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 | 善于思考 勤于自省

 蔚蓝8yvdz1pss8 2022-11-10 发布于内蒙古
01
图片
思维才干 官方解读

图片

THOUGHT 

思维能力较强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勤于自省,敏于探讨。

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喜欢思考,喜欢脑力活动。

他们喜欢锻炼大脑的“肌肉”,让它们四处舒展。这种对思维活动的需求有可能专注于一点,例如,他们可能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或酝酿一个创意,或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专注的焦点所在取决于他们的其它优势。

“思维”才干主题并不限定思考的具体内容,只说明才干主题持有者喜欢思考。他们喜欢让思绪以四海为家。

“思维”才干突出的人善于自省。自省让他们有时间内省和沉思。无论它将他们引向何方,思考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常设项。

力量和优势
“思维”才干尤为突出的人的过人才智源自于其思考的过程。

他们一旦有时间来思考和处理信息,便能明晰一切,摘取智慧的果实。

他们可以充当智囊的角色,可以帮助别人发现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

02
图片
三位伙伴 来分享

图片

THOUGHT 
伙伴A的分享

无意识的使用状态

A喜欢独处,之前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忍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我在哪儿?”这种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会给别人非常强的距离感。

思维才干在A身上的体现就是会不自觉地去想为什么。为了论证别人为什么那么想,A就会去观察别人,收集别人表达出来的一些信息。当别人思路跟A的思路不一样的时候,A又会进入自己跟自己的battle的状态。

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A会习惯先整理宏观框架再动手,导致在读书时成绩不是很好。A总是思考非常本源的东西,觉得要把事情的根挖出来。训练营中一洲老师说A容易陷入真理与真理的辩驳。

A的思维会很发散,会有很多连接点,并不断发散下去,就像在不停地织一个蜘蛛网一样;容易过度思维,整天想很多很难去落地且非常理想化的东西。跟别人头脑风暴的时候,A能有非常多独特的切入点,可以给出5-8种不同的落地方法。

有意识的管理才干

当A明确了思维的边界后,会将思维限制为两层,而之前可能想五层。还会刻意控制自己聚焦三个目标,因为自己本来就是“简单才有力量”的人。如果一件事本来就很简单,就相信自己也能快速上手;如果这件事情很复杂,就允许自己用一定的时间去沉淀。

现在当别人去跟A聊天时,A会提醒自己——这是一个生活的场景,不能陷入自己的空间里,要更真实地生活、跟身边的人互动。朋友们觉得A更真实了,更有温度了,A的人际关系都好了很多。

现在知道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了,会更有耐心接纳别人的不同,更容易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可以实现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的状态了。

现在可以慢慢地让自己自然地遵循身体、心灵、情感的感受,以一种比较节能的状态生活,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很多。

这就是A学习盖洛普后对自己生活的调节。

【教练点评】

思维才干本身就喜欢把信息进行整理、澄清、输出,像写程序的感觉。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而且喜欢找底层规律。

A的战略思维维度有五个才干都是在前十,重点说学习、思维、分析、理念这四个。学习是一个输入,从源头处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或技能,思维和分析就负责进行加工,思维偏向思考、琢磨、推敲、反省或探索,而分析更多会构建逻辑框架、形成模型,最后理念就是一个发散的过程——整个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所以A很容易投入到自己世界里。

经过学习盖洛普和刻意练习,A对自己的状态越来越有掌控感了,对自己各方面的探索也应对得越来越从容了。

管理思维才干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固化到纸面上,写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自然会把想法做归纳、整理。坚持几个月后,会发现思维更加有序了。

伙伴B的分享

思维的体现

B的排难第一,思维排第二。平时主要是排难启动思维,即排难提出一个问题,思维就去思考。

B的思维就是不停地思考,偶尔会出现愣神儿的情况。

B思维才干的独处不是物理空间的独处,在自己的脑子里独处就算是独处了。

B的思维才干并不喜欢读书,比较喜欢在跟别人的交流中思考。

B是日语专业的,毕业的时候翻译了一本《日本经济学入门》,发现这种基础入门儿的理论书籍会解释每句话、每个词的由来,就是把读者当成一个专业小白,会把理论的来源、发展过程等讲得很清楚,这对思维才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维才干看一个事物喜欢有完整的概念。

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会比较慢,但一旦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学车时把所有的小错误都犯了一遍,还让教练讲解其中的原理,比如爬坡为什么要挂一档等。刨根问底一番之后,就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了。

思维PK回顾

回顾是从时间维度来回溯历史,对现实的意义就在于复制过去的经验;而思维才干探究的起源可以按时间,也可以不按时间,更重要的是在探寻事物的本质。

最后想感谢一下职场联盟的教练、团队、伙伴们!在这样一个比较安全的高能量场域中,有大家的陪伴,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会更有勇气去面对之前难以克服的“困难”或“问题”。比如过春节时就克服了社恐症,可以比较自然地给长辈们打电话拜年了,之前都会让爸妈去打这些电话。

最后想跟大家说,永远不要小看自己踏出的每一小步,因为任何改变都是从这一小步开始的!

【教练点评】

思维就像大脑,或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会处理很多信息,但没有特定的指向,只要可激活大脑细胞的信息都可以;而回顾很喜欢从过去的经验,过去发生的事情中琢磨出一些规律。

思维加前瞻,会更愿意琢磨未来的事情,即前瞻看到未来的画面,然后思维会去看未来画面跟现在的关系,发现从中可以做些什么等。

伙伴C的分享

C的思维不是那么靠前,处于辅助的地位。

C每到晚上就开始一天的反思。因为责任比较靠前,所以不会对自己撒谎。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并会为下一次行动制定规划。因为觉得这样做能规避更多的风险。

从C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问题的话,C就会改正;但如果认为这件事儿自己没做错,那C基本上就不会改,因为觉得自己的思维都反思过了。所以经常有人说C特别轴。

C做事会先明确想达到的目标,然后拆分成阶段性目标,再细化,并每天反思一下,看自己有没有为靠近目标做事情。如果没有的话,C就会思维过渡,开始批评自己:说自己今天太差劲了。

【教练点评】

在C身上看到好几个才干的组合,除了思维,还有战略、专注、纪律等。

思维才干可以理解为思维的搅拌机,本身并不直接指向原因,也不直接指向结果,更关注过程的,所以本身就是带有辅助性质的

思维才干获得的满足感来自于过程中大脑被激发、开动脑筋的感觉。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才干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单独发挥的话容易停留在想法层面。

03
图片
一洲老师 小课堂

图片

THOUGHT 


此次分享的三位伙伴都已进入才干有意识使用的成长阶段。

思维才干喜欢独处,尤其需要深度思考、勤于自省时,会希望进入到一个封闭、独立的小世界中。但这些特质的背后都会有别的才干的影子。

盖勒普研究的是行为科学——我们总是怎么想、怎么做、有怎么样的感觉。从思维才干里能很容易看到我们其他的突出才干。比如理念和思维,两个才干特别融洽的时候就是创意无限,理念想到一个新的想法,思维马上负责帮它整理、系统化、规范化,弄成一个可以输出的东西;但是,当理念不断创新,思维跟不上的时候,就像cpu不够了,思维就会罢工。

才干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跟其他才干组合起作用的;如果在某个场景里只剩下某一才干大概率会指向才干过度使用的情况。


思维才干很像一个电脑,其功能的好坏取决于系统是怎么搭建的、信息输入得够不够,否则运算的结果会有偏差,所以对信息的宽度、深度都有很强的需求。

思维本身只负责搅拌,就是不断地去提炼,把感受、逻辑提炼出来,清晰、系统地表述出来。

思维才干越突出,越容易忽略思维的养分来源,即思维在搅拌什么、在提炼什么、在加工什么。当我们忽略了这些来源的时候,往往就会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谈到思维的时候,我总喜欢说一个词——通透。有的人通而不透,有的人透而不通,最典型的是《天道》里的丁元英,他把很多东西加工搅拌,活的很透,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深,但宽度一直打不开。如果他的兼容性更好一些,就能融于这个世界,世界也就不会排斥他。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增加思维才干的宽度,深度以及兼容性,尤其是兼容性。

思维才干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但当系统不兼容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跟某一类人、某个圈子的人处得特别的好,但跟另外一帮操作系统不一样的人,不管他们是好是坏,都无法兼容,即不接纳对方/事物的时候就根本不会想去了解,会天然地反对,会把问题对立起来思考。所以非此即彼的状态就是兼容性比较差的一种表现。

思维才干很像一个容器,有其自身的宽度和深度——兼容度。思维的兼容性越强就越容易形成优势。因为思维是把我们所见、所识、所感不断地加工搅拌,成为我们的认知价值观。兼容性越大,客观性就越强,思维才干就越可以得到滋养。

理解了思维才干的运作模式,我们就可以从无意识状态变成有意识的才干修行状态,会发现自己的认知上限会慢慢打开,就有了更广的宽度、更深的深度和更大的兼容度。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