪出,经卷在阳光中炫转,吮吸着时间的金汁。这是我的幻觉,黄又陶躲在黄氏的宗谱之中。

黄又陶(1800-1863),字,宪殷,榜明,右陶,别号,果馨,学名,黄试椇,谥号,修职郎。生于嘉庆5年(1800年)419日,殁于同治二年(1863年)328日,享年64岁。在残破的黄氏宗谱的几页简述中,我感知了并不遥远的旷达与荣光。大田黄氏宗祖黄海,又名黄聚贤,是明朝嘉靖年间西南统军的副将之一,带兵进驻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地,因功勋卓著,安居彭水,后代繁盛,多支从彭水外迁。大田村因山水环绕、田土肥沃、风水独具,便成了黄氏后裔迁居佳选地之一。

黄家大院,是清朝成都五品教育官员黄右陶告老还乡所建的居养之所。黄右陶的功德与善行,其嫡嗣众说纷纭,乡野也七说不一,唯有大厅“景行仰止”、“明经”等鎏金牌匾,足以见证黄又陶光宗耀祖的不虚。归养乡里的黄右陶,谢绝了涪州府衙高薪特请,执意在大田村办私塾,教育学童,涵养文脉。

明朝陈继儒《小幽窗记》云:“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晚年的黄又陶,就是这至言的践行者。

我遇见诗意的荷。

大田古村进入热火朝天的营建之中。

那是我拜访黄家大院三年后的初夏朗日。家家户户整饬陋巷,修葺园舍,抉檐换瓦,改换门庭。群工百匠,斧飞锯走,漆蘸墨洒,以其旧做其陈,以其新做其旧,以今拟古,以古为桥,古村复归了明清的幽深与苍朴。更有弯环平畴,稻田改荷田,鱼池改荷田,蟹凼改荷田,铺栈道、架石桥,筑围桩,建步道,搭看台,三百亩荷田,万荷荟萃,莲语缤纷。大田人家的憧憬交织着殷殷期许,打造武隆最美的湿地,盈漾一朵脱贫攻坚的彩霞,擎举一炬乡村振兴的爝火。

夏风习习,荷叶叠叠,荷花盈盈,鱼儿喋喋。我身临其境,记起汉乐府《采莲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恍有一个婀娜的采莲女,船儿悠悠,素手芊芊,漫入莲香,幻入梦境。犹记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心头的小思绪,腾漾出几许暧昧,缠绕邂逅的想象。难逃出宋代词人周紫芝的《鹧鸪天·荷》:“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著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温婉的文字惹人怜爱,静坐其中,屏息,凝神,收拢了人间的心蜜。总有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替我解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的心头长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大田古村,以荷塘为台,以月色为琴,荷叶为键,以荷花为弦,以莲香为韵,弹拨甘冽的荷音。

我曾两次到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是我必去之处,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沐浴南宋的风月,明清的雨霁,诗意坠落,点燃斜阳,犹如梦呓,无语凝噎。七年前,我到黔西南州安龙县采风,游览陂塘海子,读晚清名相张之洞十一岁时作的《半山亭记》:“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桨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十里荷境,让我遥想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荷:“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诗意的荷,人间碧翠的画境。五年前,我到桂林市江头古村采风,周敦颐后裔的荷村,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旨,以莲喻“廉”,人间莲语,光彩熠熠。我耳边,演绎着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凌波的幽灵,圣洁的幻梦,在诗里痴,在词里醉,经天纬地的莲语抚慰着人间的纯净,撩拨我途经盛放的感怀。三年前的浅秋,游览济南大明湖,我在铁公祠前读大明湖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秋意的荷衬托着澄净如镜子一般的大明湖,心境却陷入另一幅名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诗意斗转,众荷翩翩,悠然在刘鹗、老舍等诗文大家精湛的文笔里,灿然在大明湖深远的历史中。

我所见的大田古村,以荷田作画,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无声的言语以及慢板和流水,抱紧了众荷怒放的火焰。

今夏,我走入了大田古村的幻美。

炎炙的七月是一场荷的艳遇的情景剧。

柳叶船一种幻觉生长的原始力,空蒙而虚妄,具有艺术的真实。登船入荷,最直接的幻想最具有诗的质地,荷叶碧翠,荷花婷婷,莲蓬摇曳,汊沟朦胧,艳阳下,不请自来的光影,有了梦幻的纵深。画舫船凌波的距离产生参差的美,荷花仙子、鲤鱼仙子、田螺仙子……不请自来的荷风,粼粼的幻像冲出既定的藩篱,检索着我的顾盼。风过处,万荷臣服,万物如芥,人如芥;风过后,世间万事,归于虚无,归于无二。我好想,撑一把油纸伞,预约我曾未启齿的仙缘,给予这一片总被呼唤和疼爱的湿地。

存在于时间和地点之上的古意,不尽在荷田之中。遥想上千年的地点,绿树掩映,是我回眸的镜像。老去的房舍或显或隐,灰瓦板墙纷披烟墨,在一幅古画中出来,虚幻又真实。荷田铺陈着祖先的骨骼,循着乡愁的根茎,我只想连根拔起一些旧时光的记忆。

我寻找黄家大院,寻找一块“景行仰止”的大匾,寻找一块“明经”的大匾,遥想那三百余年的时间,只剩下眼前的虚无。黄家大院已成过去的涛声,时光婆娑,梦已入怀。我找到了登丰楼,我找到了荷花文化艺术馆,我找到了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温铁军工作室,有中国农民代言人之称的温铁军,已是大田古村真实中的真实。我奢望,遇见一群饱读诗书的学童,走出诗意的荷……遇见湿地人家的一桌荷花宴,色香荟萃……遇见登丰楼上一台荷仙的歌舞,鸣锣开场……遇见神清气爽的黄又陶手持书卷,登台亮嗓……在大田古村,夏荷是一场人间的艳遇,我就是那已个有艳遇的人。

“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这是道家的境界,是修心的烛照,也是荷的诗意与大田古村的幻美,更是气韵生动的心火,以诗意的田园与“明经”的雅致,许我一轴温婉的典藏。




作者简介

郑立,男,60后,重庆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诗》《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与人合著散文诗集《等一个秋天》


稿

稿

xingshiyuekan@163.com

稿稿

readpoems520

稿稿稿

稿

稿

稿

第七++100

51501005

2

3000

10



轻触品诗,点击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