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i~ 今天的内容来自一位家长向我们的提问,关于孩子学习没动力的问题。 托德育儿研究所的付费问答服务在过去5年中,提供了上万次育儿问题回答服务,如果你也正在被育儿问题困扰,请滑到本文末尾使用我们的付费问答服务。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来自家长的描述: 女儿目前大班,寒假期间安排了一些打卡作业,寒假在老家全天陪着孩子,一般是我告诉她可以打卡了。我们打卡后会看电视,所以孩子相对比较积极。请问老师,学习打卡和电视安排一起合适吗? 新学期开始,我去上班陪不了孩子,孩子的打卡内容都是我选好然后放在她的书桌上,她可以随意选择顺序。我不在身边,没有人很好的反馈孩子的打卡。我觉得孩子是不是没有动力,就知道天天打卡。有时候她的打卡热情不是太积极,是不是所有的打卡内容都是我安排的,孩子没有觉得这个不是自己的事情,太被动?请教老师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 仔细阅读了您的提问,我发现您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您想知道目前的学习(打卡)安排是否合适,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第二个方面想知道怎么培养一个能够自我管理的孩子。 对于这两个困惑,我想先从第二个方面讲起,因为如果您理解了自我管理的关键和原则是什么,我想第一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能够培养出一个自我管理的孩子,我想是很多家庭向往的育儿终极目标,因为孩子们终将有一天会离开原生家庭组建自己的小家,自我管理能力越强,他未来生活就越适应,现在新闻里不少“巨婴”很有可能是从小到大缺乏自我管理训练的孩子。 那么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 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就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通俗讲就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当然这句口号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但在操作中一直在“爸爸妈妈要我学”。 实际操作中,我推荐朱丹老师在实践中应用的一种方法叫做“饥渴营销法”。朱丹老师在她的女儿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使用“饥渴营销法”让她的求知欲始终得不到满足。举个例子: 上了幼儿园后,孩子特别想写字,朱丹老师开始实施“饥渴营销法”,不允许她写,理由是“手太小,还不能握笔”。孩子经常偷偷写,如果被发现了,笑嘻嘻的一吐舌头跑开。她一直等待自己长大,终于可以开始写字了,第一次写的自己的名字就是第一次做家庭作业时,当她终于工工整整的写上自己名字的时候,特别激动快乐。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她热爱写字,渴望参加书法提高班,每天回家后自发的写毛笔,自发的练硬笔,字越写越好,兴趣越来越浓。 上小学之前半年,他们继续“饥渴营销”,带她去超市看美丽的小书包、可爱的书皮、各种美丽的钢笔橡皮等,孩子眼睛都看直的时候,我们告诉她:“你只能看一下,现在还不能拿,因为,你还不能上小学”。有效的方法总是屡试不爽,孩子成功的被激活了对上小学无穷的盼望。 饥渴营销当然不是对所有孩子的所有方面都适合,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辣椒,在训练吃辣椒上用这个方法会正中她下怀。只有当她们对事物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的时候,再用这个方法,孩子们就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更渴望,更产生更长时期的更浓的兴趣。 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一开始学习兴趣满满,但家长着急让他们完全满足愿望,“过足瘾”,他的兴趣会慢慢下降,如果孩子的愿望没被完全被满足时,更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期盼。 自我管理的第二个关键,就是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朱丹老师是这样做的:在她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朱丹老师很少管多次非常郑重的告诉她:“你的事,是你的事,妈妈不会干涉”。比如从小到大由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饭,一旦她决定了家长绝不干预;由她自己决定外出玩还是在家里玩玩具,玩什么玩具都是她说了算。 因此,在她女儿的自主学习管理上,朱丹老师同样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她有两段非常关键的对话:一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全权负责,这段聊天是给孩子交权,帮助他们宣告对学习的主权。第二是:“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是帮助孩子主动关注学习,她告诉家长的所有内容都是她自己获得、自己保持并且自己能提取出来的。 自我管理的第三个关键是:家长只教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朱丹老师在她女儿上小学第一天,在做作业之前,带女儿看了“小学生做作业姿势”相关视频,同时和她讨论正确的做作业的规则,我们约定三条规则:一、一次性完成,中间不停顿;二、桌子先清理干净,桌上没有任何无关学习的东西;三、做作业的时候,眼睛只盯着作业看,小脑瓜里只想作业内容。然后学习的这段时间内,只训练规则,不管知识,一个月坚持训练后,孩子能掌握这三条规则,就从陪学习这里撤离。从此再也不陪学习,但偶尔会去检查下孩子规则的使用情况。 第二是学习策略,孩子很多时候无法很好的学习,就是没有掌握对应的学习策略。比如:记忆方法、阅读方法等相对具体的方法指导。 所以,总结下来,想要培养一个学习上自我管理的孩子,操作要领就是:从孩子开始学习的第一天起,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发学习内部动机;同时训练相应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方法;然后,把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权利,交给孩子! 再理解了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妈妈现在的安排:
这两个措施,对照起来确实是需要进行调整;所有的内容都由妈妈来安排,其实首先就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安排和做出决定的权利和机会;第二个,孩子的打卡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她对于学习内容的热爱,而是想要赶紧完全去看电视和逛超市,这对于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是不利的。 所以,我的参考建议是:
您可以先多领悟朱丹老师在实践中提出的自我管理三原则,然后再来调整具体的操作,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正被育儿问题困扰 欢迎向我们提问 「托德儿童心理研究所」 提供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科学育儿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