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子雍 商子秦 《家园·五一二》 在众多反映抗震救灾的书画作品中,宋郭莲的《家园》无疑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一幅。作者虚中见实的描绘出地震后的废墟,倒塌的残垣断壁中,露出了一只书包和课本,一只小猫正在凝视着书包,从小猫那凄婉的眼神中,似乎都能感到它对小主人的挂念和忧伤。画家用花鸟画的形式,直接表现汶川地震这一重大事件,从小见大的表现出关爱生命这一永恒主题,构思精巧、笔墨精到,的确让人赞叹不已。我们与宋郭莲并不相识,从友人处得知,宋郭莲正是宋氏书画世家中的第六代传人。 在陕西省书画界,宋氏书画世家是一个响亮的品牌。在多种史籍、报刊上,有许多知名书画理论家撰稿介绍的宋伯鲁、宋曾诒及宋家前辈的文章,高士手笔,翰墨丹青,大家气象,令人肃然起敬。对于宋氏家族中后辈女画家宋亚平,因与我们同为西安市政协委员,自然较多了解,而对于宋家其他后辈因缺少接触的机会的确知之甚少。 《舔犊情深》 也许是因了《家园》的影响,之后略加关注,就发现众多关于宋郭莲这位宋氏传人的相关资料。这位年轻的女画家擅长工笔画,多以画猫见长,她笔下的一只只乖巧生动的小猫,活灵活现的展示着生命自然和谐的状态,这些形态和表情各异的小猫,让人会以为这仿佛是一群顽皮、活泼的孩童。在这些可爱美丽的小生命身上,寄托着画家纯净、善良、细腻、美好的情感和心灵,展示着画家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精神世界。她的作品更笼罩着一种真善美的诗性意境,投射出一股遮掩不住的灵气和魅力,闪耀着一种恒久的生命之光。 《犬王的传说》 《闲情》 《少小嬉憨惯》 以上所言都是一种直观印象。但就所见到的宋郭莲的有限作品,也不难看出她扎实的艺术功力和深厚造诣。在她的画作中,更充溢着一种独到的艺术灵气和悟性。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在众多的国画家中,我们对包括宋郭莲在内的工笔画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敬重,因为工笔画家需要更多的耐心、坚持、宁静、细致、淡泊、优雅和从容不迫。在一个大家公认的浮躁、喧哗的大环境中,这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和真情。 宋郭莲有幸出生在宋氏世家,先天的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书画环境,拥有了一份优异的书画基因和遗传。但是,决定其成为画家的,应该说仍然是其后天的刻苦努力。良好的悟性和勤奋的努力一旦结合,必有丰硕的成果。所以,我们看好这位年轻女画家的今天,更看好她的未来。 商子雍 西安市文联副主席、市文史馆馆员、杂文家。 商子秦 西安市文联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诗人、作家。 我看宋郭莲这一版猫画 文 / 罗宏才 九世纪末开始张扬的猫画主题,经晚唐卢弁、五代李霭之、宋代李迪、明代李孔修、清代阿尔稗、沈振麟等众多画师的不断承袭,竭力营造,近代以来更具人才辈出、浪漫恣肆之势。 粗略统计,仅海派名家任伯年一人,猫画作品至少就在数百幅以上,格调品质,似乎无一不至高标极致。 入民国,随着大疆海通,中西融合加剧,画者频仍,蓄猫及收藏猫画者,亦蔚成风气。从矢志“追索自然”(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澄清其品格”(徐悲鸿《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的一代巨匠徐悲鸿,到“皆喜畜猫”,“复收贮名笔画猫亦数十事”(吴湖帆李霭之《戏猫图》、八大《艾虎图》题跋),且合璧绘猫直至“夜十一时”( 1937年 2月 13日的《吴湖帆日记》)的吴湖帆夫妇,以及里巷小影、清水幽月,每每能偕猫入境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其意匠构造,均迭次更新;品赏题咏,在在都具天然旨趣。事实上已形成壮观、有序的画题系统。但我搜检猫画史篇,锁定主题,却独青睐当代画家西安宋郭莲的猫画。 《野趣》 《猫趣》 实在的说,我之所以要立题青睐宋郭莲的猫画,并非胆敢去消解淡化前代以往那些巍然高耸的诸多画猫大师。张幅构想,只以宋郭莲猫画作品朦胧中常变幻成趣,纵横触人。点点墨韵,飞华落雁般地萦绕着她的家世、心路与艺术追求,一步一脉,斑驳凝重,叫人不禁想得很远、很多,开笔读图,遂就有了以下的感慨。 论及家世,也许很多人早已经知道,宋郭莲可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单单一个晚清“诗书画三绝”大师、能以“一疏居然动九阍,河山虽改片言存”(《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七十四录成多禄《赠宋芝田侍御》)闻名海内的光绪帝都察院掌印御史宋伯鲁玄孙女、宋氏书画世家第六代传人的称号,便会叫人肃然起敬,遐想不已。 遗憾的是,华贵的光环,到宋郭莲记事之前便已经悄然隐退了。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记忆,是西安甘露巷深处一所陋宅里,厅堂一位老者在矮椅上读书,他面前粗糙小桌前坐着一位少女,正聚精会神就着洁白宣纸勾勒画线,桌旁庭院,恣意跳跃着十数只可爱的花猫。不一会儿,桌上的画猫便与院中的花猫凝成一体,满境立刻欢快、和悦,那老者与少女,也终于释然的笑了 …… 这位老者,便是前述曾以“一疏居然动九阍,河山虽改片言存”的晚晴名士宋伯鲁嗣孙宋曾诒;而那少女,则是本文主题所要着意阐述的猫画家宋郭莲。 对宋曾诒来说,尽管少年时节也曾浪迹京师踏飞车,翰墨场上弄丹青,翩翩然作贵公子。但由于后来人所共知的一系列景象发生,京华不再,只存书画娱情,萧瑟岁月里,一时很难让人将他与名门、北平、世家、公子相联系在一起。 奇异的是,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老人始终坚定承担教化、传艺的责任。寂寞陋室,于是顽强挺起一个勇敢维系中华文化传统基因的社会单元。它教年幼的宋郭莲连获自信,受益无穷。根基寒微,却能慷慨付出绝大善良,寄一片爱心予猫画世界;开口起步,不是大宋李迪的《秋葵山石》,便是明代李孔修的《耄耋图》与清代沈振麟的《猫竹》;甚至汤垕的《画论》章句,王初桐的《猫乘》趣闻,她也能顺手拈来,侃侃谈论 ……,这样的做派,着实让一些高贵的世俗者惊诧羞面,不敢再小瞧这窄巷陋宅。 《对峙》 《静观》 拥抱画艺,宋郭莲在爱猫、蓄猫、护猫、画猫的境界里,不避艰辛,不畏困难,毅然选定画界中被视为“基本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最费心力的工笔猫画。从幼年拙笔,到目下境界,一画就是三十年。这期间吃过多少苦,耗费多少心力,获益多少真挚,只有她本人最清楚。世人所能看见的她早年作品《冰菊双猫图》曾以工细入微,传神入化获得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5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却很少有人洞悉待及她喜获佳绩,名满三秦之时,不管主题如何变幻,构图如何考究,设色如何妍丽,渲染如何费力,工细、真挚、传神、意境等这些关键要素,不仅没有丝毫懈怠,反而越发独上高楼,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像 2008年的《竹林一隅》, 2010年的《博古小猫》、 2014年的《秦岭深处》,大致都可以窥见这样的踪迹。 瞩目高标,宋郭莲在技艺日深,心力愈强之际,尚能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一些缺陷与不足,于是决然推却多种社会应酬与不断袭来的市场诱惑,果断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深造。 那几年里,她系统学习中外美术史、中国通史、古典诗词与中国绘画理论,再次反复临摹曾在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优秀猫画作品,不断融合东西两种不同绘画元素的质料、气息,构图、意境,豁然变化。持续创作的多幅作品里,骨骼筋脉,坚实挺拔,色块调遣,更趋精心考究。其光感效果,赫然不群;竹木、岩石、叶脉、枝干等辅景设定与外缘呼应,于工细、传神、匀称、坚劲的意趣诉求基础上,通过光影、色彩、笔墨、线条的有机变化、渲染,营造出更具东方体质、更臻绮丽弥漫的意象世界,传递出诗意般的强力视觉效果。 宋郭莲写生作品 诸如不懈推出、连续生长、逐次上升的“猫趣”系列;意境高远、耐人寻味的《渴望》、《猫戏图》,以及满目绮丽,清隽空灵的《春宵》、《猫趣图》等优秀作品,都集中展现了画艺裂变后宋郭莲的独特艺术世界。 即便是表现 2008年 5月 12日汶川大地震那样重要历史题材的《家园·五、一二》,中景忧伤狸猫与废墟叠压书包、课本所交互构造涌来的巨大震颤旋律里,仍倔强折射美好的祈求与生命的希望,和谐吻合整体猫画系列的大美主题,烘托出作者纯净的心力与阔达的气度。而《猫蝶》、《乐趣图》等优秀作品中,还依稀透析类似法国印象派画家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 Chardin, Jean Baptiste Siméon 1699—1779)《静物与猫和鱼》那样的稳定质感与自信速度,斜角光影的巧妙处置与全景物象的果断肌理塑造,也达到了出手不俗的艺术境地。 《明画录》一书序言中,清代艺术大家徐沁咀嚼“琴棋书画”之道,曾有“固虽小技,苟竭其心智,皆能通乎神明”之睿智思辨。聚焦宋郭莲的猫画系列与志趣追求,我们在相信、认同她的天分、才情、心力、精神的同时,更由衷期望以后的创作道路上,她能继续秉承家风,奋力向上,直至“通乎神明”,到达理想的彼岸。 罢笔之际,阅读甲寅( 1914)秋吴昌硕为任伯年《狸奴图》(王一亭藏)所题诗跋,感觉“由来写猫试屈指,李蔼之后谁继武。画虽小道乌足论,然见真龙点睛舞”的诗句蓬勃、幽深,很能引发我们的许多美好期望,猜想以之对应目前一段时期宋郭莲的创作状态与精神标准,或许称得上贴切、准确。 当然,这里所谓的李蔼余绪,真龙点睛之具体意蕴,我们姑且不作最后的评判。好在宋郭莲数十幅作品即将结集出版,其中融涵了她近十余年来的最新成就,一枝一叶,皆悦人眼目,催人振奋。应她之约,我拉杂写就以上的话语,工拙与否,中肯几许,都只能期待读者的公正点评。 至于猫画主题之外的猿猴、熊猫以及白兔、青鸟诸类的宋郭莲作品,因属另一种鉴赏议论的范畴,这里便不想赘笔再言。图像情貌,就一任喜爱者逐页对视,去自由放飞自己的想象了。 乙未岁末于沪上 罗宏才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艺术总顾问 / 刘新权 艺术主编 / 李新平 主编 / 鸣人 编辑 / 游离 曼玉 排版 / 路旁的树叶 校对 / 里木 路旁的树叶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